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讨论*

2016-02-06 20:55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61053
中国卫生统计 2016年4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专业统计学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61053)

李望晨 王素珍 王在翔 张利平△



·教学研究·

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讨论*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261053)

李望晨王素珍王在翔张利平△

学科概况及专业特点

统计学源于应用数学分支,产生仅有百年时间却已深入生产生活各领域。统计学是对数据资料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和分析,以便量化描述、挖掘、推断和预测数据的规律或联系,为调查咨询和信息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随着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生物医学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应用范围不断拓宽,近年已从经济学、数学二级学科目录独立出来增列为一级学科[1]。根据分支方向多样化发展,适合学科理论与应用需要,这些二级学科或边缘方向有横断学科特点,比如数理统计、社会统计、生物统计、金融统计和应用统计等,它们扮演着鲜明交叉学科特色,种类在持续性更新扩充中。统计学汲取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营养,搭乘了信息技术顺风车,以其理论方法体系与新兴学科融合,借力计算机软件为各行业普及应用提供实现平台。在相关学科发展和生产生活需求背景的推动下,统计学已经实现着时代性跨越式发展。

19世纪末统计学专业已在牛津、剑桥和哈佛大学创设。我国解放前在上海、四川等高校小范围试点性设置统计学专业,起初将其归于商学大类,满足国家机构对于政治、社会和管理人才的需要。解放后,教育部为满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的需要,筹划扩建该专业,长期沿用前苏联的模式(数理统计划归数学,统计学划归社会学),导致理论研究与社会应用的割裂。文革后,学术界围绕数理统计和社会经济统计长期争论“谁才是真正统计学”,最终却达成了“大统计融合”的共识[2]。近30年来统计学专业教学改革陆续展开,设置范围由17所增为160多所,占到总数的10%,但与国外仍有差距,如英国开设高校约占45%。当前该专业本科实行四年学制,一般授予理学学位,少数授予经济学学位[3]。由于长期坚持理论培养,与数学大类体系有共性特点。近年来,该专业与经济管理应用密切,倾向于经济学大类,对统计学理论方法和综合实务技能培养要求高,旨在面向管理、财经和金融行业(如统计咨询、市场调查、国民统计、质量控制、金融分析等)输送复合型人才。

统计学专业可以挂靠理学院、管理学院或财经学院,不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有差异,除专业课程学习外,理学院多侧重大量数学、计算机类课程;财经学院较侧重管理学、经济学课程;医学院较侧重卫生学、流行病课程。专业定位以经济管理或医疗卫生服务为不同导向。共性是该专业学生岗位适应宽泛,学科深造前景广阔,属于一专多能的“万金油”专业,学生大多在企事业单位或咨询公司工作,也可以加入研究机构或实验室技术团队。

专业分析及特色定位

统计学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交叉应用深入,与医药卫生领域的研究问题联系密切,例如临床试验设计、实验数据处理、卫生管理调研等工作。数据管理挖掘对统计学知识要求较高,疾病监测、健康管理、基因工程、医药研发等也离不开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和模型设计,某些科研团队也对该专业高层人才有特殊需求。非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其理论方法有优势,但缺乏公共卫生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医疗卫生工作的实践锻炼;流行病与卫生统计专业硕士多来自预防医学专业,方法知识面窄、理论基础缺乏深度、方法扩展及适应有客观限制。美国医学院校公共健康学院多已设置生物统计本科专业,薪酬待遇和就业前景看好,人才培养体系正在被国内许多医学院校借鉴。

我国部分医学院校尝试设置本科起点的统计学专业,以特色培养为主填补人才需求的空白,探索实践已经历时十多年了,目前有9所左右医学院校招收统计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尚处于探索改革的阶段,综合反馈表明这项举措有实用性、新颖性和创新性,拓展潜力和需求空间,受到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认可。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于具有系统而宽泛的数学理论、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应用背景,熟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管理学和数量经济学知识,专业特色鲜明、从业方向宽厚,适合为预防医学、卫生行政或医学科研领域输送特色人才。近年来,各院校医药卫生领域专家注意借鉴国内外该专业的培养模式经验,重视会议报告交流和校际间互访,积极创设条件,营造研讨或沟通平台,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深入切磋,通过暑期交换生、招收研究生、访问学者交流、师资短期培训等形式加强联系或切磋改革经验。

从生源来看,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不像多数医学专业一样容易为考生或家长认识、接纳。在医学院校本科招生宣传时,不直接冠以卫生或医学作为前缀标识。在以医学为重点的背景下,学科建设、就业定位、特色宣传均欠落实,统计学专业作为新开设专业,难免少有问津,填报志愿时受到误解、漠视,校内调剂考生往往占较大比例。新生入学后,与医学类专业比较后定位认知较模糊,对于课程的开设、专业方向和发展目标不明晰,自主学习意识和专业能力素质欠缺,容易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时无所适从的心理。

在早期探索阶段,很多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也出现过小班招生、间断停招、名称修改等情况,随着经验积累和整改优化,现已明显改善。毕业后相当比例的学生对口考取研究生,由于本科阶段就掌握深厚的数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熟悉计算机编程软件,有基础或临床医学背景知识做铺垫,掌握流行病、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知识,适应性不落后于预防医学专业,甚至将来在不少交叉学术方面更具优势,在考研复试时受许多侧重交叉研究的导师欢迎。鉴于专业培养宽泛性、普适性,以医学背景为铺垫、方法体系系统化、应用软件涉猎广,不少学生考取国家公务员或管理岗、技术岗事业单位编制,有的从事医药销售代表或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信息科或病案科工作,还有的在医疗保险公司、证券软件公司、生物制药企业谋得技术职位。

国内医学院校专业培养有共性也有差异[4-5]。有的侧重临床试验的设计,培养生物统计方向的人才,有的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辟出统计学方向,有的重视统计软件的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医药研发或生物工程领域有从业优势。还有部分普通院校重视卫生、医院管理统计或基层信息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及保障措施

鉴于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宽口径的特点,在高年级阶段有必要尝试就业方向引导分流,根据工作意向安排不同课程的考核方案。如在统计学专业建设上,较重视统计学与卫生经济联系并加强引导,增设医院财务核算或信息管理实务课程;加强统计理论或工作实务知识学习,对接统计师或会计师资格考试。计算机信息技术、临床医学和经济学等专业的人员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较单一,难以胜任医疗机构多元化综合岗位。医学院校统计学人才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掌握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卫生管理知识,信息素养、数理方法和软件应用能力较宽泛,业务、管理和行政均适应,很适合未来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从业前景普遍看好。

统计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必要继续优化、完善和调整,扩大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认可度和影响力。有些学生不明白开设课程与专业方向的关系,对专业定位概念模糊、信心不坚定,缺乏身份归属感和认同感,机械被动地应付课程学习和科目考试,深入学习时缺乏自主性,勉强毕业后自谋其他职业,对特色优势发挥不充分。因此,在新生入学后的可塑期就应对其强化专业思想引导,将厚基础(理论牢固坚实)、宽口径(学科知识面广阔)、用途广(基层实务工作)、适应强(医疗卫生或企事业单位)、重特色(强化医学素养)的育人理念和专业认知夯实到位。

就课程体系来说,管理学、经济学、医药卫生背景下,统计学专业对数理、卫生和管理类基础知识要求高。理学院统计学专业对数学理论知识的要求仅次于数学专业课程,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对基础理论学习,难度和深度也不应低于一些理工类专业,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水平明显高于医学类各研究生专业;通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扩充医学知识素养;重视统计工作职业教育及人文精神培养。中期阶段开设医学统计、科研设计、多元统计、非参数统计、时间序列、统计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生物信息和应用软件(SPSSSASRMATLAB)课程;关注基础理论、软件实验双向地位方法选择和应用能力培养;围绕医学实验或现场调研案例实施PBL教学改革;培养统计建模思维与团队协作意识。高年级后期拓展三大卫生、流行病学等课程,适应学生公共卫生领域考研或就业的需要;有条件情况下将医院管理、公共关系、组织行为学、财务核算、卫生经济等课程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程。

加强专业学习之余还要以多种途径提升综合应用技能,借助比赛、实践和科技活动培养学习兴趣和专业认同感,素质培养和技能锻炼形式实施多样化,深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问卷调研和数据收集分析,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训练,发挥方法特长,协助医学数据分析,尝试撰写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到医院病案科、信息科、生物制药企业、研发中心短期实习。鉴于该专业有较宽泛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素养,侧重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卫生管理等应用领域,有必要探索数学建模、统计建模培训与组赛机制,专业兴趣下全方位培养创新素质。遴选优秀毕业论文参与学术交流。作为宽口径应用人才,统计学专业在选择实习单位时不限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档案或信息科,可根据爱好兴趣搭建医药营销公司、新药临床试验基地、企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的实训平台,创设更多实习、就业的可行性分流渠道。毕业生的高素质受用人或招生单位欢迎,吸引优秀生源,逐渐形成全新的育人特色和优势增长点。

学生管理及经验介绍

以某普通高校为例,统计学专业招生培养归于公共卫生学院,重视博士特需人才培养项目、具有交叉型师资队伍、省级公共卫生实验中心和医院统计学省级学科建设,为统计学专业优化提供教学平台与科研环境。该专业至今已毕业四届学生,大部分毕业生考取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研究生,另有少数考取财经院校经济统计方向研究生。本科阶段基础理论水平高、学科知识面宽泛,给硕士招生导师留下较好印象,入学后统计学综合素质表现得到认可。就业去向有医院信息科或档案科、医药营销代表,或者考取公务员或事业编制,就业适应面广、初次就业率高。在医学与统计学交叉融合、基层医疗工作信息化等大环境下,生源优势、专业发展、就业途径和培养特色前景可观。学院重视课程体系优化改革,高年级阶段分流为医院管理统计和卫生管理统计两个方向。高年级学生从财经、管理和医学等多个方向引导,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并扩展方法学体系,适应复合型职业素质培养,在疾病控制机构、医药研发公司或技术研发单位的应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新方向。

从课程建设、实践强化、素质拓展、科研训练、师资提升、生源改善、学生管理方面制定优化策略,以“专业理念”为联系纽带,将教学模式构建、科研素质培育和教辅协同管理等各项分工取长补短、交叉衔接、环环相扣,改变教师单纯课堂理论授课、学生管理仅由辅导员负责的割裂条框状况,增进师生间对专业感悟相互交流;学生及时获取各类资源协助,自主创新并打造能力提升平台;教师实时掌握学生情况并探索教改新模式,调控知识讲授广度、深度和难度,积累课堂驾驭技巧经验,提高授课水平与教学效果。班主任与辅导员共同讨论、诊断总结和整改优化,向学院领导、课程教师纳言献策。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和人生导师角色分工合理,构建出专业人才培养的交织网状脉络化系统。

综上,医学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应立足特色,从学科交叉背景下进行人才培养定位,适当淡化传统观念限制,借力医疗卫生平台的优势,“一专多能”视角下注重内涵与外延提升。教育者应定位复合型人才培养,给予就业方向差别化引导,打造多样化素质培养平台,探索协同管理机制,优化实验、实践、实习途径。围绕适应医学特色的应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管理模式继续扩大互访与交流,探寻前瞻性发展改革对策,在统计学一级学科的大背景下,增强医学院校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远景竞争力。

[1]宋丽影,赵临龙.关于统计学专业发展的思考.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30(2):106-111.

[2]袁卫.机遇与挑战—写在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统计研究,2011,28(11):3-10.

[3]徐群芳,顾光同,张香云.关于统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探讨.统计与决策,2008,(13):69-70.

[4]陈平雁,安胜利,徐燕,等.南方医科大学生物统计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探讨.中国卫生统计,2009,26(6):666.

[5]赵丽萍,赵杨,于浩,等.生物统计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与思考.中国卫生统计,2015,32(2):364-365.

(责任编辑:郭海强)

张利平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5YJCZH08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5HL101);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项目(2016A-RW007,2016B-KC024);潍坊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4Y007)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专业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