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2016-02-07 09:34本刊编辑部,郝丽霞
科学之友 2016年21期
关键词:柳编汾阳吕梁市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在山西省汾阳市冀村镇,有东、西九枝社两个村子,村中老百姓除了跟其他村人一样作务庄稼外,还作务柳树,叫务柳。

东、西九枝社人作务的柳为灌木柳,一丛丛,一簇簇,长在村边的田埂上、土地里。伏天的时候,村里人收割一部分,每年白露的时候,村里人会将所有的柳条收割回家,然后削枝打叶去皮,就跟普通农家收割庄稼一样。

在汾阳市冀村镇东、西九枝社村,柳编作为当地村民农闲季节增加收入重要的支柱产业,延续至今。在这两个村子里,至今留传的传统柳编工艺,是千百年来汾阳市冀村镇东、西九枝社村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探索、不断完善、影响深远的一项手工技艺。它凝聚了农耕文明时期汾阳人民的智慧,也折射出黄土高原农民依靠绿色生存的文明心态,是绿色农业文明的产物,有着珍贵的保护价值。柳编作为汾阳市的传统手工技艺,不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方便,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汾阳柳编技艺不仅凝聚了劳动人民最朴实的智慧,也折射出绿色农业文明的广阔前景。

冬闲时节柳编忙

历来,广大农村的许多生产工具依靠柳编制作。秋收之后,初冬伊始,农村编筐、编篓的副业便开始了,他们常常以地窖作为工作场所,既温暖,又可保持条编材料一定的湿度,利用冬闲,工作一季。入冬以后,在汾阳市九枝社村通常会看到关于柳编这项精巧手艺活的热闹场景,八九位师傅坐在一起,柳条、麻绳、铁锥、切刀齐上阵,一会提,一会按,忙得不亦乐乎。柳编师傅们每天要忙碌8~10个小时,可做成品3~5个,能卖100元左右。其主要产品均为服务于农村农业生产和农家日常生活的各种器皿工具,如簸箕、长笸箩等。柳编做成的生产工具有箩筐、簸箕、水斗、笆斗、大车拦箔、小车偏篓、粪箕、粮囤仓围、柳条帽,等等。

柳编产品所需柳条为大田栽培,分行种植,采收分两季,中伏时收割一部分,其余白露时分收,新割的柳条先通过蒸煮,然后在石槽中碾压去皮。脱皮后的柳条可整用,也可以根据用途剔分为蔑条。

解放前,每到农闲季节,九枝社人便忙乎起来,女搓麻男整条,家家户户都有人编织。民国初年,村民刘发谈的柳编产品曾在省城太原展出,并广受好评。公私合营后,村集体将地窖子集中在一起,可容纳上百号人一起编织,并成立了专门的柳编副业队,产品销往汾阳、平遥、介休、孝义,甚至远销到河北、山东等地。兴盛时,务柳地多达数百亩,现仅存几十亩。

参加山西省农新产品展览

外国友人参观汾阳柳编(图片提供:汾阳市文化馆)

坚守之路 步履维艰

汾阳九枝社柳编,又称汾阳柳编。该技艺凝聚了古汾河流域人民群众的智慧,是人类手工制作技艺的结晶,也是研究农耕文明的活化石,现已被列入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汾阳柳编有辉煌,也有平淡。说起辉煌史,柳编传承人张永智师傅激动地回忆起往事:“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村几乎人人都会柳编,带着编好的簸箕、笸箩、栲栳等成品去三泉镇赶集,还没走到集场里,东西已经被疯抢一空,绝对是抢手货。那会儿,不管汾阳城里还是周边村镇,家家户户都有我们的柳编制品。”谈到现状,一旁的贺师傅又道出了柳编现在的处境:“近几年,由于柳编制品价格低、成本高,且编织累人,年轻人很少有人愿意做这个,也就我们这些老头闲着没事赚点零花钱。你看这里最大的都75了,最小的也上了50,没有年轻人继承,这门手艺很快会濒临失传。”

柳编不仅存在传承上的困难,还要面对各种新材料的冲击,比如塑料制品或者其他做工更加精美的产品一直在推陈出新,柳编市场不断遭受排挤。但是,柳编有着其他产品无法替代和比拟的优势,就是柳编材料取之于自然,没有任何污染,是绝对的环保产品。对于柳编遇到的各种困难,勤劳朴实的九枝社人也在竭力解决,不断创新柳编制品,给柳编工艺注入了新的表现形式。他们一直在行动,并期待着柳编成品可以大卖,以重现往日辉煌。

旧貌换新颜 为承柳编艺

柳编的整个编织过程,全部是在潮湿的地窖里进行的,解放前家家都有地窖,公私合营后,村集体将地窖集中在了一起,依旧窨子往南又建了两座,其余的地窖都拆毁了,西九枝社村现有砖窑地窖3间,总面积312多平方米,可供100多人进行传习活动;现有柳编陈列室2间,总面积42平方米,共有20多名柳编技艺传承人,南、中、北各窖里都有多名手工艺人在从事柳编产品的制作,技艺娴熟、手工精湛。其中,张善照、贺广玉、张永智3人为吕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集生产柳编制品、传承九枝社柳编技艺于一体的汾阳市九枝社柳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2月,由8名爱好柳编技艺的理事发起,其中有汾阳市城兴洗煤有限公司经理张永强,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技艺传承人张善照、贺广玉和张永智等人,他们以发扬光大九枝社柳编技艺为己任,为传承九枝社柳编技艺出钱出力,出谋划策,他们共同投资30万元成立了柳编专业合作社,对村中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刘家地窖进行修缮扩建,建立了九枝社柳编制品陈列室,专门展出柳编技艺传承人的制作产品和影像资料,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除此之外,还成立九枝社柳编技艺传习所,组织传承人切磋并展示柳编技艺,进行传、帮、带,竭力培养新的柳编技艺传承人。

具体到保护内容,主要是柳编技艺的备料、务柳、蒸煮、编织等环节,使柳编这项绝佳的手工技艺得以良好的承传和发展。后续,汾阳市九枝社柳编专业合作社,将对现有的柳编手工技艺资料进行搜集整理,立足继承传统和推广发展,进行积极宣传,合理利用品牌优势,打造民间技艺精品;着力“一村一品”的新农村建设,创建柳编技艺传习基地、规划柳条种植基地,为创新柳编传统技艺打下坚实基础;对于现有的柳编技艺进行重点扶植,对现有的地窖进行改造和修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将九枝社柳编技艺发扬光大;成立“汾阳市九枝社柳编技艺研究会”,打造九枝社柳编品牌,编织柳编技艺精品,使得九枝社柳编技艺传承后继有人,同时也让柳编这朵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奇葩,永远盛开在汾阳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传承人档案:

张善照,男,现年66岁,18岁时跟随父亲张锡盛学习柳编技艺,现为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贺广玉,男,现年62岁,19岁时学习柳编技艺,现为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张永智,男,现年50岁,16时师从张善照学习柳编技艺,现为吕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猜你喜欢
柳编汾阳吕梁市
山西汾阳王酒业中国食安大会上获嘉奖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民国时期的《汾阳行政周刊》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王拥军深入吕梁市调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
务柳·织柳黄土地上走出的柳编“神话”
传承柳编技艺 弘扬工匠精神
“小柳条”编出“大财富”
非遗柳编展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