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策略探析

2016-02-07 18:07李海胜吴国华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产业化成果企业

李海胜 吴国华

(烟台南山学院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研究所山东烟台265713)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策略探析

李海胜吴国华

(烟台南山学院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研究所山东烟台265713)

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节能环保技术取得了明显改进,另一方面节能环保产业技术还比较落后。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对企业技术进步支持能力不强等诸多因素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主要从技术发展规划、技术促进和技术产业化三个方面探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策略,推进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政策;策略

1 明确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科技部及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应组织编制相应的“十三五”节能环保技术发展规划,明确近期、中期、远期节能环保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重点发展技术目标,引导包括民间资金在内的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节能环保技术研发与推广,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寻求技术突破。同时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定“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技术研发应重点推进的领域,根据重点领域技术研发现状,确定国家急需的重点投资研发课题,并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公布重点节能环保技术目录,加强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对照产业导向、生态优先、节能减排和投入产出等四项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技术。

2 实施节能环保产业技术进步促进策略

2.1建立和完善节能环保技术标准体系

节能环保标准是深入开展节能环保活动的依据。“十二五”以来,我国已编制发布节能国家标准54项,其中包括高耗能行业能耗限额标准28项,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8项,企业能源统计等节能基础标准18项。“十三五”期间,国家应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节能环保产业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催化推动作用,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展空间。

2.2坚持实施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政策

2.2.1技术引进政策

当前时期,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引进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首先应从我国的国情、国力、条件和特点出发,考虑国民经济产业各部门的发展特点、技术结构,来选择技术引进的种类和方式。其次,技术引进既要保证国家经济发展的急需,又要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以促进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另外,还需注重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推广完善,并使之国产化。

2.2.2技术合作政策

政府应创造条件,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合作。(1)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推进与外部区域的合作,由政府出面,与国际上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的国家、企业商讨合作空间,追求共同发展、优势互补。(3)加强与外部领先企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提倡以多种形式引进技术,提高技术软件在引进项目中的比重,控制进口成套设备。

2.3继续实施技术扩散政策

技术扩散是指通过一定渠道使领先技术在潜在使用者之间传播、运用的过程。它主要有两种形式:(1)先进技术供给方向潜在使用者转移先进技术,(2)潜在接收方对领先技术的运用、再运用,消化吸收、再改进的过程。技术扩散一般发生在企业内部和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其中,以企业之间的扩散为主。

2.4坚持实施技术开发扶持政策

技术的开发过程或开发结果经常存在着社会收益率大于企业收益率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会降低企业技术开发投资的积极性。因此,要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技术进步,政府必须坚持技术开发扶持政策。

2.4.1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

(1)加强对技术创新产权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一方面保证自己的技术研发投资没有重复风险,另一方面保证研发成果权益不受侵犯。(2)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其进行技术创新的决策前提是创新的预期收益至少能补偿创新的总投入。政府可充分运用财税政策,助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应继续坚持并提高使用地方返税、财政贴息、所得税减免等经济激励工具的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强科技投入。

2.4.2支持并主导重大关键技术的研发

现阶段,我国的现状是节能环保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政府研发资金有限。在此情况上,政府应制定相应措施,集聚社会技术研发资源,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关键技术和重大公共技术项目上,让企业能够低风险、低成本地公平享用这些技术研发成果,并能进一步进行二次创新,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力和竞争力。

2.4.3加强企业节能环保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建设

当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内大多为中小企业,它们大多面临技术创新活动、新产品开发以及后续产品升级缺乏资金或资金不足的困境。解决的办法:(1)政府应继续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保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能有充足的资金保障;(2)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良性贷款融资机制,组织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3)政府应全面开放市场准入,加快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多方式多渠道广筹资金;四是继续加强对“技术创新基金”的投入和运用,通过资本金投入、贷款贴息、和拨款资助等多种措施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 实施节能环保产业技术产业化促进策略

3.1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技术产业化的财政支持

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完善财政管理办法和资金支持方式,强化监管职能、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充分提升各有关方面积极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积极有序发展。首先,中央政府应加大节能环保产业的专项资金投入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组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重点企业开展节能环保项目。另外,各级地方政府也应着重解决产业化发展资金缺乏等突出问题,加大对节能环保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推广和重大工程投入力度。

3.2完善科技信息流通体制,搞活技术市场

3.2.1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自主创新成果

有关政府机构应负责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科研创新成果,加强自主创新课题的选择、评价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成果转移机制,推进科技研发成果的许可使用。同时,鼓励企业间科技研发成果的转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成果转移所得,按照国家和省级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扶持政策文件实行。

3.2.2激励研究人员进行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可将研究工作者进行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情况算作一项重要的评估内容,引导并支持研究工作者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活动。依据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应对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者给予奖励。

3.2.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根据财政增长的情况,政府应继续加大投入,通过创业风险投资、补助资金、贷款贴息和无偿资助等主要方式,进一步加强对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推广运用,提升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水平。

3.3加强节能环保产业科技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不足是制约节能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要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加强节能环保产业科技队伍建设就是要大力引进和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1)要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2)借助“千人计划”工程和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要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到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活动。(3)要依托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规划,加大节能环保产业项目设计、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等高端应用人才的培养力度。

3.4加强节能环保技术的国际合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实现未来节能环保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而在这60多种技术里,有42种是中国目前不掌握的核心技术。这表明对中国而言,70%的核心技术需要进口。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应建设“学习型国家”。我们应通过广泛的“环境外交”和环保援助活动,开展节能环保国际合作,学习发达国家节能环保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成立专门机构积极开展节能环保国际科技合作,不断拓宽节能环保国际合作领域和范围。通过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途径,学习并掌握国外领先的节能环保产业领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另外,可成立“节能环保技术国际转让中心”,向亚洲和非洲国家转让节能环保技术,积极推动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出口,为促进世界节能环保技术水平的普遍提高贡献力量。

[1]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5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重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R].科学出版社,2015.

[2]张其仔.产业竞争优势转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3]张军扩.当前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分析——政策、理论、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蔡绍洪.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增长极的构建—基于循环产业集群模式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5]傅志寰.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 2015,17:8.

[6]尹岚.日本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与借鉴[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5(3):18-21.

[7]吕宏芬.传统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黄庆原.台湾移动通信产业的技术策略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9]韦铁,唐琼雅.广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31):4-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评价及推进策略研究(批准号:14BJY209)阶段研究成果。

李海胜(1970—),男,山东省烟台人,硕士,烟台南山学院工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节能环保与低碳发展。

猜你喜欢
产业化成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验收成果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工大成果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