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贷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

2016-02-09 15:24宋雁慧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郑某网贷贷款

■ 宋雁慧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主任助理、副教授)



大学生网贷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

■ 宋雁慧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主任助理、副教授)

据报道,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大二学生郑某,通过借用、冒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别在诺诺镑客、人人分期、支付宝、趣分期、爱学贷、优分期、闪银等十几家网络小额贷款或信用评估平台,共计贷款58.95万元,因无力偿还于2016年3月跳楼自杀。这起命案揭开了大学生网络贷款现状的冰山一角,呈现出当前大学生网贷的各种问题与制度漏洞。

一、大学生追求即时满足的网贷心理

一个从高中时就利用寒暑假打工挣钱、深知钱来之不易的农村大学生,怎么会走到贷款欠债金额近六十万元的地步?案例中的郑某将借贷来的钱用于赌球,以致成瘾,而网贷则是将其引向深渊的有力推手。抛去这个个案不提,事实上大学生网贷现象并非少数。2015年腾讯科技一份对不同地域8 000名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过网络贷款行为的学生比例为21%,没用过但有兴趣使用的比例为50%。按2015年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同比推断,约有八百五十万大学生使用过网络贷款[1]。如此大规模的大学生群体在使用网络贷款,他们用这些钱干了些什么?腾讯的调查显示:有62.2%的大学生利用网络分期贷款购买了数码设备,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商品;其次分别是游玩(占10.7%)、学费(占8.5%)、衣服鞋帽(占6.9%)、聚餐买零食(占2.6%)、化妆品(占1.8%)等[2]。在这些项目中,除学费和衣服鞋帽*因调查指标中并未将必需品单列,因此暂且把所有衣服鞋帽都当做生活必需品。外,其他77.3%的消费并非为了购买生活必需品。换句话说,网贷大学生是用明天的钱支付了今天的消费,这种消费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即时满足”。

心理学并没有特意研究“即时满足”,只是将其作为“延迟满足”的对应概念。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3],又称“糖果实验”。该实验的对象是数十名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4岁孩子,实验者让他们单独呆在一个小房间里,里面有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等。实验者告诉他们可以有两个选择:(1)马上吃掉1颗棉花糖;(2)等实验者回来时再吃,可以得到2颗棉花糖作为奖励。结果,大多数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将1颗棉花糖吃了,只有1/3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而获得了吃2颗棉花糖的奖励。沃尔特教授认为,延迟满足是一种自我自控能力,会对个体学习成绩和工作业绩更有利,后来长达20年的跟踪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我国一直有“先苦后甜”、“节制忍耐”等传统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一种延迟满足。

但很快心理学家又发现了时间跨度所带来的问题,他们认为,时间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即当时间延迟时,虽然可以得到更多,但届时人们对奖赏的主观价值会打折扣,换句话说,未来的满足与当下需求的心理和价值已大不相同。于是,他们借鉴了经济学上的“延迟折扣”概念来论证“即时满足”选择的合理性,以反驳“延迟满足”。“延迟折扣”是指人们对事物的主观价值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4],这一概念涉及时间维度的跨期选择,即个体要在近期未来(包括当前)结果和远期未来结果之间、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做出选择时,延迟折扣将是一个绕不开的心理机制。正如前文所说,在高校大学生使用网络贷款的取向中,只有15.4%的金额是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也就是说,大学生使用网络贷款主要追求的是未来的娱乐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这一行为正是对延迟折扣决策的结果和对即时满足的追求。

二、大学生网贷行为发生的社会心理分析

大学生追求即时满足,希望今天的快乐不要等到明天再去享受,这一点本身也无可厚非,但是这种需求心理如何演变成疯狂的网络贷款行为,以致于贷款数额早已超出了自身的偿付能力呢?如果郑某的案子是个案,那么,为什么还有21%的学生也选择了网贷?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杰森(Ajzen)和费希本(Fishbein)提出的“计划行动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大学生网贷行为是如何实现的。计划行动理论认为,实施一个社会行为是以目标为导向的遵循逻辑顺序的推理过程,也就是说,一个社会行为的实施会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对该行为的态度,二是对他人评价的感知,三是行为的功效感[5]。下面我分别从这三个方面来讨论大学生网贷行为何以发生。

(一)对即时满足行为的社会态度

郑某在足彩中也有赢钱的时候,从他2016年1月22日以“慕尼黑之手”的昵称在河南建业足球队百度贴吧里所写的帖子可以看到,他曾经中过7 000元的大奖。对于一个月生活费只为700元的农村大学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款,他是怎么规划和使用的呢?据报道,他“买了苹果手机,还请室友吃过一顿饭”——在这一场朴素节俭的传统与即时满足的现状对局中,后者赢了。2013年人民网爆出一则新闻,武汉两万余名大学生背债买“苹果”[6],青年人对即时满足社会心理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可见一斑。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提前消费、借贷消费都经历了一个去道德化、去污名化的过程。中国社会一向有崇尚艰苦奋斗的传统,西方的新教伦理也同样强调勤俭节制,认为努力工作和追求成功是社会美德,而浪费和过度消费则被认为是耻辱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我国逐渐由生产型社会进入消费型社会。消费社会最大的特征是鼓励超出生存必需范围的消费,以便维持、拉动、刺激生产。这种经济领域的变化形成了“现值折扣”的理念,即认为现在的金钱在未来的价值和购买力与金钱的现在价值相比,被打了折扣,即价值变小了。经济学上的“现值折扣”和心理学上的“延迟折扣”都意味着,即时报酬的价值高于延迟报酬的价值。这种现在就拥有商品的强烈吸引力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愿意支付贷款利息,而不愿意为了购买需要的东西而存钱[7]。

经济社会的价值比较结果证实了贷款消费的存在价值,社会学中也针对即时满足的社会心态提出了“活在当下”的生活价值观。最近网络流行语“小确幸”的概念也是这个意思,小确幸是指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在青年人来看,与未来长远但却渺茫的“大抱负”相比,他们更愿意即刻体验到眼前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是“微小的幸福”,但它至少是确实的。因此,网络贷款行为即使会透支未来,但由于它能够满足当下即时而具体的需求而带来幸福,青年人也是愿意选择的。腾讯的调查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点,“已经选择和有兴趣尝试网贷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0%”。

(二)对重要他人评价的感知

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多数大学生网贷行为中,最终买单的都是家庭。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一般来说,家长反对子女“透支”,表示孩子贷款最终还得“子债母偿”[8]。在本文所提及的案例中,郑某的父亲“是个常年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民,他并不知道各种名目繁多的P2P网贷,直到现在都似懂非懂”;所以当面对孩子的巨额网贷时,父亲选择的是帮孩子还款。“他第一次帮儿子还了七万多,这是他一辈子的积蓄;第二次还了三万多,钱都是从亲戚朋友那儿借的”。从这些描述来看,父亲对网贷的评价是“不懂”、“觉得丢人”,但还是想办法帮孩子还钱。这种息事宁人的妥协做法让郑某在网贷陷阱中越陷越深。他自己在帖子里写道:“窟窿越来越大,从20万,到30万,到最后的60万,实在没办法承担了,家里空了。”由于父母实际上成为网贷的“隐形承贷人”,父母买单的行为实际上已变成对大学生网贷行为的默许。

那同伴群体的评价如何呢?正如前文提到的,“即时满足”、“活在当下”等社会心态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有70%的大学生有兴趣尝试网贷。根据报道中所说,在获得同学张某许可后,郑某用张某的名义,在诺诺镑客、名校贷等平台贷款近六万元;另一位同学黄某,是替郑某借贷最多的,总计十一万多元。其中有几笔黄某知道,但还有几笔贷款他并不知情。这说明,一部分同学对郑某的网贷行为是知情的,而且知情的同学实际上许可了他的冒名网贷。特别是2016年1月,郑某以“班会”的形式向28名学生坦白了自己冒名网贷的行为,并且给每个人都写了“欠条”。因此无论是知情者还是不知情者,同学对网贷行为至少是一种不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让郑某在网贷的路上越走越远。

(三)行为的功效感

功效感是指人们对自己完成某种行为能力的评价,在网贷行为中是指大学生对自己实现网贷和完成还款能力的评价。由于贷款平台的低门槛,郑某利用当班长期间收集的28名同学的学号、父母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在不同的网贷平台上累积贷款近六十万元。他的同学黄某说:“平台上的手印、照片、签字都不是我的。”可见,由于审查不严,利用他人信息获得贷款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对大学生消费者来说,他们具有追求时尚、表现自我、彰显个性、容易冲动等消费心理特征,但这种强烈的消费欲望与囊中羞涩的现实形成矛盾。网贷产品自上线后,因其便利性、快捷性而广受大学生群体欢迎。正如某网站所评论的:无需任何人担保,只需动手填写一份相关资料,就能体验一把“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幸福。更有甚者,只需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贷款上万元[9]。如今网络上对校园网贷的质疑和诟病非常多,大家纷纷对这种暗藏陷阱、低门槛、宽审核、暗箱操作的不良企业进行谴责;殊不知正是这种便捷性和隐秘性给大学生带来了很高的功效感。郑某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及,曾经不断接到陌生人的电话,但对方通常自称是学校的“老师”或者“学生”,学校要搞一些实践活动,需要核实一下郑某家人的身份。如此看来,这种保密性虽然增加了大学生的功效感,但如陷阱一般,使得作为“隐形承贷人”的父母无法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消费行为。

大学生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还款能力。有学者认为,与成年人较成熟的预支认知不同的是,青少年由于并没有真正稳定的收入来源,缺乏对预支目的和期限的清晰认识,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是盲目的。另外,成年人对支出款项的衡量标准一般以时间和劳动力付出为标准,但青少年群体由于没有与劳动力的直接联系,所以无法准确地完成金钱与时间和劳动力付出之间的换算[10]。这里必须注意的是,用计划行动理论来解释网贷行为的原因时,是有一个假设前提的,即实施主体是理性的,只有经过充分理性地考虑和权衡之后才会做出网贷的决定并实施。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所有大学生在网贷时都一定是理性的,肯定有非理性的时候。事实上,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网贷行为,在决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第三点,即行为的功效感高使大学生产生以下想法:只要我认为我能够实施就可以了,完全不顾及社会对网贷的态度以及他人可能的评价。可以说,网络贷款的便利性、隐秘性、低门槛性等特征,以及对未来收益和还贷能力过于自信、相应约束机制及法律的缺失等是导致网贷行为功效感高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就是网络的便捷性与网络行为的高功效感诱发了大学生网络贷款行为。

三、结论与对策

郑某是在追求即时满足的消费社会中,不慎落入网贷陷阱的一个悲剧人物。如何避免这种悲剧再次发生,我们要做的不是关闭网贷平台、对大学生重新进行艰苦奋斗教育等,而是要正视消费社会的现实,正视延迟折扣、即时满足等青年消费心态,允许大学生适度提前消费,同时加强对网贷的制度性约束和个人信用的制度规制,避免因过于方便快捷而引发大学生盲目消费行为。

首先,允许大学生适度提前消费。在现代消费社会中,青年大学生群体喜欢新生事物,追求即时满足,消费欲望强烈,但有限的经济来源限制了他们的购买能力和购买行为。网络贷款可能会带来过度消费的现实问题,甚至是郑某式的悲剧,但不应靠行政命令的勒停来解决。事实上,2009年银监会已明令禁止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以杜绝提前消费的现象,规定给已满18岁的学生发卡,要经由父母等第二还款来源方的书面同意。由此信用卡退出了校园市场。但大学生收入和消费的矛盾依然存在,并未解决。一家数据调查机构近日发布的《2015大学生分期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有61%的在校大学生倾向于使用网络贷款购物。因而再次采取严苛的行政手段勒令关闭网络贷款途径的做法并不可取,有因噎废食之嫌。应该在正视消费社会、现值折扣的前提下,讨论如何将网络贷款控制在大学生可承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向功能,以解决大学生消费的燃眉之急,让他们更加适应现代消费观念、避免现值折扣。

其次,增加对网贷的制度性、程序性约束。以法律和制度等手段规范网络贷款的相关规定、程序、责任等,明确对贷款利率的要求,严格审查学生的贷款能力、其他贷款记录、信用记录等,避免网贷中欺诈行为和不公平交易的发生。同时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和审批制度,积极处理网络投诉,避免因过于方便快捷、审查不严而带来的功效感过高、盲目消费等问题发生。

[1][2] 《中国大学生分期网贷真实需求报告》,http://tech.qq.com/a/20150121/011525.htm

[3]黄蕴智:《延迟满足——一个值得在我国开展的研究计划》,载《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第1期。

[4]魏连娣 张秀玲:《行为选择中的延迟折扣模型及其应用》,载《东南学术》,2012年第3期。

[5]R· A·巴伦 D·伯恩:《社会心理学》,杨中芳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7页。

[6]宋丹丹 左洋等:《武汉逾2万名大学生贷款买苹果手机 多瞒着父母》,http://edu.people.com.cn/n/2013/0318/c1006-20819616.html

[7]斯图尔特·维斯:《美国人为什么破产》,李昕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6页。

[8]刘旭 李梦婷等:《大学生双11网贷消费引质疑 家长反对子女“透支”》,http://news.qq.com/a/20151111/003183.htm

[9]刘旭 李梦婷等:《学生证+身份证=1万元?——网贷平台“抢滩”大学校园暗藏多少风险》,http://news.qq.com/a/20151111/003183.htm

[10]王懿麟 沈艳等:《透视青少年“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现象》,载《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猜你喜欢
郑某网贷贷款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女友”反复要红包?借钱不成杀工友
网贷平台未来亟需转型
网贷十年:迎来“去伪存真” 时代
旧信封
崔顺实之女不服被遣返判决
中国网贷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