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2016-02-09 17:06文丨杨
遵义 2016年9期
关键词:结缘文学作品信仰

文丨杨 韬

信仰的力量

文丨杨 韬

工作往往分很多类,有为权谋,有为利谋,有为好谋。前两者应该广泛存在,为爱好而工作的人应该在少数。

人的一生往往会经历很多分水岭,经历几次大的向左或者向右的选择,一个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生活状态,不同的人生旅程,不同的专业领域。而我个人的选择就出现在2010年6月的某次饭局上,向左是某大型国企,向右是一本名不见经传的杂志。没有过多的思考,决然选择了一个小杂志社,从此与媒体结缘,中间尽管几番周折,最终亦回归于这条路上。

我曾经一度想当作家,这是信仰。于是开始写小说、写散文,力求在不同级别的刊物上得以发表,以鲁迅为偶像,发誓要用笔作枪,和社会不平等做斗争,典型的愤青。再后来,眼睛往更高更远的地方望去,却忽视了脚下站立的这片土地。

后来和媒体结缘,才发现,用新闻的角度去表达世间百态更加直接、有效,新闻里没有小说中的起承转合,没有魔幻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没有虚构和戏谑。新闻只有快捷、真实、有效,直接作用于人事物,立竿见影。

这样说并非否定了文学作品的功能,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持久要远远高于一篇新闻报道。文学精神实际上就是人文精神,好的作品可以看到悲悯和大爱。文学如此,新闻亦是。

但是从此个人的立场和信仰发生了变化,刚刚在媒体工作的那几年,白天常常行走在基层,和老百姓打交道,晚上回到县城,立马找个网吧,写好当天采访的内容,上传给编辑。有些时候因为交通原因被困在乡下,没有办法及时写好稿件,直到凌晨一二点钟,编辑仍然会在线等待稿件,第二天刊发。这种生活环境,这种工作节奏,仿佛一种神圣的使命,从未觉得辛苦,反而倍感自豪。

好的记者应该常年奔走在乡间,和老百姓同坐一条凳,同食一锅饭,把自己沉下去,最大限度贴近基层,带着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对苦难的悲悯,对生活的希望,用独特的视角去发现从未有人触及的角落,去寻找积极的、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人性的闪光点。

人一旦有了高尚的信仰,浮躁的心灵就有了熨帖,繁忙的工作就有了目标,人生的奋斗就有了意义。最后,用塞缪尔·斯迈尔斯的一句话来结尾,他说:信仰象征着人类的理想,代表着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的渴望,因为那里有我们未来曾踏足的原始,鬼斧神工的辉煌,碧海青天的梦想。

猜你喜欢
结缘文学作品信仰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与虫结缘的钦俊德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与冰雪结缘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与茶结缘 黔茶“香”约
从结缘到坚守——我的黔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