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古亦今琅雅彩

2016-02-09 03:31顾海燕
天工 2016年2期
关键词:瓷厂小毛粉彩

文 顾海燕

亦古亦今琅雅彩

文 顾海燕

在各式各样的拍卖会现场,抑或电视节目中,您或许目睹过雍容华贵的珐琅彩瓷,也或许看见过古雅淡韵的粉彩瓷,亦或青翠简美的青花瓷。而今天,我们将要走近的,是一种别样的瓷器——琅雅彩瓷。

魏小毛先生,“琅雅彩”创始人,1958年7月生于江西景德镇,其父是一位陶瓷书法艺术大师。年轻的魏小毛起初跟随父亲学习书法,却不安于现状,渐渐地对陶瓷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件事情被魏先生父亲的好友,当代陶艺美术大师邓肖禹先生知晓后,经与魏父商量,将他调入景德镇艺术瓷厂工作,跟随邓老师学习绘画。在瓷厂里,魏先生早晚勤学,在工会组织的职工夜校学习中得到了王隆夫、陆如等一批工艺美术大家的悉心指导,使其在国画、重工人物、釉色、线条、造型、书法甚至素描等基本功上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龙凤对瓶》 魏小毛/作

1986年,魏小毛先生从艺术瓷都调到了华风瓷厂,做艺术宣传。对于这一段经历,魏小毛先生说:“这五年在理论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充实,提高了敏感度。”以至于后来创作汇总,一件作品,首先立意,然后是考虑整个构图和色彩的应用。

受到企业改制大环境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陶瓷业也陷入了低迷时期。1991年下半年,原艺术瓷厂的同事介绍魏小毛先生给私人作坊的老板绘制瓷器,在这一段时期里,他的艺术实践得到极大地丰富,其创作的陶瓷作品精致细腻,雅俗共赏,受到广泛的喜爱。1995年,魏先生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一品堂”,从此开始了更为自由的艺术创作,“琅雅彩”孕育而生。

《山川秀丽》 魏小毛/作

所谓“琅雅彩”,前面的“琅”字来源于清代的珐琅彩。珐琅彩始于康熙年间,是在康熙的五彩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色彩是一种色块对比,让人感觉华贵,绚丽。清乾隆时期,宫廷画师在瓷器绘制颜料的运用上另辟蹊径,根据画面的需要,将珐琅彩与粉彩颜料按不同比例调制,这种混合彩瓷器色泽可浓可淡,亦远亦近,达到一种分外清丽的艺术效果。“雅”字便是源于乾隆年间的粉彩。在接触和摸索的过程中,魏小毛越来越觉得粉彩很有意思,尤其是它的材料所体现出的美感非常具有吸引力。为了更好地掌握粉彩花鸟的工艺精髓,他不光刻苦学习技法,还从油性、料性上下工夫去琢磨。他找了“珠山八友”的作品临习,解析他们的技法、填色技巧、用笔、染色等,还向瓷厂的艺人讨教瓷绘工艺。

中国的陶瓷绘画历史源远流长,“琅雅彩”便是在艺术创作的实践当中摸索和发现出来的一种釉上彩。魏小毛先生在传统混合彩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陶瓷绘画艺术实践经验,细致总结了粉彩与珐琅彩的绘画技法及颜料使用规律,大胆地以珐琅彩中的暖系红色和黄色为基色,摸索出一种陶瓷绘制的独特方法,应用这种工艺烧制出的瓷器既具有珐琅彩色泽多变,艳丽明亮如玻璃般的质感,又带有粉彩粉润柔和,清丽秀雅,层次分明的空间感,浓淡合适,层次分明,艳而不俗,是难得的艺术珍品,“琅雅彩”因此得名。

一次在人民公园前偶遇糖人绘画,魏小毛先生启发于其随心而画,随灵而动。细细琢磨之后,魏小毛先生创作了“秋叶鸣蝉”,并逐渐开始了一段全新的创作旅程。继承必需创新,魏小毛先生潜心研究“放与收”“意与细”的结合,在绘画的技法上,魏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在画红叶的时候,以前会用线条细细地勾画,并以红料上彩,但他感觉这样少些韵味,于是在皴法上进行了改进。他先用手指蘸上调好的凡红颜料,然后用指肚、指尖或者侧指,或擦或按,或顺捺,或逆捺,来描绘红叶在不同空间呈现的状态,再以小拇指蘸水擦出圆扁不一的大小洞,就仿佛叶子被昆虫咬过的痕迹。这样画出来的红叶,更加灵动鲜活。而在画蝉的时候,则用工笔细线勾勒蝉翼,尤其是蝉翼上细如丝网的纹理,需纹丝不乱地清晰表现,以长弧、短线、细点来表现蝉翼的薄和质感。正因此,先生粉彩的山水人物、花鸟虫草,亦工亦写,时细时放,整个画面洋溢着无限的生机和巧来的灵思。

三十余年的陶瓷绘画生涯,魏小毛先生对当代陶瓷绘画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思索和认知,他清醒地意识到,新的风格的出现,往往是要在传统中寻找渊源和依据的,没有扎实的传统工艺基础的创新,就像是空中楼阁,缺少内涵,缺少生命力。所以他说:“任何创新都是传统的蔓延。”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他认为,老师自己除了要以德为先,对待学生要重引思路,多写生,到生活中汲取灵感,要与时代共进步,多从年轻人身上学习。而观之魏小毛先生现在淡雅清新的风格,较之以前琅雅彩热闹浓郁的不同,魏小毛先生说道“琅雅彩仅是我从艺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作为艺术家,它的生命力的长短在于创新,不能故步自封。”尊重传统陶瓷艺术,却又不拘泥于传统;立足于前人的成就,作为自我成长的阶梯,却又不被其束缚而止步不前,这就是魏小毛对传统、对创作的态度。

在魏小毛眼中,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博大精深,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否认与抛弃传统,就如无根之木。所以这么多年来,他始终坚守着。“坚守并不意味着固守,而是发扬传统陶瓷的艺术魅力,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气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契合点。”

近看这小小方圆里的一笔笔勾勒,有如珠玉生画,浑然天成;远观这些静置的瓷器如颔首独立的女子,美而憔悴,使人多生爱怜。

China,国与瓷器同名,小小的一方器物,汇聚了古国之色彩,之工艺,之意韵万千。

《清香》 魏小毛/作

一千多年来,从来没有一座城市能像景德镇一样,依靠一种产业维系了1700多年的繁华,从未有一个地方能够像景德镇,骨血里生长着无可替代的陶瓷文化。景德镇,这个与一门手艺紧紧相连,繁华香盛一千年的城市,每每谈及这个名字,我们的脑海里都仿佛一幅画卷徐徐开展,依然商贾千方集,仍见陶烟五色长。在都市一隅,仍有无数像魏小毛一样的陶艺家在古老的沃土上辛勤耕耘,因着他们的执著和求索,这片土地将生生不息地满开艺术之花。

魏小毛

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1976年1月随父传艺进景德镇艺术瓷厂工作,后又随父亲的好友邓肖禹(珠山八友之一邓碧珊孙)学画花鸟、虫鱼。现为景德镇技能大师,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副教授级),江西省高级技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西省陶瓷美术家,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景德镇高技能人才协会常务理事,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2011年、2013年、2014年10月作品分别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十三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金奖。2008年、2011年、2013年作品分别被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现为景德镇市魏小毛技能大师工作室总设计师、“一品堂”魏小毛陶瓷艺术馆法人代表。

猜你喜欢
瓷厂小毛粉彩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天上地下
景德镇“十大瓷厂”产品特色研究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余效开藏品精选
五六七瓷 时代的印记
红包
大国工匠与历史的“对话”
——走进景德镇 “皇家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