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

2016-02-09 03:31田乃俊
天工 2016年2期
关键词:制壶器型风骨

文 田乃俊

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

文 田乃俊

《博鼎》 王国瑾/作

《仿古如意》 王国瑾/作

此刻我是来作客的,随朋友行程拜访一位紫砂高人。当然,行茶事是得了便宜的。我也就入乡多随俗,沾了光来享受这惬意。

临行前,曾听友人讲,这位年近五十“知天命”的王国瑾先生是位一等一的制壶名家,博古纳今、兼收并蓄、成就颇丰,重要的是好以茶会友,所以此行口福应当不浅。

《诗经》里说:“有一美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主人王国瑾先生备的茶壶是一把唤作“美人肩”的紫砂壶,竖看高窕素雅,横看丰神绰约,一对看似矛盾的形容词现在用来形容这同一把壶反而显得更加妥帖,倒真像是一位从《诗经》里袅袅婷婷走出来的美人。

一众客人当中有言其像小家碧玉端庄可爱者,亦有语其如大家闺秀妖娆娇矜的,还不乏几位讲其自带宫廷光环雍容华贵。一时间仿佛在座的都是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妙语迭出。国瑾先生蒙了夸奖,却未接话,只言说“喝茶、喝茶”。

茶是老茶头,岁月沉淀过的来自悠远年代的陈年老茶。茶汤甘醇浓郁、入口温润,细察觉喉韵深邃、唇齿留香,着实耐人寻味。国瑾先生这才开了话题,说道起他手里的紫砂壶。

泡茶讲究“水母壶父”。茶壶,是茶事重器。既是重器,必要器重。是器,必讲究器质、器型、器度、器能。

器质——紫砂,“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透而不漏,制成壶后用来泡茶滋味浓、香气正,好像天生就是为茶而生的。紫砂泥素面示人,醇和尔雅,久养“润如古玉、光可鉴人”,也算是雅人雅事一桩。

器型——美人肩,经典、古典。出自清代老作的美人肩是紫砂壶的经典器型之一,取美人之肩线制壶之曲线,曼妙动人,风韵天成,美不胜收,令人赏心悦目。要说美人怎么个美法,不沉鱼也落雁,不闭月也羞花。美人肩便有这本事。

器度——风骨,美人风骨。如法炮制的人不在少数,风骨却不是炮制出来的。一个美人,美的不应该只是容貌,而是姿态和风度。不论观者以为她是小家碧玉还是大家闺秀,都是她的内在风骨。正所谓“壶中有天地”,意象万千皆在这一壶之中。

器能——饮茶,怡养心性。制壶之人需得饮茶、懂茶。因为紫砂壶是为茶而生的,失去这层含义,再精美也不够美。今天的茶事,众人能得以品得老茶之醇味全仰赖于这紫砂壶。喝茶是镇心的,紫砂便也被潜移默化了这品质,安了众人心品世间香茗。

听国瑾先生一席话,想来他喜紫砂用时下流行的词讲是真“情怀”。难免不慨叹他能制出这么好的紫砂壶。再看他壶柜上把把古意盎然的珍品——不胜枚数、千姿百态、震撼人心,我才更深切知晓了我今天能坐在他茶室的意义,不止是口福、眼福,还有心福。

《鸿运当头》 王国瑾/作

《梅逸》 王国瑾/作

《美人肩》 王国瑾/作

《秦权》 王国瑾/作

《圆润六方》 王国瑾/作

王国瑾

号天涯客,工艺美术师,生于陶都宜兴丁蜀镇中袁村(现紫砂村)。

学校毕业至今一直致力于紫砂陶文化和茶文化的推广,足迹遍布神州大地,在全国各地具有较高知名度。

在游历名山大川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把许多对自然的领悟运用到紫砂壶的创作之中,作品受到各界广大朋友的赞赏和欢迎。

猜你喜欢
制壶器型风骨
研以一文章,读出千风骨
风骨傲然 英雄当时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直言才见真风骨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