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复始终不贻 性真灿烂入圆明

2016-02-09 03:31何小鱼
天工 2016年2期
关键词:周明鹳雀楼功力

文 何小鱼

周而复始终不贻 性真灿烂入圆明

文 何小鱼

清风古韵 一笔一画见功力

从照片看上去,周明先生朗眉星目,神态安详,气质沉稳,颇有一种运筹帷幄的儒将风度,他的书法也是文如其人,字体安详静穆,严整秀拔,功力深厚扎实。刚健驭柔,决无剑拔弩张之态,沉着顿挫,深具浑穆厚重之姿。自幼喜爱书法的他,三十余年临池不倦,系统研习古人法帖。从唐楷入手,先习柳书,后攻颜体,先后遍临了颜、柳诸帖,如柳公权的《玄秘塔》《神策军》;颜真卿的《多宝塔》《勤礼碑》《告身帖》等;行书则由近及远,先后临习过董其昌、赵孟頫、米芾、颜真卿等诸家法帖,尤喜爱《兰亭集序》的清逸神俊、隽永洒脱,《祭侄稿》的开合有度、厚重凝彩;草书则钟情于二王手札及孙过庭之《书谱》、智永之《真草千字文》。经三十余年的浸润,初步形成了自己清秀俊逸的风格。周明先生是从楷书入手的,楷书也是他最终选择深入研究发扬的字体。为什么会对楷书情有独钟呢?周明先生认为,楷书是写好中国书法的基石,就像盖高楼打地基一样,有了坚实的楷书基础,你在书法上的建树有可能会很高。写楷书是最需要功力的,一位好的书法家,必须首先能写好一手楷书(小楷),其次是草书,这样才能称其为书法家。可是现在很多书画爱好者心态浮躁,急于求成,不愿在楷书上下功夫,这是非常可惜的。记者问周明先生,怎样才能写好小楷呢?周明先生说:“首先,要能静下心来,不为各种名利所惑,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静下心来是最重要的。其次,需要花大量时间去临帖,去练习。楷书不是三五年能写好的,因为楷书的一笔一画要见功力,要写得既美观又艺术,要临很多古人的精品帖,需要很长时间去练就。”

2000年的时候,因为王之涣的著名诗词《登鹳雀楼》而人尽皆知的四大名楼之一,山西永济的鹳雀楼重建落成。文人墨客、父老乡亲纷纷前去游玩,周明先生也随兴而至。看到家乡那巍然耸立重焕新彩的鹳雀楼,一种感动不禁涌上心头,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鹳雀楼记》便在他的心中酝酿而成。作为一个中文系高才生,周明先生的文章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为了把这篇文章更好地呈现出来,他分别以精致的小楷和丈二尺幅,十四条屏的行草撰录了全文,这些独创的书法作品,也成了周明先生众多心爱作品中的精品之一。

赤子痴心 似水年华贵沉淀

中文系的大学时光是难忘的。那时周明先生的书法已经初露锋芒,系里的黑板报,向来都是由他担纲书写。板报上,他那精美的字体引起了一位老师的关注。老师对他说:“你的字写得这么好,将来一定要在书法上作出点成绩来。”老师的话在年轻学子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下定决心要在20年后拿出自己满意的成绩,献给一直信任而鼓励自己的老师。自1983年毕业后的20余年,周明先生坚持临池不倦,并多次参加各类大型书展。2002年,在山西博物馆,周明先生以自己20年来积累的大量作品成功征服了大家,举办了自己第一次个人书法作品展览。这是一次质的飞跃,标志着周明已经从一个单纯的书法爱好者步入专业书法家的领域。这次展览举行了十多天,省文联领导,省书协主席等等业内知名人士纷纷到场祝贺,林鹏先生还特地送上了他的一幅题贺:“雕盘大漠寒无影,冰裂长河夜有声。”这正是对周明先生苦修多年,一鸣惊人的形象描述。周明先生心中也不禁感慨万千。对他来说,这虽然是很小的一个成就,却很期待当年鼓励他的那位老师能光临个展。但遗憾的是,当年欣赏他,关爱他的老师已经高龄去世,无法来到现场,无法再像当年那样,欣赏地拍拍他的肩头,对他微笑了……欣慰的是,这次个展,获得了当地如潮一般的好评,也了却周明先生多年的一桩心愿。

2004年,周明先生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攻读书法硕士研究生。这期间,他对自己的各种字体做了综合评判,并最终确定以小楷为主攻方向。此时,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他书写了小楷《心经》《金刚经》等长卷。2006年,周明先生携带自己的《金刚经》长卷来到北京琉璃厂书画市场,碰巧见到央视鉴宝电视栏目中的鉴宝专家,北京故宫金运昌先生打开作品,仔仔细细地观察了很久,问道:“是谁写的?”周明先生说:“是我。”金运昌先生问:“写了多久?”周明先生据实答道:“六个通宵。”金运昌先生听到后不仅抬头仔细地看了周明先生一眼,然后再次打开书法长卷看了良久,点了点头,感叹到:“你真厉害,古人也就这样了。”原来,书长卷者,书法功力不深的话,若非一气呵成,中间有间断,便能看出落差。而功力越深,差别越细微。作为鉴宝专家,金运昌先生看不到大的落差,看到如此成熟的功力,不禁给予了如此高度评价。

《张夫子座右铭》 周 明/作

后来,当周明先生携带自己所书的《金刚经》长卷拜访山西大学姚奠中教授时,姚教授看到其深厚功力,也为其在卷首上做了题跋:“规范工整,俱见临池功夫。”

2008年,中国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举国欢庆。周明先生有意为此做点贡献。之后便将山东张姓作者所写《奥运赋》以大楷撰录之。长达20.8米的《奥运赋》成功展出后,黄河电视台、太原电视台及国内20余家网站对此纷纷予以报道,在国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10年,周明先生的又一力作中楷长卷《千字文》面世后,省书协一位资深领导评价其“已出唐楷之右,具有魏晋风骨”。2013年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审核定稿,《周明楷书千字文》在全国各大书店上市发行。

心中有大爱 乐于助人无奢求

虽然作品价值一再升温,周明先生却热心于参加公益活动,经常捐赠书法作品。在汶川、玉树地震期间,他参加了百名书画家捐赠灾区献爱心活动,捐作品之余,还捐款捐物,看到报刊上刊登的青海贫困地区儿童没有鞋穿,就买了100双棉鞋寄了过去。有一次,周明先生在微信上看到了《中国艺术家》杂志社的慈善书画捐赠征集活动,便热情地参与进来,多次捐赠书法作品。并在今年夏天对甘肃南部贫困地区的捐赠援助活动中,捐赠了12幅各种字体的作品。这次捐赠活动中,负责捐款的企业家们拿到了周明先生的作品后,不禁纷纷点头赞叹:“原本只想捐些善款,没想到居然会得到这样精美的书法作品,实在是太值了,比在书画市场买的那些作品还要值。”而在此捐赠活动中,周明先生分文不取,所得善款全额捐赠给了甘肃南部贫困地区人民。他微笑着说:“能参加这样的活动,我会感到非常欣慰。以后有这样的活动,我还会参加。”

周 明

山西太原人。原籍山西永济。现任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国际文化交流书画院副院长,人民日报社神州书画院特聘书画师,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擅行草、工小楷,楷、行、草、隶、篆刻等皆有涉猎。代表作品有大楷《奥运赋》、小楷《鹳雀楼记》《心经》《金刚经》《道德经》长卷等。1985年始,多次参加全国性书展(含硬笔)并获奖,作品亦被国内外有关机构收藏。2002年8月,在太原首次成功举办个人书展,受到省城书画前辈的好评。2006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攻读书法硕士研究生。2008年《世界文艺》杂志、《中国周刊》等刊物专题报道“周明书法”。2008年底入围由中国爱国艺术家联合会举行的“年度艺术家”评选前20名。2009年初被聘为“国务院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及中国驻外领事馆特聘书画师。近几年先后出访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国,2012年于日本获国际书画艺术大展赛金奖;2013年为汪辜会谈二十周年纪念封题字,同年所书“福”字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友人。

猜你喜欢
周明鹳雀楼功力
抱憾鹳雀楼
登鹳雀楼
在践行“四力”中锤炼编辑的功力
登鹳雀楼
蒋昱欣??《登鹳雀楼》
柴垛上的石头
细微之处见功力 CEDIA 2017 北美地区获奖案例掠影
提神
老辣
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