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侦探小说的独特道路
——关于第六届侦探小说大赛的工作报告

2016-02-10 01:34张策
中国法治文化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公安大赛作家

文/张策

中国侦探小说的独特道路
——关于第六届侦探小说大赛的工作报告

文/张策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

第六届侦探小说大赛,历经一年多的筹备,今天终于迎来了划句号的时候。这个句号是否划得圆满,取决于我们筹备工作的公平、细致与否,更取决于中国侦探小说目前的发展状态。应该承认,在社会主义文学繁荣发展的今天,侦探小说在中国仍然处在一个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处境犹如石缝中的野花,顽强而艰难地释放着属于自己的芳香。究其原因很复杂。譬如说社会的浮躁化,侦探小说创作和阅读上的智力要求已经让不耐烦的现代人望而却步。再譬如说文学本身的时代蜕变,囿于侦探小说自身的艺术特性,显然“落后”于诸多弄潮儿式的游戏文字。甚至,譬如说民族的文化特性。有专家以为,中华民族崇尚孔孟文化中庸之道,缺乏严谨、细致、刻板的处事原则,而这些原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侦探小说的灵魂所系。

关于民族性的问题,专家们的见解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侦探小说,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文学样式。而所谓社会性,必然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性格特征。世界上侦探小说水准较高,也最受读者欢迎的国家是日本和英国,这已为侦探小说界所公认。而这两个民族确实是以某种严谨的特征而著称的。美国侦探小说也拥有大量的读者,但美国侦探小说的发展已趋向于犯罪小说、惊悚小说、恐怖小说等样式的融合。这其实也和美国的民族多元文化多元有关。我们还认为,社会性同时必然反映了社会制度和社会政治生活形态,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注定了中国侦探小说必然要走和其他西方国家不同的道路。这种不同,甚至是本质上的某种不同。

但是尽管艰难,中国侦探小说仍然在健康地发展着,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本届侦探小说大赛的筹备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也使我们对中国侦探小说的繁荣发展充满信心。下面,我汇报三个问题:

一、大赛筹备的基本情况

2015年7月20日,全国公安文联、北京侦探推理文艺协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侦探小说创作座谈会,在会上宣布启动第六届全国侦探小说大赛活动。自即日起本届侦探小说大赛活动的筹备工作开始运行。我们通过《人民公安报》、《前卫》杂志等报刊及网络平台发布大赛启动的通知消息后,迅速得到了各方面的响应。特别是侦探小说的创作者们,积极踊跃投稿,参加大赛活动。截止到征稿结束,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征书籍、稿件203篇(部)。从总数上看,略少于上届大赛,但从稿件质量上看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年轻作家已经成为侦探小说创作的中坚力量,知名的老作家也都保持了旺盛的创作活力。从获奖情况看,一批有实力的青年作家脱颖而出,占据了侦探小说写作的主阵地,此次一等奖的三位获奖者,都是近年来引发社会关注的青年作家,其中《蓝月儿之死》的作者李双其,更是以长篇处女作赢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此外,像李小重、张蓉、纪富强、漆雕醒等,都是优秀青年作家的代表。同时,像蓝玛、康焕龙、彭祖贻等一批老的侦探小说作家,也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活动,这次也都有作品获奖。中国侦探小说的创作,可以说已经形成了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创作阵容;二是网络侦探小说已经成为侦探小说创作的一大亮点,获得一等奖的雷米,他的《心理罪》是当下网络最走红的侦探小说,创下了网络文学的诸多纪录。此外,如秦明、九滴水等网络侦探小说作家,也已经创下了不俗的业绩。他们的创作,突破了传统侦探小说的局限,走出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三是全国公安文联与中国作协合作开展的作家培训工作,为侦探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文化人才的培训,连续举办三期的鲁迅文学院公安作家班,培养了一批公安作家,其中不少是侦探小说作家。如吕铮、李小重、李晓苹、纪富强、杨武凤等,都是鲁院毕业的学员,他们的创作成绩已经成为了中国公安文学的主流,也在侦探小说创作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作品征集结束后,我们请初评组对全部作品进行了审读。初评委员由钟利平同志、王建武同志、张国庆同志担任,马德仲同志负责协调。初评中,先后召开了三次会议,对作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讨,最终确定结果,报送终评组审议。终评委员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副主任、著名评论家李朝全,著名侦探小说作家李迪和我担任。我们对经初评报送的作品进行了阅读审议。这期间,也先后报送了苏叔阳先生、于洪笙先生、武和平先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综合多方面意见,平衡诸多情况,形成了评审结果,共产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2名、优秀奖16名,评出了影视剧奖2名、译作奖1 名、最佳新作奖1 名,特别贡献奖4名。为了永远纪念于洪笙先生对中国侦探小说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决定授予她终身成就奖。

整个大赛的筹备过程,我们始终坚持了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坚决按照程序处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在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特别是资金的筹集和运作,走了一些弯路。中途有些合作单位的突然退出,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损害,在时间上造成了一些拖延。但是我们还是本着认真负责、不怕困难的精神坚持了下来。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尊敬的于洪笙先生不幸逝世,她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国侦探小说的繁荣发展事业的崇高精神,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促使我们以她老人家为榜样,圆满完成大赛的组织工作。

二、我们对中国侦探小说的认识

我们前面说到,我们对中国侦探小说的繁荣发展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基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侦探小说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当今文学发展的某种倾向正相契合。侦探小说的激烈情节、精巧结构、鲜明人物和直面社会的主题,都是今天文学发展变化的题中必有之意。二是文学本性的回归使侦探小说彻底摆脱了概念化的影响而更加凸显了自身的艺术规律。我们应该承认,中国文学目前虽然趋于小众化,但文学本身的意义日益突现,个体风格日见鲜明和多样化。侦探小说也不能不受此影响。用句直白的话说,读书的人尽管少了,爱书的人对书的质量要求却在提升。

如果说还有第三个原因的话,那么通过这次大赛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侦探小说创作队伍的日益成熟,已经使侦探小说中国流派的雏形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陆续拜读了此次大赛的征集作品,这种认识更加明晰。

研究中国侦探小说,研究侦探小说中国流派的形成,不能不首先谈到公安文学和侦探小说的关系与区别。曾有研究者认为,公安文学就是侦探小说,或者更进一步说,侦探小说是公安文学的组成部分。在这种认识引导下,众多的公安小说被认为是侦探小说,包括笔者的中篇小说《无悔追踪》。但我认为,这种说法其实混淆了很多概念上的东西。侦探小说,或称侦探推理小说,是一种世界范畴内的文学样式的称谓,而公安文学,是中国特色的一种题材划分,它更准确说应该称之为公安题材,和工业题材、农业题材、知青题材一样,是一种从描写对象上进行区别分类的提法。其实,公安题材文学作品,可以用侦探小说的手法写,也可以借鉴和使用其他文学样式。如曾获鲁迅文学奖的优秀短篇小说《一个人的张灯结彩》,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景物、心理、气氛的描写,从样式上说应该算是一篇纯粹的“纯文学”作品(尽管“纯文学”的概念也并不准确)。

综上所述,侦探小说和公安题材文学作品从概念上说是有区别的。它们唯一的共同之处可能只是涉及警察(仅指中国侦探小说而言)和案件而已。公安题材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以描写公安人员和公安机关的工作生活情感为主题,其间涉及的案件一般只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一个背景和舞台,对于案件侦破中的细节,特别是分析、推理过程不涉过多的笔墨,作者更不会在其中进行更多更精巧的设计。换句不完全准确的话说,公安题材小说是事件跟着人物走,而侦探小说更多是人物随着事件的发展而发展。读者在侦探小说中更多体味的是那种剥茧抽丝式的分析、推理、解谜过程,是一种智力游戏般的快感。

我们分析侦探小说作家们的创作,可以从中看出中国侦探小说流派的初步形成与成熟。我们认为,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性:

一是展现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形态。我们知道,侦探小说是直面社会的文学样式。这是因为任何案件都离不开它产生的社会土壤,都和当下的国情、社情、民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是直接的因果关系。情感的缺失,金钱的诱惑,价值观的倾斜,贫富差距的扩大,乃至贩毒、卖淫、剽窃、遗弃……都是当今中国风云际会中的林林总总,是一幅中国社会百态图。其实任何国家的侦探小说也是如此。案件必然是社会矛盾的爆发点,解谜的过程不可能不解出一个社会的某种霉斑和某种警示。

二是表现了中国特色的侦破过程。在中国,侦查破案的主体当然是中国警察。基于中国国情,人民警察是侦破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也有个别作品以检察官、法官甚至律师为主人公,但囿于客观实际,创作中必然受到很大局限),这是中国侦探小说流派与外国侦探小说最大的不同。这种不同不仅是身份的不同,而是随之而来的侦破思路、侦破方式和侦破技巧的不同。简单而言,中国侦探小说塑造的神探是离不开他的集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展现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西方作品中的孤胆英雄。当然,从小说创作上说,主要人物当然是要突出的,但这种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三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创作技巧。这指两个方面,即继承中国传统公案小说的特点和吸收西方侦探小说的创作经验与技巧。这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是融合的。我们举张蓉的作品为例,笔法似乎偏于西方文本的色彩(特别是精细的细节设置和推理过程),但故事都是纯粹中国的故事,而其中顺藤摸瓜层层递进的手法,又巧妙糅合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某些技巧。特别是情感色彩的强烈,和西方侦探小说的某种冷峻截然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也形成了侦探小说中国流派的一种特征。

四是体现了中国特色的情感世界。侦探小说永恒的主题是正义战胜邪恶,美好征服丑陋。这种黑白分明的对峙注定了作品情感色彩的强烈。但是,和西方侦探小说,特别是近现代侦探小说相比较,中国侦探小说作品的情感色彩更鲜明,更清晰,也更能体现中国特色的“善恶有报”的传统意识。在中国侦探小说中,对犯罪分子很少同情,在是与非的界限上旗帜鲜明,在剖析犯罪根源时尽管有惋惜,但更多的是批判,是警示。我认为,这正是中国侦探小说的优秀之处。

以上的四点,我个人认为在侦探小说中国流派的形成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侦探小说主流作家们基本遵循的创作规律和特点。当然,作家们的个性特征都是鲜明的,也正是鲜明的个性让中国侦探小说异彩纷呈。蓝玛的冷峻幽默,李迪的饱满激情,彭祖贻的平实朴素,张蓉的细腻精巧,蒋海云的冷静明晰,雷米的诡异悬念……作家们用自己独特的创作丰富着侦探小说中国流派的内涵,也在中国侦探文学的画廊里树立了一个个优秀警察形象。

也应该看到,国内有不少年轻作家,特别是网络作家,近年来对侦探小说的创作做出了大胆的突破和尝试,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在使侦探小说重新获得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的喜爱上,他们功不可没。但是,应该指出的是,除了雷米、秦明等成熟作家外,这一类作品普遍存在两个倾向,一是完全照搬西方侦探小说的笔法,人物设置、案件设计都脱离中国国情。二是过分的离奇编造,把创作的重心放在了营造恐怖、怪异的气氛上。因此,我认为这一类作品尽管丰富了中国侦探小说的品种,也堪称亮点,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侦探小说中国流派的逐步形成,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目前,大多数的作家和作品还不够成熟,在长篇侦探小说的创作上,更缺少成型的优秀作品。在使中国侦探文学走向世界这个课题上,我们也还交不出满意的答卷。因此,我们仍需付出巨大的努力。对于本届侦探小说大赛而言,这也是给予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三、关于大赛评奖工作的一点说明

这次评奖,我们除了设置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之外,延续前几届大赛的设置,我们安排了影视剧奖和译作奖、最佳新作奖。其中最佳新作奖的设置,意图是授予首次尝试侦探小说题材创作的国内著名作家,以鼓励和褒奖他们关注和从事侦探小说的创作。此奖项本次授予了著名军旅女作家裘山山同志,她创作的中篇小说《死亡设置》堪称侦探小说的佳作。

这次我们经慎重研究,还决定首次设置了特别贡献奖,以奖励长期从事侦探小说创作的研究且有重要贡献的优秀中国侦探小说作家。首次获此殊荣的,是蓝玛、何家弘、郑炳南和季伟四位同志。蓝玛先生长期从事侦探小说创作,他的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为大家所公认的业内翘楚。何家弘先生是国内著名法学家,他的侦探小说突出法律的严谨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风格,并成为首位走出国门的中国侦探小说作家。香港的老作家郑炳南先生,以浓郁的香港风情和独特的故事设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而季伟先生身为《啄木鸟》杂志的编辑,不仅编辑推出了大量优秀侦探小说作品,而且坚持每月为读者奉献一篇饶有趣味的侦探悬念问答,吸引了大批热爱侦探推理的读者。这四位先生的努力,为中国侦探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特设立特殊贡献奖,给予表彰。

本次大赛,得到了北京新世纪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并最终以公司主打品牌命名为“国珍杯”。在此感谢新世纪公司的领导和同志们,也希望我们的侦探小说在不远的将来,真正成为一种国之珍宝,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园中的绚丽之花。

报告完毕。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系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

猜你喜欢
公安大赛作家
作家的画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监控系统在高速公路公安卡口中的应用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