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技术在肺癌诊断上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6-02-11 09:25陈国宝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4期
关键词:放射性恶性准确率

陈国宝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1)

PET/CT技术在肺癌诊断上的临床应用分析

陈国宝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1)

目的:分析PET/CT技术在肺癌诊断上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到本院就诊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胸部PET/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所有患者中46例为恶性病变,14例为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6.67%,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采取PET/CT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可较为清晰显示患者实际病变情况,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实践推广。

诊断 肺癌 PET/CT技术 准确率

肺癌是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一类重大疾病。发病早期该类疾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当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后,多数患者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错过了最佳的疾病治疗时间。有关研究显示[1],肺癌确诊后的5年生存率仅仅为13%左右,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85%已经确诊的肺癌人群处于晚期患者,若实施Ⅰ期手术切除将使得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67%~80%,所以说,对该类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义重大。为了探究更加优质的临床诊断方案,本文将PET/CT技术用于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探究其应用效果,详情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到本院就诊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详细同其讲解了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获得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纳入本次实验;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诊断后显示疾病被确诊。

60例患者中44例为男性,16例为女性,年龄55~87岁,平均年龄为(71.23±3.58)岁;病理类型:18例为鳞癌,占据百分比为30.00%,20例为小细胞肺癌,占据百分比为33.33%,22例为腺癌,占据百分比为36.67%。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PET/CT诊断,使用检查仪器包括:16排螺旋CT PET/CT扫描仪、工作站、PACS、HIS、放射性药物18F-FDG。

检查前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时检查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值,保证血糖值处于12mmol/L以下方可进行下一步骤,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手背部),将18F-FDG注入生理盐水(100ml)中,并嘱咐患者在休息室保持平卧状态休息50min左右。

帮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将双上肢置于头颈部的侧上方位置,对基线进行定位扫描,确定基线为胸骨上窝水平,且侧定位线于腋中线。指导患者如何进行平稳呼吸,帮助其减少胸廓运动的幅度,嘱咐患者进行检查时应保持正确的体位。依据院内HIS系统将患者基本信息输入,包括体重、性别、身高等,另外将示踪剂输入。

先给予CT检查,依据定位情况确定患者的具体扫描范围,采取标准法与肺重建法观察患者实际病变情况,之后再进行PET扫描,其中该类诊断方式的扫描范围、FOV、层厚间隔等应有利于CT重建图像与其融合,每个床位每次扫描时间为4min,再次延迟扫描时间为5min/床位,将检查后的序列传送至工作站内进行分析处理,包括图像的融合、标注的测量、胶片的打印、图像的存储等程序,将图像传送至本院的PACS,便于临床医师随时观看患者的检查结果。

由临床经验超过5年的核医学科医师对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依次记录CT与PET所见的信息,其中CT诊断后可记录病变情况的大小、部位、形态、CT值、肺内基础病变、周围情况、淋巴结是否出现肿大、钙化等情况;PET记录患者的病变部位、形态、是否出现放射性增高(浓聚)等。

1.3 判定标准

对良性与恶性病变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采取目测法与依照FDG代谢程度测量标准化[2]进行判断,判断阈值为2.5,依据SUV2.5进行判定,若大于2.5则表示为恶性病灶,反之则为良性病变。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统计学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良恶性病变判断

所有患者中46例为恶性病变,14例为良性病变。其中恶性病变CT征象主要表现为:14例患者病变结节超过3cm,22例患者病变结节在1~3cm之间,10例患者病变结节低于1cm;14例伴有恶性肿瘤征象,包括毛刺、分叶等;CT值在35~50HU之间;进行PET/CT检查后显示最大SUV值在2.5以上,包括22例恶性病变患者的SUV平均值在5以上,10例纵膈淋巴结肿大且伴有放射性浓聚现象;14例无淋巴结肿大现象,但是伴有放射性浓聚现象。

14例良性病变患者中,经过CT诊断后显示为团片状影或者片状影,经过PET检查后显示出现轻度放射性增高或者无放射性增高现象,SUV的最大值均在2.5以下。

2.2 PET/CT表现

分析肺癌患者的典型PET/CT表现包括:A:团块状或者结节状放射性病灶明显出现增高-浓聚现象;B:SUV值在2.5以上;C:病灶边界较为清晰;D:若患者肿瘤体积较大,判断其放射性浓聚的边缘出现分叶状特征;E:若患者恶性肿瘤较大,主要表现为中央放射性缺损现象;F:对于某些中心型肺癌患者而言,可能会出现阻塞性肺炎、肺不张等情况;G:当延迟现象后,SUV值将明显升高。

2.3 诊断准确率

经过PET/CT诊断后,显示诊断准确率为96.67%,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PET/CT诊断准确率分析(n,%)

3.讨论

肺癌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一类恶性肿瘤,可采取多种不同的方法对该类疾病进行早期临床诊断,若诊断方法得当将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以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血清检测等方式较为常见,但是均存在一定的弊端,若将PFT与CT诊断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帮助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患者的病变情况,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治疗方案[3]。

对肺癌患者进行图像配比查的融合效果不是十分有效,而采取PET/CT检查技术可实现多种模式成像系统的同机融合特征,可进一步提高融合效果。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PET/CT检查示踪剂为18F-FDG,该类示踪剂可实现肿瘤细胞的积聚、滞留等情况,其浓聚情况相比正常细胞较高,对患者进行病理分型时,多数患者将明显增高代谢活性,采取PET/CT技术进行诊断后主要显示为高代谢性特征[4]。18F-FDG作为一类炎症与肿瘤的广谱显像剂,难免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包括炎性假瘤、活动性肺结核等,因此,实际诊断时应依据患者病灶大小、位置、病变数量、形态、放射性分布情况,同时结合临床症状、病史、体征等情况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判断。另外,将18F-FDG与新型显像剂联合使用将使得假阳性例数有所下降,但是所需经济费用较高,直接限制了临床上的推广。许多学者研究指出,延迟显像恶性肿瘤SUV值将出现明显的增高现象,但是对于炎症患者的SUV值将出现轻度下降,临床上建议采取二次延迟或者延迟显像技术,可将部分假阳性病例减少,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5]。

本次研究对肺癌患者采取PET/CT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46例为恶性病变,14例为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为96.67%,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

综上可知,对肺癌患者采取PET/CT技术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可较为清晰显示患者实际病变情况,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实践推广。

[1] 王少雁, 张建, 孙高峰, 等.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联合HRCT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和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3,33(1):29-33.

[2] 刘芳蕾, 洪群英, 石洪成, 等.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华医学杂志, 2013,93(38):3019-3022.

[3] 王俊起, 高硕, 李彦生, 等. 低剂量CT在18F-NaF PET/CT评价肺癌骨转移中的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 2016,32(16):2695-2698.

[4] 辛丹. PET/CT联合血清CEA、NSE和CYFRA21-1水平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14(9):52-55.

[5] 李艳, 代永亮, 段小艺, 等. 肺癌18F-FDG PET/CT的SUV、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分析[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3,29(11):1762-1765,1773.

1006-6586(2016)07-0005-03

R734.2

A

猜你喜欢
放射性恶性准确率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