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AECOPD中的应用

2016-02-11 09:25晁岳莲穆晓静刘浩大连市中医医院辽宁大连11601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插管阻塞性

晁岳莲 穆晓静 刘浩 大连市中医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13)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AECOPD中的应用

晁岳莲 穆晓静 刘浩 大连市中医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13)

目的:探究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序贯组和传统治疗组。在对两组患者施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采取抗菌、化痰、消炎和营养输入等治疗,机械通气模拟采用SMV(同步间歇指令)+PSV(压力支持通气)指令,当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拔除序贯组患者气管插管,对其进行BiPAP(口鼻面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辅助呼吸直至撤机,而传统治疗组患者则继续采用有创通气PSV直至撤机,对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VAP发生人数、住院时间、死亡人数、撤机成功率和贯序组患者序贯通气拔除插管及无创通气2h后患者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序贯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VAP发生人数、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死亡人数均明显小于传统治疗组,而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贯序组患者无创通气2h后PH、PaO2、PaCO2、PaO2/FiO2、心率、收缩压及自主呼吸频率较拔管时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治疗AECOPD能够有效降低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减少VAP发生的人数,AECOPD的死亡人数,增加撤机的成功率及改善AECOPD患者的身体功能,在临床治疗AECOPD中值得推广应用。

有创 无创 AECOPD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呈持续性进展为临床特征的常见肺系疾病[1]。COPD常由环境污染、吸烟史、职业、肺部感染或遗传等因素引发而成,致病因素使机体发生慢性特异性炎性反应,以肺部为主要发病部位,轻者仅表现为肺部病变,严重者常可波及全身,使得肺部以外的全身各脏器发生炎性反应[3]。肺的防御和修护功能受损,导致肺气肿及肺纤维化的形成,致使机体内部气流受阻,进而引发呼吸困难及其他临床反应的发生[2]。目前,COPD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研究显示,COPD已稳居全球慢性非传染疾病榜第二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七亿人口患病,而每年有350万患者因COPD而离世[4]。而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指发病患者于短期之内病情严重恶化,以咳嗽加重、咳喘、胸闷气短、排痰量增加或亦伴有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AECOPD的不断发作也是导致COPD病情加重的主要诱因之一[5]。

对气管进行内部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有呼吸衰竭的常用方法,但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有创通气易导致细菌滋长、并发症及预后不良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对患者进行有创之后的无创机械通气,将有创、无创二者有效的结合已逐步成为广大医护人员关注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6年3月在本院确诊为AECOPD的患者100例,年龄在45~70(54.25±12.31)岁。通过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分别为序贯组(50例)和传统治疗组(50例)。贯序组包括男32例,女18例;传统治疗组包括男33例,女17例。两组患者年龄及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表1.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s,n=50)

表1.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s,n=50)

注:贯序组与传统治疗组比较,*P<0.05

组别 有创通气时间(d) 总通气时间(d) VAP发生人数 住院时间(d) 死亡人数(n) 撤机成功率(%)序贯组 11.2±3.1* 12.3±3.4* 6* 14.1±3.3* 3* 85.3*传统治疗组 17.6±4.5 17.6±4.5 23 20.6±5.5 8 25.4 t 6.11 5.32 15.83 5.71 4.27 21.72 P 0.02 0.02 0.00 0.02 0.02 0.00

表2.序贯通气拔除插管及无创通气2h后患者情况(±s,n=50)

表2.序贯通气拔除插管及无创通气2h后患者情况(±s,n=50)

注:无创2h与拔管时比较,△P<0.05

时间 PH PaO2(mmHg) PaCO2(mmHg) PaO2/FiO2心率(次/min)收缩压(mmHg)自主呼吸频率(次/min)拔管时 7.30±0.03 85.11±9.12 51.02±7.14 282.11±9.60 95.11±15.23 119.12±10.74 27.64±7.73无创2h 7.33±0.05△88.02±11.32△53.74±10.33△276.78±8.31△98.12±17.03△124.64±13.90△29.93±8.78△t 0.91 3.43 2.27 6.25 3.63 6.02 2.99 P 0.04 0.03 0.03 0.02 0.03 0.02 0.03

纳入标准:①符合国家医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AECOPD纳入标准[6];②治疗前未及受过相关治疗;③患者或其家属对本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前病情处于不稳定期;②伴有肝、肾或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③病例或身体指标情况不完全者[7]。

1.2 治疗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施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采取抗菌、化痰、消炎和营养输入等治疗,机械通气模拟采用同步间歇指令(SMV)+压力支持通气(PSV)指令,当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拔除序贯组患者气管插管,对其进行口鼻面罩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辅助呼吸直至撤机,而传统治疗组患者则继续采用有创通气PSV直至撤机[8,9]。

1.3 肺部感染控制窗判断标准

患者独立咳痰能力增强、排痰顺畅且排痰量下降、痰色由黄变青、痰质由黏转稀;发热减轻,肺部痰鸣音或啰音降低,肺部阴影消失;白细胞数量小于10.0×109/L[10]。

1.4 主要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人数、患者住院时间、死亡人数、撤机成功人数和序贯拔除插管及PSV2h后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和PCO2等。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相关指标的比较(表1)

2.2 序贯通气拔除插管及无创通气2h后患者情况(表2)

3.讨论

3.1 AECOPD发病的主要因素

AECOPD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气道遭受阻碍,呼吸肌及其辅助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使得肺部达到正常的呼吸水平。由于呼吸肌的张力增加,导致呼吸肌及其辅助肌的耗氧量增大,进而产生较多的CO2。呼吸肌长期处于非正常的环境下工作,最终导致呼吸肌功能损伤、CO2的存储量增多以及肺气肿的发生。患有AECOPD的患者支气管腔狭窄、腔内分泌物增加、支气管结构遭到破坏,使得气管内大量分泌物无法正常排泄和分泌进而阻塞气道,AECOPD患者的肺部亦发生炎性反应和小血管痉挛的现象,炎性反应使肺泡细胞的渗出性增高,加强了气体的凝聚作用,小血管痉挛会阻碍肺内血液的流动,通气量与血流量二者间的比例失去平衡,最终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甚至会出现呼吸衰败的临床症状。

3.2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AECOPD中的应用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于AECOPD的治疗,综合了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优点,贯序组患者在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拔除气管插管,对其进行BiPAP治疗辅助呼吸直至撤机。BiPAP治疗能够减少气道感染的发生,降低合并病的发生概率。本实验结果表示(见表1),贯序组患者的有创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VAP发生人数、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死亡人数均明显小于传统治疗组,而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能够有效降低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VAP发生人数和AECOPD的死亡人数,增加撤机的成功率。贯序组患者拔除插管及无创通气2h后的身体各项指标比较(见表2)显示,无创通气2h后患者的PH、PaO2、PaCO2、PaO2/FiO2、心率、收缩压及自主呼吸频率较拔管时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于改善AECOPD患者的身体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运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治疗AECOPD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通气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减少VAP发生的人数、AECOPD的死亡人数,增加撤机的成功率及改善AECOPD患者的身体功能,在临床治疗AECOPD中值得推广应用。

[1] 唐俊杰.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治疗AECOPD中的应用[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26(14):1876-1877.

[2] 巩健男. 有创-无创无间隙序贯通气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撤机中的应用[D]. 山西医科大学, 2012.

[3] 梁磊, 王玉萍, 顾建芳.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在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 全科护理, 2011,9(34):3130-3131.

[4] 吴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D]. 安徽医科大学, 2011.

[5] 郭伟.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D]. 山西医科大学, 2012.

[6] 彭允忻. 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中医证型变化分析[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7] 魏中兴.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疗效评价[J]. 中外医疗, 2013,33(33):73-74.

[8] 黄华兴, 陈飞鹏.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 2013,29(4):646-649.

[9] 庄志方, 周尧.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31(5):816 -817,837.

[10] 戚黎明.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换点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24(2):103-105.

1006-6586(2016)07-0054-02

R197.39

A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插管阻塞性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奶牛子宫角和卵巢子宫静脉插管方法的研究》图版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