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红色金融实践
——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为例

2016-02-11 09:47乔晋声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金融

□乔晋声

(中国工商银行 公司金融业务部,北京 100140)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红色金融实践
——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为例

□乔晋声

(中国工商银行 公司金融业务部,北京100140)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金融实践活动,如废除旧债、成立银行、发行货币、发行公债等等,极大地支持了革命运动和根据地建设的发展。金融为军队服务,是争夺军事主动权的需要;为经济服务,是争夺经济主导权的需要;为贸易服务,是争夺物资流通权的需要。在现阶段总结革命时期红色金融的斗争历史,启示我们金融发展要紧扣时代主题,服务实体经济,着眼人民群众,遵从客观规律。

革命时期;红色金融;军事斗争;根据地建设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推动要素资源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重要力量,金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作用。目前,从金融活动的规模看,中国已经是国际金融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①。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重视金融战线的斗争活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十分艰苦的斗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红色金融事业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回顾革命战争时期,特别是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党领导下的金融事业发展,对于我们当前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更好地推动金融工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金融工作的主要内容

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开辟了一条又红又专的金融战线,对于支持革命时期的战争活动、支持革命事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金融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废除旧债,建立正常借贷制度

针对旧社会工农(主要是农民)借贷负担沉重、高利贷盘剥明显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承认借贷关系是一种劳动关系的同时,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打破旧有的高利贷借贷模式以及不合理的借贷关系,以农民可以负担得起的利率向农民提供资金支持,使得农民“在饥荒时得到救济,而不至于因高利贷使得农民本已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铲除高利贷。旧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基于雇佣关系的劳力剥削,也有基于借贷关系的财力剥削。革命前,高利贷种类繁多,有纯粹的现金借贷,月息最低二分,三分、五分的都很常见;有粮食借贷(有的地方叫放生谷),一般是在农民青黄不接时因为债主逼债迫不得已向地主借谷米,利率高于现金高利贷,只要是夏收前借贷,在夏收后都要收至少50%的利息,俗称加半利。因此,共产党将铲除农民身上的高利贷盘剥作为重要斗争内容之一,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实际斗争中,闽西地区党组织提出:月息在二分以上的即可归为高利贷,应取消所有高利贷;月息一分五厘以下的只还本不还息。广东农代会上,党号召农民作经济斗争,反对高利贷与高利押。湖南省农代会亦提出了取缔高利贷的主张。总之,取消高利贷,恢复正常的借贷金融秩序是中国共产党金融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是打破旧有的借贷关系,把农民从旧有的人身依附型的借贷关系中解放出来,而这些行动又是与革命暴动初期“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策略密切相关的。旧社会,尤其是灾年,为挺过饥荒,农民不得不向地主借债度日,而一旦陷入借债关系,农民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最后甚至卖儿卖女,这已经脱离了金融借贷关系的本质,向人身依附型的借贷关系演变。为此,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就提出了打破旧有借贷关系的口号。

例如,王明前(2015)[1]认为,在湘西革命根据地,当地党组织提出“尽量焚毁田契、借据,铲除田界及没收土劣、贪污资本家及一切反革命派之财产土地矿山森林粮食金银大工厂商店汽车房屋等,以归苏维埃政府”。再如,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由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发布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中就提出了“债不要还,租不要交”,“工厂银行,没收吞并,外资外债,概不承认”等主张,后来在斗争中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正确办法(黄少坚,1995)[2],“凡是用利息剥削的叫债”,而抗债要区别对待,“一,富人欠穷人的债,还清;二,富人欠富人的债,缴给苏维埃;三,穷人欠富人的债,一律不还”。这种提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也体现了区别对待的工作原则。

(二)成立银行,活跃当地金融市场

革命前,农民主要的借贷渠道就是高利贷以及邀会等形式,打破旧有的不合理金融体系后,迫切需要建立起一套切实符合农民利益的、能够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型金融体系,共产党人的革命工作,不仅在于“破”,更在于“立”。

从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要组织农民的借贷机关并实行较低利息。彭湃在海丰领导农民革命时提出,应在农民组织中“设金融机关以利农民”。毛泽东在醴陵考察农民运动时号召农民“成立地方银行,……没收地主金银财宝,存入地方银行”。此阶段,农民组织中设立金融机关的设想依然是零散的,并且受革命势力的限制,往往也只是在零星的地域内能够实现。随着革命形势不断发展以及共产党理论和实践修养的进一步提高,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设立国家银行的主张,1932年,这一设想最终成为现实。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的努力主要有:

第一,地域性农民政权的金融机构。在革命初期,伴随着农民暴动,党组织在多地区建立了部分地域性质的农村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多以信用合作社、互助社的名义出现,往往承担着取消高利贷之后满足农民借贷需求的任务。例如,浙江萧山衙前信用合作社(1924),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最早的金融机构;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别区农民银行(1926);湖南浏阳浏东平民银行(1927年1月),这是湖南省,也是在当时全国范围内规模较大的一家工农银行;湖南醴陵县工农银行(1927年4月),这是毛泽东在醴陵文庙坪向农民代表作鼓动讲话后,当地成立的第一家农民银行,可以说是在毛泽东同志亲自关怀下成立的第一家银行。

第二,革命根据地性质的金融机构。随着革命斗争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逐渐发展,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壮大,以革命根据地政府为主导的根据地银行也相继成立。1930年,鄂西联县政府总银行成立,在苏区各县市设分行,总行发行信用券,银行独立经营,而非政府的提款机。1930年6月,经过长期斗争,鄂豫皖三大苏区突破敌人封锁连成一片,1930年10年,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在黄安县七里坪成立。1929年1月,毛泽东和朱德部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同年2月与江西工农红军独立团在东固会合,7月,东固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为支持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在东固革命委员会的倡议下成立了东固平民银行。1930年3月,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成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并将东固平民银行改组为东固银行。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人先后都曾到东固银行进行调研视察。1930年10月,红一方面军攻克吉安,赣西南苏区连成一片,遂成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同年赣西南特委决定将原东固银行改组为江西工农银行,后与闽西银行合并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1929年3月,红四军东征闽西,攻占龙岩、永定,在此基础上开辟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闽西苏维埃政府。1930年9月,为调节金融、保持现金、发展社会经济,打破反动派的经济封锁,闽西苏维埃政府拟设立闽西工农银行,同年11月7日,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3周年,闽西工农银行正式成立,行址在龙岩城下井巷。闽西工农银行后与江西工农银行合并为苏维埃国家银行。

第三,苏维埃国家银行。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筹备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动议,毛泽民受命组建国家银行。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江西瑞金成立,初期资本金20万元银元。1932年4月漳州大捷后,筹得100万大洋,全部转入国家银行资本金。国家银行设营业、会计、出纳、管理、文书、券务6个科,1933年1月增设金库会计科,1934年7月,迁往云石山坡子村。1935年11月,苏维埃国家银行随中共中央转战到陕北,同时,根据国共合作协议,苏维埃国家银行改名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并将原陕甘根据地的陕甘晋苏维埃银行改组至国家银行西北分行,财政部长林伯渠任行长,原会计科科长曹菊如任副行长。

从抗日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根据地政权被分割成诸多独立的区块,但各根据地普遍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成立了各自的银行,并发行在本地区流通的货币。随着全国解放形势越来越明朗,1948年12月1日,以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等根据地银行,组建了中国人民银行,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央银行。

(三)发行货币,维护货币流通体系

发行货币是政权实施有效管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建立正常金融秩序、保证物资有效流通、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的必要措施,掌握了货币发行权就掌握了经济建设的主动权。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货币发行权,在大大小小的革命根据地内都开展了货币发行的实践,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活跃当地市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整体看,这段时期的货币发行工作,为建国后的人民币发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积累了大量的人才储备。

早在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货币发行的初步尝试。阚景阳、崔霞(2014)[3]提出,1928年5月下旬,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着手创办红军造币厂,同年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行“工”字银元。工字银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发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属铸币(涂健,2012)[4]。

红色政权下发行的第一种纸币是东固平民银行发行的“东固平民银行铜圆票”,初期票面为壹圆、伍角、200文、100文4种,后又印发了贰圆的纸币。江西工农银行亦曾发行过“暂借发行券”和铜圆票作为货币流通,得益于东固银行打下的良好的信用基础,江西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闽西工农银行成立后,随即发行了银圆券(壹圆)、银圆券辅币(壹角、贰角)等货币,1930年发行3万张壹圆券,1931年再次发行银圆券和银圆券辅币等。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行了多种货币,包括纸币、布币、铜币和银币等等。

1932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发行纸币,面值包括壹圆、贰角、壹角和伍分,据统计,到当年底,累计发行货币656175元。1933年又增印了伍角的纸币,至1934年长征前,国家银行共发行壹圆、伍角、贰角、壹角、伍分5种面额、8个版本(纸币加硬币),累计发行达800万元。同期,苏维埃政府还委托中央造币厂仿制了“袁大头”、“孙小头”、“鹰洋”等银元以及贰角的银毫子。

人民银行组建后,随即发行第一版人民币,人民币的使用范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逐渐扩大;1951年10月,中央决定在新疆发行维文版人民币;1959年镇压西藏农奴主胜利后,藏币被废止,人民币进入西藏,至此,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货币的统一。

(四)发行公债,支持革命斗争需要

为筹措经费,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行过多次公债,大部分情况下都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情申购。从1932年起,中华苏维埃政府临时中央政府分三次在苏区范围内募集公债(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调统科,2012)[5],即“革命战争短期公债”两期和“经济建设公债”一期。

二、红色金融对于革命斗争的重要作用

(一)金融为军事行动服务,是争夺军事主动权的斗争

革命战争时期,金融的首要任务是要为军事行动服务。革命斗争考验的不仅是军事斗争的战略战术、指战人员的意志品质、武器装备的质量数量,更是对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的综合考验。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敌对势力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居民群众长期采取控制、封锁、围剿的高压政策,根据地的军事斗争十分严峻,红色金融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与军事斗争之间相辅相成:

一方面,金融为军事斗争筹措资金,是军事斗争得以坚持的基础。为支持军事斗争,筹措军费,共产党采取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和经济活动,以打破敌人的经济垄断。例如,共产党在根据地范围内自主发行货币,获得了货币发行权,货币发行权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合理确定货币发行规模,打破敌人的资金封锁,防止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为军队筹措经费、发放军饷。在活跃货币流通的基础上,军队也可以更多地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活动,自力更生,从市场筹措自身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此外,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通过贸易活动获得法币,红军可以从白区获得珍贵的军事物资和战略物资。再者,通过发行战争公债,战争时期也筹措了大量资金用于军事斗争活动。

另一方面,军事斗争的胜利也有力促进了金融活动的发展。首先,军事斗争的胜利有助于金融工作的开展,是在极端条件下确保金融改革正常开展的强制性保障。打破旧有的剥削性质的金融体系是军事斗争的重要目的之一,例如在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打土豪,筹款子”就是中国共产党将军事斗争与金融工作相结合的生动案例,没有强有力的军事斗争做支持,金融工作触及不到阶级革命斗争中利益再分配的本质。其次,军事斗争的胜利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根据地军民可以全心全力开展经济建设工作,也为金融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说,每次的反围剿胜利,都为中国共产党开展经济和金融工作提供了一段宝贵时期。最后,军事斗争的胜利为金融工作提供了便利。例如,漳州大捷后从厦门购进了印刷设备,使得根据地货币印刷质量大幅度提高;在军事斗争中缴获的部分物资也成为发行货币的原材料,如中国共产党将缴获的金银器皿重新熔造成银币;漳州一役中曾缴获大量银元,亦成为国家银行的启动基金。

(二)金融为经济发展服务,是争夺经济主导权的斗争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的过程,而资金的融通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须为经济发展服务。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

第一,打破旧有的人身依附性金融借贷关系,极大地解放了根据地的劳动生产力,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旧社会,一旦陷入高利贷,劳苦群众极有可能陷入人身依附型的借贷关系,成为地主阶级的附庸,丧失生产的独立性,继而丧失生产的积极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金融政策,是对劳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发行纸币,有利于货币创造,活跃经济。基于一定硬通货储备的纸币发行,在货币乘数的效用下,可以提高货币的供给能力,消除货币供给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解决通货紧缩问题,继而活跃市场交易,促进经济发展。第三,开办银行,发展低息信贷,有利农民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旧社会高利贷的产生表明农民对资金借贷确有需求,特别是农业生产看天吃饭的成分较多,青黄不接时期必须依靠借贷度日,地主和资本富裕者才有食利空间。为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许多根据地纷纷成立了农民银行,以农业贷款为首位,以低息向农民贷款,解决了农民生产的资金问题,帮助农民购买肥料、种子,添置农具和耕牛,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切身权益。也以低息贷款给小手工业者以及商人,因此,也有利于促进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第四,发行经济建设公债,这已经有了在经济领域“集中力量办大事”思想的萌芽,是中国共产党运用财政手段刺激经济增长的先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多个根据地发行了多次经济建设公债,筹集了可观的资金,又将宝贵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来,特别是用于兴修水利和兴办工业,为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领域的卓然成效,也形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财政体系的雏形。

(三)金融为内外贸易服务,是争夺物资流通权的斗争

革命战争时期,敌人对根据地进行了严酷的封锁活动,重要物资如粮食、医药、布匹、军火等难以进入根据地。为此,中国共产党带领根据地军民展开了生产自救活动,同时,也辅以一定的金融斗争,通过开展贸易活动,争夺物资流通权。

第一,统一货币发行有助于活跃商业,促进商品流通,提升物资供给。旧社会军阀割据、山头林立,为搜刮群众,各地方大小政权均发行了大量货币,但是币种杂乱,给居民间的相互贸易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发行了统一货币,中国共产党发行的货币成色足、信用高,深得各地居民的认可。因此,根据地的货币发行极大地便利了居民间的货物贸易,使得经济落后地区的物物贸易向货物贸易转型,推动了贸易发展。为适应这种情况,共产党开辟了多个圩场并设立了公卖处,在井冈山时期,还规定凡持工字币来公卖处购买商品可享受一定的优惠,这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兑换根据地货币的热情,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贸易的繁荣和发展,根据地群众纷纷将自产的商品以及山货等放到圩场售卖。同时,由于有利可图、买卖公平,白区群众经常突破敌人封锁到圩场出售紧俏物资,如食盐、药品、棉花等等。这些圩场的开办,有利于打破白色恐怖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根据地急需的一些物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根据地和白区群众也通过贸易增加了收入。

第二,稳定物价,确保币值稳定,打击投机倒把和破坏活动。正如上文提到,国民党统治下,中国仅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大小军阀都在其势力范围内发行货币,导致币值混乱,兑换困难。例如,市面上流通的仅硬通货就有光洋、袁大头、孙小头、鹰元、袁头毫、广东毫、川毫、铜板等等,名目繁多,尤其在多省交界处兑换极其不便,并且,一派军阀失败,其发行的货币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变成废纸一张,根据地群众根本不敢使用,商品贸易受到极大的限制。而共产党发行的货币有金银或者银元做为准备金,币值相对稳定、信用较好,受到群众欢迎。因此,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政权希望通过“货币战争”打击根据地的正常生产生活活动,在抗战时期,伪纸币大量发行,“联银券”、“中储券”、“蒙疆券”各行其是,货币斗争的重点变成边币与各类伪币的斗争。例如,国民党反动派曾仿造边区货币,到边区套购商品,使得边币信用度下降;日寇多次以伪币收购法币,并投入到根据地掠夺物资。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在初期建立了“银钱换算簿”等相关制度,规定各币种的兑换方式,在根据地内驱逐杂钞劣币,折价兑换根据地货币,将收集到的杂币运到国统区购买根据地军民急需的商品。在后期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边币对伪币、法币的对抗,肃清伪币法币的遗毒。

三、红色金融对当代金融发展的借鉴意义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战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我国现代金融的起源,对于积累金融工作经验、培育金融工作人才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总结红色金融的光荣革命传统对于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开创现代金融工作的新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笔者长期的银行工作经验,笔者认为红色金融革命精神对现代金融的借鉴意义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发展要紧扣时代主题

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工作始终服务于军事斗争这条主线,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采取了一些非常规金融手段,确保战时经济得以维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共产党金融工作的发展,为军事斗争筹措了大量资金,购买了大量紧缺物资和战略性物资,为军事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军事斗争的胜利最终为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政权奠定了基础,为红色金融事业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奠定了基础。

金融服务于时代的发展,不同时期对中国共产党金融工作的重点各不相同。革命战争时期,在服务于军事斗争这条主线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也顺应时代要求,各有侧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金融工作偏重于打破旧有的带有剥削性质的金融关系和创建银行、发行货币,这一时期,党领导下的金融工作更具“破坏”性质,是为“不破不立”。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和国民党建成抗日统一战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金融工作从更具对抗性质的“破坏”转向偏重于确保抗日根据地金融秩序的平稳运行,抵制伪币劣币干扰根据地正常金融秩序,这一时期“合作”的成分更重一些,是为“立而不破”。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由合作走向对抗,大地主、大资本家、官僚买办阶级与人民群众的矛盾上升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金融工作在于逐渐建立统一的银行体系,确立边币主导权,获得人民群众信任,在金融斗争这条战线争取人心,消除法币贬值的不利影响,这一时期,“破坏”的性质有所上升,但是“建设”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是为“破而后立”。中国共产党正是抓住了每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所有金融工作都能紧紧围绕主要矛盾而开展,同时将金融工作紧密服务于军事斗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工作才正确履行了其不同阶段的不同使命,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向前发展。

在当前的背景下,金融发展紧扣时代主题的要求没有改变,反而加强。当今时代主题已经从军事斗争转变为经济发展,金融发展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服从于经济发展这一主题,具体来说,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发展要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服务于经济也是金融发展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革命战争年代,党领导下的金融工作已经注意到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经济生产领域中来,通过生产自足活动支援军事斗争,满足居民正常生活需要。在目前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有了更加迫切的必要性和更加广阔的可能性。

首先,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要防止资金空转,防止金融运转脱实入虚。一部世界金融危机史清楚地告诉我们,金融一旦脱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就有可能带来泡沫经济,爆发金融危机。日本经济由盛而衰,房地产泡沫经济难辞其咎;欧美20世纪初信息技术泡沫的破灭,其背后是股票市场的过度投机;2008年的次贷危机,更是再一次清楚地向世人表明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发展历程,进一步证明,经济的高速增长为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同时金融业所发挥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也有力地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只有实体经济自身的发展,只有牢牢扭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根主线,金融才能够从实体经济的发展中汲取丰厚的营养。

其次,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要服务于改革发展大局。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适应阶段,也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金融发展支持实体经济更有可为。例如,金融应当配合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加强对域内国家和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配合供给侧改革、绿色经济、中国制造2025,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信息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效率,提升绿色金融的服务水平;配合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支持力度,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再次,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要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突出表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既是因为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条件发生明显改变,也是因为小微企业是构成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在创造就业、革新技术、创新产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客户较小微企业更有能力在资本市场筹措资金,而信贷资金过度向大客户、大企业集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资金空转的问题,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引导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不仅是政策要求,也是现实使然。

最后,金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引流阀,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发挥信贷供给的杠杆作用,为产业结构调整做出更加积极的作用。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要切实把握实体经济的真实资金需求,服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局,不断优化金融业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资金更多地配置到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中来,积极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第三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淘汰“两高一剩”行业、淘汰僵尸企业。

(三)金融发展要着眼人民群众

革命时期,无论是“打土豪、分田地”,还是低息借贷,党一直以来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金融为人民群众服务,让人民群众得以分享金融发展的成果,是党的金融工作最终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只有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根据地所发行的货币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所使用,所发行的公债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购。在当前的条件下,我们的一切金融工作同样应该以人民群众为着力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把握人民群众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继续保持金融服务人民群众的战略定力,有针对性地创新政策措施,增加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采取措施规范银行收费行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需要在发展普惠金融中做出更大的表率作用。具体来说,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人民群众,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金融应该惠及所有群体,要特别重视提升在贫困地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提升为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力度,让所有群体享受到金融服务升级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第二,金融产品应该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存贷汇外,应该为消费者提供小额信贷、基金、理财、证券、租赁、保险、养老金等一系列的全产品金融服务,努力提升消费者的金融理念,提高消费者的收益率。

第三,普惠金融要特别强调消费者保护,随着金融产品日益复杂,消费者与金融产品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加凸显,实践中侵害消费者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普惠金融要求切实保护消费者金融合法权益。例如,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等等,金融机构不应该向消费者出售明显超过其风险承受能力的金融产品。

在操作层面,首先,发展普惠金融要求进一步完善金融基础服务设施,只有完善的金融基础服务设施才能够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居民群众的覆盖面,增加人民群众接受金融服务的普及度。例如,要加快现代支付结算体系、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其次,发展普惠金融要正确区分政策性金融服务和商业性金融服务之间的差异,实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双轮驱动,整合各类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通过差异性的监管体系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对边老少穷地区的服务能力,通过政府购买、合作提供等方式加强普惠金融的力度。最后,发展普惠金融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普惠金融,进一步放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允许和支持区域性中小银行、村镇银行的设立,并引导此类机构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

(四)金融发展要服从客观规律

按照客户规律办事是党在革命时期创办金融事业所得到的一份宝贵财富。例如,在井冈山时期,根据地就十分注意根据储备金设定货币发行规模,根据地群众十分认可其货币,顺利实现了发行目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极端困难条件下,也正是掌握了货币发行数量和时机之间的关系,根据地才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边币才能在与法币的斗争中最终获得胜利。因此,当前,按客观规律办事依然是我们发展金融事业的准绳。按客观规律办事要求我们一是充分认识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关系,脚踏实地服务实体经济;二是要充分认识到金融活动处处有风险,风险与收益并存,在经济下行阶段更是要充分考虑到爆发风险的可能性,在全体金融从业者中树立正确的风险观;三是要充分认识到金融发展也有其周期性,在开展金融业务时,应该正确认识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根据经济周期的阶段合理确定发展规划。

[1]王明前.从“打土豪”到“分田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财政经济[J].荆楚学刊,2015(2).

[2]黄少坚.社会主义金融的先声——湘赣革命根据地金融建设刍论[J].柳州师专学报,1995.

[3]阚景阳,崔霞.革命战争时期红色金融制度研究——兼论毛泽东的战时金融思想[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4(4).

[4]涂健.红色摇篮货币开元——来自井冈山革命时期金融发展实录[J].金融与经济,2012(9).

[5]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调统科.红色金融事业的历程、使命与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2(9).

(责任编辑:贺文赞)

The CPC’s Practice in Red Finance in the Revolutionary Period: Examples of Jinggangshan and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QIAO Jin-sheng

(DepartmentofCorporationFinancialService,IndustrialandCommercialBankofChina,Beijing100140,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struggle in Jinggangshan and the Central Soviet Area,the CPC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financial practices,such as abolishing old debts,establishing banks,issuing currencies,issuing public debts,and so forth,providing great support for the revolutionary mov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volutionary base.Finance serving the armed forces met the requirement for striving for the advantaged position in military affairs;finance serving for the economy met the requirement for striving for the economic advantages;and finance serving the trade met the requirement for striving circulation of goods.The history of red finance tells u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e should focus on the topics of the age,serve the entity economy,eye on the mass people and observe the objective laws.

revolutionary period;red finance;military struggle;building of revolutionary base

①2015年底,美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约为11.6万亿美元,约合75.3万亿人民币,欧元区银行部门信贷规模约为16.7万亿欧元,约合121.91万亿人民币;日本国内银行贷款和贴现余额约为460万亿日元,约合27.1万亿人民币;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约为93.9万亿人民币。数据来源:wind资讯,各国(地区)信贷统计口径有所不同。从各国主要股票市场市值看,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29.5万亿人民币。

2016-05-30

乔晋声(1963—),男,山西太原人,中国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研究方向为货币银行与金融经济。

D231

A

1674-0599(2016)04-0076-08

猜你喜欢
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金融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