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自信思想及其启示

2016-02-11 14:13贾孟喜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困难力量革命

贾孟喜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州511450)

毛泽东自信思想及其启示

贾孟喜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州511450)

毛泽东对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坚定自信是基于科学的可靠的而且包含革命意义的分析方法,也以对前进道路上困难、困境的科学认识为重要条件,自信的思想底气是坚决依靠人民,依靠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人民群众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自信还依赖于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投降、分裂危险的坚决斗争。这些思想对我们坚定“四个自信”有着重要启示:进行国际比较时,切忌“看小了主观力量,看大了客观力量”这种不切当估量;“四个自信”归根到底是对人民力量的自信,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清醒科学地把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精神准备。

毛泽东;自信思想;“四个自信”;人民力量

一、坚定自信是基于科学的可靠的而且包含革命意义的分析方法

毛泽东指出:“我们看事决然的是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形式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而把那做向导的形式抛在一边,这才是科学的可靠的而且含了革命意义的分析方法。”〔1〕555-556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正是用这种方法,深刻洞察、科学分析一般情况的实质,把握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起对中国革命的自信的。

在给林彪的信中,毛泽东认为,对时局估量悲观,“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帝国主义最后阶段中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一件事认清楚”〔1〕554。认清了这一点,就会明白,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种统治阶级间不断的分裂和混战的怪事。由于有了白色政权间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2〕49。当然,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有很好的群众、很好的党、相当力量的红军、便利于作战的地势及足够给养的经济力这些条件〔2〕57。而且,在统治阶级政权的暂时稳定时期和破裂时期,要采取不同的战略策略,这样地方红色政权就可以不断扩大,就可以取得全国政权。

在分析对时局估量悲观的原因时,毛泽东指出,这是“看大了客观力量而看小了主观力量”这种不切当估量必然产生的结果。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弱,但统治阶级的力量(政权、武装、党派、组织等)也弱。弱小的革命力量对比敌人的强大力量,这种“现时的客观情况,还是容易给只观察当前表面现象不观察实质的同志们以迷惑”〔2〕100。对时局估量悲观,“是没

有找出这种红色政权所以发生和存在的正确的解释的缘故”〔2〕49,是由于受客观情况形式上的迷惑,“对一般情况的实质未曾科学地了解到”〔1〕556。尽管大敌当前,但由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斗争已十分露骨,蒋桂冯军阀混战局面已经形成,矛盾的发展已导致各地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频繁出现的局面,由此可见,反革命潮流已开始下落,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潮流由于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而具有星火燎原之势。

“看大了客观力量而看小了主观力量”是一切悲观论调的认识根源。透过革命力量形式上的“弱”而看到其星火燎原之“势”,透过敌人大兵压境而看到其内部分裂混战所导致反革命潮流的下落,由此在大革命失败的情势下,不被悲观情绪所掩盖,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看到革命的希望和曙光,这才是“科学的可靠的而且含了革命意义的分析”。看事情能够决然地抛弃形式,以对时局、形势的深刻洞察、科学分析,抓住其实质,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问题,因而面对失败和困难,不是产生悲观情绪和失去信心,而是能够从全局和长远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趋势,这是毛泽东自信思想确立的基本理路。

二、坚定自信以对前进道路上困难、困境的科学认识为条件

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信心,就要以远见卓识透过纷繁复杂的现实,根据发展趋势预见到一个光明的发展前景,给人以希望和信心,与悲观论相区别;同时,又要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困境,认识到光明前景的实现需要以一段艰苦奋斗的历程为条件,与犯急性病的盲动主义相区别。

“普通的人,容易为过去和当前的情况所迷惑,以为今后也不过如此。他们缺乏事先看出航船将要遇到暗礁的能力,不能用清醒的头脑把握船舵,绕过暗礁”〔3〕。具备事先看出航船将要遇到暗礁的能力,能够用清醒头脑把握船舵、绕过暗礁,是毛泽东所具备的能够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个人主观条件。正由于毛泽东对抗日战争发展趋势的正确预见,并据其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通过斗争,绕过了国民无组织状态的“暗礁”,实现了“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的长城”〔4〕348的初衷,得到了一个“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国自由解放的前途”〔4〕350。后来,也正是由于他的深刻洞察,看清了蒋介石的真正目的和时局发展的动向、态势,并提出了应对时局的正确主张,才使人民能够免去灾难。没有这种科学认识和研判,人民就只能接受反动统治的既成事实,受苦受难也无力回天。有信心,有对暂时困境、暗礁的科学分析,走出的就是一条克服困难、无往不胜的道路;有信心而没有对暗礁问题的科学分析,信心就会变成盲目自信,它和被困难吓倒而失去自信一样会导致失败结局。

(3)听后评价和反思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班级讨论,写提纲,回答问题,填图表或者复述笔记等方式,对已经听到的要点和主旨进行整理,重组和重复,也可以组织学生把听和说,写相结合,扩展相关的话题知识。在该阶段,老师指导通过写记录,填写评估表,问卷或者访谈,要求学生反思自身听力策略的使用,系统地评估自己的听力学习,并及时帮助其发现自身听力方法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我们的战争,是在困难环境之中进行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觉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不足,大多数民众的无组织,军力的不坚强,经济的落后,政治的不民主,腐败现象和悲观情绪的存在,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团结、不巩固等等,形成了这种困难环境。因此,共产党员不能不自觉地担负起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各种不良现象的重大的责任”〔4〕521-522,这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在不同时期,毛泽东曾指出,抗战最后阶段中物质方面极端严重的困难是抗日航船今后会遇到的暗礁,因而减租和生产是克服困难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办好了,才能援助战争取得胜利。由于在毛泽东领导下的党中央能够准确把握每个时期遇到的困难问题,并从支持长期战争、扩大军队、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最后消灭侵略者、解放全中国的长远目标来阐发解决目前难题的重大战略意义,因而能够正视困难,增强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信心,从而最终战胜困难,为革命事业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指出光明前景,同时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持正视和科学分析的态度,正确地指出困境和着眼走出困境,创造革命胜利条件确定我们努力的方向,是毛泽东自信思想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如:“我们应当向人民群众指出战争的胜利前途,使他们明白失败和困难的暂时性,只要百折不回地奋斗下去,最后的胜利必属于我们”〔4〕382;承认困难,但坚信我们党和人民团结一致,“是能逐步地战胜各种困难的”〔5〕1155;“一定能够排除万难,达到胜利的目的”〔5〕1163。

三、自信的思想底气是坚决依靠人民,依靠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人民群众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人们经常引用毛泽东的这些话:“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2〕136;“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4〕480,“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4〕511;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是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真正的铜墙铁壁”等。但是,怎样才能够动员群众?为什么我们发出的政治号召群众就会欣然接受呢?

理解问题的关键就是,必须明白,从根本上说,这些都是以深入地注意和解决群众生活问题为前提的。毛泽东用两个事例说明,要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就先要得到群众的拥护;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2〕137,都应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讨论、决定、实行、检查。这两个事例,一个是汀州市工农代表会议只讨论扩大红军和动员运输队问题,完全不理群众生活,结果工作成绩极少;另一个是长冈乡一农民被火烧掉房子,乡政府发动群众捐钱帮助,有些群众没饭吃,乡政府和互济会捐米救济,夏荒时乡政府从200多里外找米救济群众,结果全乡青壮年男子80%去当红军。这两个相反的事例告诉我们,共产党人必须首先成为群众生活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才能成为人民革命战争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只有从解决代表群众当前利益的实际生活问题入手,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只有通过经常性地宣传教育群众,使其了解我们提出的更高的革命战争的任务,代表的是其长远的根本利益,懂得参加革命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才会有群众自觉自愿地“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的良好效果〔2〕138,因而我们党也就才能够很好地组织群众、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战争。

毛泽东指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取得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关键在于把占全国人口90%的工农大众动员和组织起来。“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4〕347,“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4〕511。抗日战争时期,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就是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取得胜利,与国民党单纯依靠军队和政府的片面抗战不同,重要的是必须动员社会的下层民众,注意争取包括中农、独立工商业者、中产阶级、一般公务人员、自由职业者和开明绅士及学生、教员、教授和一般知识分子等群体。总之,必须建立能动员全体民众加入的统一战线,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在同国民党的斗争中,对那些所处革命较为困难地方的同志,毛泽东依然强调指出,“坚决依靠人民,就是你们的出路”〔5〕1154,“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在军队和人民团结一致、指挥员和战斗员团结一致以及瓦解敌军等项原则的基础上,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自己的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5〕1248。毛泽东坚信,“信任群众,紧紧地和群众一道,并领导他们前进,我们是完全能够超越任何障碍和战胜任何困难的,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5〕1260。

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得到人民拥护,为了人民革命的胜利而坚决依靠人民,这才是毛泽东自信十足的思想底气,才是毛泽东自信思想的主要的和根本的方面,才是毛泽东人民革命战争思想的精髓之处,才是战争年代我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秘诀!

四、自信依赖于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投降、分裂危险的坚决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反复指出,必须加强统一战线,才能进行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是否能由如此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解放出来,将决定于这个统一战线的发展状况。”〔4〕364但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政策,国际投降主义者的妥协企图和中国抗日阵线中一部分人的动摇,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始终存在一个克服投降危险和分裂统一战线危险的问题。

为了使反对民族投降主义的斗争坚决有力,必须对党内已经和可能发生的投降主义倾向作明确而坚决的斗争与必要的预防。对于民族投降主义日益发展的问题,毛泽东指出党的任务是动员群众克服之。他强调,“斗争是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巩固国共合作的最主要的方法”〔4〕755,“必须坚决反对投降派,对于反共分子的进攻必须站在自卫立场上坚决地打退之”〔4〕760,与投降派、反共顽固派作坚决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也是团结抗战的需要。只有对顽固派进行斗争,才能使我党我军振奋精神,发扬勇气,团结干部,扩大力量,才能巩固党和军队,也才能争取动摇的中间派,支持同情的中间派。必须明白,“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4〕745。那些认为斗争会破裂统一战线或者斗争可以无限制地使用的观点,都必须予以纠正。对于非坚决投降和坚决反共的人,则必须按照“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采取团结政策。

毛泽东反复阐明,在坚决反抗投降派顽固派军事进攻和政治进攻的同时,只有积极发展全国党政军民学各方面的统一战线,才能有效克服投降危险和分裂统一战线的危险,在抗日原则下团结全国最大多数有党有派和无党无派的人,团结一切尚能抗日的人,巩固和发展用全民族的努力所结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取得战争胜利。

五、毛泽东自信思想对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启示

“四个自信”问题由隐到显,高频率出现,是某种

时代矛盾激化的产物。我们所处的时代虽已大不同于从前,但自信所面对的问题却有相似之处。我们今天坚定“四个自信”,必能从毛泽东面对民主革命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条件所形成的自信思想中得到重要启迪。

(一)进行国际比较时,切忌“看小了主观力量,看大了客观力量”这种不切当估量

一些人在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比较时,一味强调西方的发展道路、思想理论、制度设计优于中国,西方成了先进、文明的代名词,因而在发展实践中对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丧失自信,这是“看小了主观力量而看大了客观力量”这种不切当估量所必然产生的坏结果。西方资本主义是由于较早实现工业化,拥有强大经济实力,进而拥有强大政治、文化、科技和军事实力的。对此,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其内涵的根本性缺陷。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起点虽低,但由于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解决了“挨打”、“挨饿”问题,创造了“二战”以来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已经能有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于合规律性而具有的比较优势。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内心的强大,有坚定信仰、信念的人才会内心强大。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才能在实干中兴邦,最终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二)“四个自信”归根到底是对人民力量的自信,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过去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得到人民拥护,为了人民革命的胜利而坚决依靠人民,今日仍是如此。过去我们通过长期的宣传,使人民懂得参加革命的意义,因而自觉自愿地接受党的政治号召。今天,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要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而这也就是最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这样认识问题就能得到广大人民的真心拥护,就能坚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然而现状是令人堪忧的,有的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精神懈怠,难以胜任所肩负的历史重任,能力不足,高高在上,脱离人民群众,与民争利,消极腐败,因而消除“四大危险”,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应重温历史,抓住坚决依靠人民这一毛泽东自信思想的真谛,深刻认识到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能唤起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能真正地担负起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三)清醒科学地把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精神准备,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题中要义

与中国革命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是以透过纷繁复杂的现实,根据发展趋势预见到一个光明前景,给人以希望和清醒,科学地把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困境,指出通往光明前景的条件为前提的。因为在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困境、暗礁、难题,需要不断地克服。自信就来自于有这样的精神准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困难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在探索中化解各种现实矛盾,解决各种实践问题,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论述,都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最大的实际,为克服我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难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出来的。只要我们能够保持定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既定的方向、目标坚定前行,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1〕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81.

〔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周荣

A841

A

1009-1203(2016)06-0022-04

2016-09-20

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资助课题(2013ZZ021)。

贾孟喜(1965-),男,陕西大荔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困难力量革命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麦唛力量 (一)
选择困难症
孤独的力量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怀疑一切的力量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