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兴趣与学养的普通高中必修课选考策略

2016-02-11 07:07邵乃军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6年28期
关键词:政史学养物化

□邵乃军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浙江绍兴 312000)

基于兴趣与学养的普通高中必修课选考策略

□邵乃军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浙江绍兴 312000)

针对高考考试制度改革后学生在必修课选课选考上的困难,提出了兴趣、学养、职业倾向是选课选考的依据,为学生选课选考提供了具体的建议。

兴趣;学养;职业倾向;必修课选考

随着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必修课选课走班教学成了现阶段高中教育的热门话题,学生、家长、教师都陷入了选择恐慌和烦躁,不知如何选课才好,无奈地做出选择之后,总觉得还有更好的选择,留下无数的遗憾。如果学生在考虑“我爱学什么?”“我能学什么?”“我要干什么?”三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选课选考,必能选得更科学。

一、做自己 回归“选课选考”的原点

选课制度的建立,意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与选择需要,希望把教育从“育分”向“育人”方向转移,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是,目前不少学生的选课考虑得更多的是计入高校招生的选考科目成绩最优化,以期最后得到高分,全然不顾自己的兴趣和今后的职业取向,违背了改革的初衷,在选课阶段就呈现了明显的应试目标,更有学习内容尚未完成就急于参加考试的,在课程选择和考试时间选择上投机取巧。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坏的结果:一是选的科目不利于今后的继续深造,影响录取时的专业选择,就算录取没受到影响,也会造成今后专业学习所需的知识基础不实;二是违背自己的兴趣,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业的退步和精神的颓废,形成投机的行事习惯和浮躁的心理。只有基于兴趣、学养(思维类型)、职业倾向等因素的选课,才回到了育人的原点,回到了改革的本愿,才能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自己的愿望,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构建扎实的学科基础,满足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并做出更大的业绩,创造出新的东西。只有合理安排教学节奏,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考试时间,才是最合理的选择,才能保证我们的知识积累、智能发展和品格养成,才能让我们不是活在“考试”中。

二、做减法 从“三元选择”到“二元选择”

按目前的“7选3”选考规则,有35种学科组合之多,假如35种都出现,对于学校尤其是小型学校的组班和排课有相当大的压力,也不利于走班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也会有所下降。还有不考虑学科间相互关联的任意选课组合,往往易产生学科发展的“先天不足”,不利学习也不利运用,是违背学以致用的精神的。再者,学生的学养(思维类型)决定了其适学学科和职业最优选择。换句话说,要满足学生的个性与需求,并不是随意地从7门学科中选择3门。可以考虑学科的关联和学生的学养(思维类型),以及相关学科与大学专业门类的对接,将7门中的2门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选择单元,如政史组合、理化组合,我们可以把这一组合称为“关联学科组合2”,学生在选择高考计分学科时,只需选择一个“关联学科组合2”,另外再选择一门次关联学科,就可将原来的“三元选择”改为“二元选择”。如此,能减少学科组合类别,便于学校排课与管理。更大的优点是通过“组合2”,能促进学科间的互相推动,也方便学生的选择,还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三、重发展 基于学科关联和学养的“选课选考”

对应大学专业学习方向,基于个人学养基础和职业取向的学科选择,才是理性的选择、科学的选择,否则选择就是混乱的,会失去选择的本来意义。表1是笔者梳理的以大学12个学科门类为基础的选课考虑,着重梳理了学科之间的内容关联和共同学养基础,以及大学适学专业的高中学科需求。高校招生时,可以将关联学科作为该专业的必选科目。

表1

(一)关联学科组合——政史

1.学科关联解读

政史学科的关联是很大的,政治事件随着时间的延续就会变成历史,从历史中得到的借鉴可以为现今政治提供思路与方法,历史事件的剖析常用到政治学原理。1~7类学科的学习,都需要政史的知识基础,有些本身就是政史的范畴。当然政治历史具有地域性,一方面受限于当地气候、生态、资源等,另一方面不同地域或者不同国家,往往由不同的民族和人口组成,创造了不同的政治和历史,所以地理、生物学科与政史的关系紧密。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学习和心理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大脑,脑科学和记忆理论是无法避开人的生理生化的,尤其是脑的结构、遗传的影响等。同时,教育既有政治的功能,也受政治的干预,并有历史的积淀。

2.学养要求分析

以政史为基础的各学科门类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记忆理解能力,对事件的判断分析能力,以及将众多政史原理准确地应用于事件分析之中。讲究证据的收集、处理,并用证据来说清道理。

说明:教育学与生物、历史的紧密度更大,应该是生史+政,为了便于归类,按政史+生物归纳。

(二)关联学科组合——物化

1.学科关联解读

物理与化学学科也密不可分,研究运用化学物质首先要知晓物理性质,化学反应能否发生要遵循热力学原理,机器制造、材料研发、能源开发等,无不是物化知识的综合应用。理工类学科大都与物化学科有关,天文学、气象学等与地理学科密切相关,但也涉及很多物化知识,如下雪、结冰……生命科学的研究要借助很多物化的工具、试剂、方法,事实上,好多生物学发现,基于物化技术的提高,如显微镜、染色技术、离心、电泳、同位素标记示踪、衍射照片比对、解剖工具等等。工科中的机械类等与物化学科关系密切,又要符合人体学原理,与生物、技术学科联系紧密。

2.学养要求分析

物理与化学学科的理科思维要求高,用到建模等理性思维方法,需要扎实的数学功底。需借助实验观察,并付诸实践,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关联学科组合——生化

1.学科关联解读

生物与化学学科在好多点上相关,如生物体生理变化是以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许多生物实验要用到特殊的试剂。农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作物和土壤,前者与生物学联系密切,后者与化学联系密切。医学的治疗对象主要是人,药物开发、检验等与化学联系更大。而农业生产的方法与工具等牵涉到技术与物理学知识,土壤、农业安全等与地理学关系密切。医疗器械的开发、应用等,与物理、技术等学科的关系较大。

2.学养要求分析

生物与化学学科的知识点较多,学习方法上比较相近,要求学生善于归纳整理,找规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需借助实验观察、付诸实践,理性思维与识记的综合要求高。

(四)关联学科组合——物地

1.学科关联解读

物理和地理都属于理科,好多地理现象的背后有物理学原理,地理探究的好多工具也依赖于物理学。以军事为例,既要关注武器等工具的开发,又要考虑使用的场所地形地貌,宇宙飞船、火箭、潜水艇的开发与作用无不与这两个学科交错联系。当然弹药与化学有很大的关系,武器设计开发与技术相关联,作战极限、设备使用环境都与人体生理有很大关系,可见,军事的发展离不开物、地、化、生、技等多门类学科的协调综合联系。

2.学养要求分析

需借助实验观察和野外考察,付诸实践并得到实践检验,需要有较好的数学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也会用到建模等理性思维方法。

上述分析,仅粗浅地分析选课选考的道理,不能涵盖全部,可以有所调整补充。总之,希望我们的学生、家长能理性地选课,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职业幸福,使改革行进到正确的轨道上。当然,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一起使力,高校在设置各专业的录取条件时,更要考虑学生的学科基础,发挥招生的导向作用,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发挥自己的优势,千万不要为了得到所谓的优生而去迎合。

猜你喜欢
政史学养物化
欢迎投稿《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诗的“别材”与学养
中学政史地·初中2018年7、8期合刊
最风趣笔记“老古板”政史俏皮面
《红楼梦》里学养颜
高尚的人格,深邃的学养*——钱中文先生20 世纪80年代的学术通信
重看图形界面“扁平化”与“拟物化”之争——关于设计思维的探讨
浅谈政史文化在教育中的传承
物的人化与人的物化——当代舞台美术的表演
立足学科价值,考查学科学养——评2015年山东文综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