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信息化建设

2016-02-12 00:42李洋
中国财政年鉴 2016年0期
关键词:标准规范管理系统财政

财政信息化建设

2015年,财政信息化建设紧紧围绕服务财政改革大局和《财政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练内功、补短板,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研究实现财政信息化系统性发展的思路与方法

(一)抓好内部建设,形成财政信息化建设合力。认真落实归口管理要求,明确信息化工作中技术与业务部门的职责范围;在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信息办平台作用,推动信息化建设重大问题协调解决,形成了部内各单位共同参与、各司其责的工作格局。优化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由“业务部门申报项目”调整为“业务部门提需求,信息网络中心统筹立项”的组织建设模式,有效促进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彻底改变“一事一系统”的做法,从源头上解决碎片化和信息孤岛问题。

(二)深入开展全国财政信息化规划设计。一是研究拟定了《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2-3年地方财政信息化建设统一的工作目标,从标准规范、信息系统、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信息安全等多方面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二是根据财政部“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聚焦财税体制改革新要求,结合财政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拟定财政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编写提纲,提出未来5年全国财政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构想。

二、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的落实

(一)推进信息系统一体化整合。一是整合改造业务管理系统。研究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基于应用支撑平台的衔接贯通机制,为财政生产业务实现全面一体化管理创造条件。进一步优化完善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各项预算业务的无缝衔接和预算业务流程的全方位动态管理。推进中央国库支付系统国产化重建,完成系统原型开发,统一国库支付系统技术路线和底层结构,扩充业务管理范围,为实现国库支付全业务、全流程的一体化管理创造了条件。二是推进统一门户集成工作。进一步完善优化统一门户,扩大纳入门户的应用系统范围,完成门户与涉密网网站、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关业务系统、身份认证系统、邮件系统的集成,实现涉密网各应用系统统一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

(二)全面建成并应用统一办公自动化系统。一是提高办公效率。系统实现公文接收、处理、运转、制发、存档等的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改变了传统纸质公文办公模式,减少工作人员往返的奔波和纸张的传送,节约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强化内部控制。系统固化内控理念、内控活动、内控措施,融入授权控制和节点控制,全面记录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自动跟踪每一份文件处理过程,实现工作流程可追踪、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三是提升工作绩效。系统实现办公厅、各司局两级督查督办,可实时监控各项工作办理状态、对于未按时办结的及时给予预警提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高效落实。四是促进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通过信息发布、在线交流、内部论坛等模块,建立信息发布和交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为更好开展工作提供了数据信息支撑。

(三)完成应用支撑平台改造完善。应用支撑平台是一体化系统建设与整合的重要基础。研究制定《应用支撑平台优化完善方案》,组织完成对平台的升级改造,形成平台2.0版,丰富平台在基础数据管理、数据共享服务、数据交换、标准存储等方面的功能,有效提升平台作为一体化系统中间层的支撑能力。综合考虑部本级平台实施要求和各省市平台实施情况,研究提出了适应不同实施模式的平台实施策略,推进平台升级的测试及演练,扎实做好平台在地方财政部门的升级试点准备工作,为2016年全面开展升级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四)优化完善财政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一是构建标准规范体系框架。立足财政信息化建设实际,采用规范的标准制定方法,持续充实、完善现有标准规范,初步提出全国财政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体系框架,为全国财政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标准遵循。二是按照标准规范总体框架,结合实际需要,优先完成《财政业务专网安全接入规范》等8项标准规范的制定,涵盖安全管理、系统设计、应用开发、门户集成、数据交换等方面。三是力促基础数据规范统一。组织建设面向全国财政部门的基础数据规范交流平台,通过实现基础数据规范的在线申请、审批核准、动态扩充和执行监督等,着力解决基础数据规范维护难、更新慢、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加快形成基础数据规范统一管理、共同丰富、相互借鉴、共同遵守的局面。

三、不断提高信息化保障能力

(一)支撑预算编制与执行。在预算编制方面,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在突出项目评审和绩效评价的基础上,适时对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有效支撑以项目库全周期滚动管理为基础,以中期支出规划为指导的新型部门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前瞻性,为2016年全面实行部门预算新模式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初步完成地方预算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并在内蒙古财政厅开展试点,为实现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全方位、全过程预算综合业务管理探索实践。在预算执行方面,紧密跟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情况,规划设计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为各级政府部门编报政府财务报告提供技术支撑。优化完善中央国库支付核心系统,满足《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升级改造非税收入管理系统,部署电子凭证库,支持多种方式电子缴款,实现非税收入收缴全过程电子化管理。

(二)全面建成PPP项目综合管理平台。PPP模式是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融资环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都有重大推动作用。为了切实保障PPP模式的建立与实行,自启动开始便纳入信息化管理。2015年,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已投入正式运行,实现项目库、机构库和资料库的分类管理,为全国PPP项目信息提供综合管理与发布平台,降低PPP行政监管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有效促进PPP市场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三)完成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建设。2015年5月,财政部根据《国务院审改办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了《财政部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工作方案》,对信息化支撑保障提出明确要求。9月底完成行政审批管理系统建设,经测试联调和安全等级测评,12月28日投入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财政审批实现的全流程网上办理。

(四)支撑其他业务管理。完成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建设,各子系统均已上线运行,初步实现中央政府采购活动全流程电子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人事教育管理系统,扩大支持到专员办、部直属单位的年度考核工作。圆满完成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国有资本金预算管理等几十个系统的升级完善和运行维护工作。

四、推进专员办信息化建设

(一)完成专员办连接涉密网。为确保专员办业务嵌入预算管理流程,结合专员办网络建设情况,研究制定《专员办涉密网建设初步方案》,经过4个月的努力,8月初建立了财政部到35个专员办的涉密网延伸连接,为35个专员办建设涉密网络环境,并顺利通过验收,如期保证专员办进入预算管理流程开展审核监管工作的顺利实现。

(二)改造业务系统,实现专员办业务嵌入核心流程。在中央部门预算管理系统中增加专员办对属地中央预算单位的预算和项目等基础信息的审核,在新版国库支付系统建设中开发专员办对直接支付的审核,实现专员办监管业务嵌入预算管理全过程,使预算管理各环节衔接更紧密、控制更有效、资金运行更安全,支撑了专员办职能转型。

(三)建成专员办连接各方的交流平台。在专员办与部内司局、地方财政部门、中央部门之间建立一个便捷高效的信息交流通道,实现专员办与各方信息的快捷交互,提高专员办沟通各方的工作效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专员办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明确了在部内集中开发部署集成专员办日常办公业务、所有专员办都能共享使用的一体化综合业务管理系统的思路,实现专员办横纵向及内部业务处理的统一出入口与统一管理,改善专员办现行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战、多头建设的状况。

(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供稿,李 洋执笔)

猜你喜欢
标准规范管理系统财政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工业锅炉标准规范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基于LED联动显示的违停管理系统
海盾压载水管理系统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韩国拟修订食品容器和包装标准规范
基于RFID的仓储管理系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