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古籍文献的闲置与治理研究

2016-02-12 20:35尹克勤
图书馆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古籍文献价值

尹克勤

(德阳市图书馆,四川德阳618000)

图书馆古籍文献的闲置与治理研究

尹克勤

(德阳市图书馆,四川德阳618000)

中国古籍文献可谓浩若烟海。然而,因读者阅读能力、阅读习惯、文化水平,尤其是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图书馆中的古籍文献大量长期闲置,利用水平不高。为此,必须在提升读者阅读能力的同时,加强图书馆古籍文献管理的服务工作,积极推进古籍文献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图书馆古籍文献闲置治理

古籍文献是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历史记录与现实传承,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丰富时代文化精神内涵、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产业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学术研究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古籍文献的价值不仅在于妥善传世,更主要还在于通过其开发利用,还原历史。然而,因读者个人原因和图书馆古籍文献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各地图书馆中虽然典藏有丰富的古籍文献,但闲置现象普遍存在。笔者立足我国图书馆古籍文献的闲置现状与文化利用价值,分析其闲置的原因,提出治理对策。

1 图书馆古籍文献的文化利用价值

中华文化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过往,无论官方还是民间都非常重视文献古籍的保护与传承。中国古代长期统一,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官方志乘、文人撰述很多得以保留善存,累积至今,可谓蔚为壮观。如此丰富的古籍文献,不仅具有文物价值,若对其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其所蕴含的文化历史价值将极大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古籍文献的文化利用价值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史料价值

中国各地图书馆中保存着丰富的历代古籍文献。古籍文献是历朝历代时代信息的直接记录,对我们了解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异常重要。从史料角度看,其价值如何高估都不为过。[1]当前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深刻总结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为借鉴,也需要不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合理成分以固根本,古籍文献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无疑是总结历史经验和建设中华民族固有精神家园的源头活水。无论对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还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对古籍文献的史料价值进行充分发掘都将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2]

1.2学术价值

中国古代因长期维持着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的局面,故而科技文化也长期领衔世界。从现代学术门类来看,举凡医药、宗教、天文、文学、政治、历史、诸子、历法、刑律、自然科学、金石、方志、教育、农田、水利、武术等各个学术领域的内容,几乎无不涉及。[3]毫无疑问,此类古籍文献一般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如中医如今享誉世界,其功用价值不仅为国人所青睐,且已得到世界认同。研究中医类古籍文献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医医学理论的现代化,还可以发掘出一些效果极高的药方。

1.3文学价值

中国古代文化孕育了独具风格的文学传统,从先秦四言诗和楚辞到魏晋玄风下的优美骈文和格律工整、句式整齐的唐代律诗与绝句,再到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自成一体,独具风骚,其文学艺术魅力至今依然沁人心脾,不仅国人吟诵不绝,且成为世界文学格局中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中所保存的古籍文献,除历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小说等文学作品外,档案文献、野史志乘也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不仅具有丰富的史料学术价值,也具有极高的文学审美价值。挖掘古代文献的文学价值,既有助提升国人的文学艺术修养,也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1.4教育价值

中国古代文化教育既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养成,更看重其人格品质培育和人伦道德的培养,形成了重视教育和精神传承的优良美德。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基本都具有此种教育意识,其作为古籍文献的撰写者、传承者,自然要将儒家道德伦理教育的优良传统贯穿其中。中国各地图书馆的古籍文献中保留了大量具备理想人格的道德楷模,对其进行挖掘弘扬,具有极高的道德教育价值。充分挖掘古籍文献的教育价值,有助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其坚强的意志品质,极大扩充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2 图书馆古籍文献的闲置现状及原因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当代文化首先应当是其文化历史的延续,时代新文化的养成不仅需要横向地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汲取养料,也需要纵向地从古籍文献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中奠基本根、追寻灵魂,既需要对古籍文献进行悉心呵护,更要对其进行充分挖掘和科学研究。然而我国各地图书馆中储藏着丰富的古籍文献,却因读者个人原因和图书馆管理服务机制等原因,未予充分利用。

2.1读者古汉语水平不高,缺乏古籍文献检索能力

古籍文献一般以古汉语写成,繁体字和晦涩难通的句法格式令大多数读者对古籍文献望而却步。同时,古籍文献一般形成于特定的时代,若对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没有深邃与宏观的把握,也很难对古籍文献进行释读。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与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一般读者很难对古籍文献进行深入的理解阅读,使得古籍文献难以成为大众读物。读者要从汗牛充栋的古籍文献中准确定位自己需要的文本类型,还必须懂得繁杂的古籍文献检索方法。显然,在现实生活中,除少部分专家学者外,很少有人能够掌握古籍文献的检索方式,这也成为制约古籍文献利用的重要因素。

2.2图书馆古籍文献服务模式落后,藏用关系把握失度

我国的古籍文献市场化水平不高,在古籍文献管理上,一直存在重收藏而轻利用的弊病。主要表现在对古籍文献的藏用关系处理不够恰当,将古籍文献视为镇馆之宝,为保护其不受损害,乃至拒绝读者阅读。如各地高校图书馆一般拥有特藏书库,其中不乏珍贵的古籍文献,如宋版古籍,其学术史料价值和市场文物价值都极高,我国收藏界一直有“一页宋纸,一两黄金”的说法。然而,宋版古籍在各高校图书馆中一般被视为镇馆之宝,一般并不面向学生开放阅读;加之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只能从事一般借阅服务,缺乏对典藏文献进行二三次文献整理的能力,使得古籍文献检索效率低下的难题无法得到解决。

2.3图书馆技术水平有限,难以全面实现古籍文献数字化

事实证明,古籍文献复杂的检索方法是制约古籍文献利用的重要障碍,而实现古籍文献电子化,构建起数字化目录索引平台是有效解决藏与用矛盾的有效途径。如可以将古籍制作成扫描版本、缩微胶卷或电子文档,为其制定电子文献索引目录,读者通过数字检索系统可以对其进行便捷地检索遴选。然而,我国各地图书馆中,除一部分大型公立图书馆或高等院校图书馆外,其技术硬件水平尤其是数字化水平依然不高,古籍文献的电子化水平和数字化目录索引建设依然滞后,严重制约了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4]尤其是部分具有资金、技术能力的图书馆对取得的古籍文献电子化和数字化目录索引成果存在严重的单位保护,不愿意以网络化形式实现社会共享。

3 图书馆古籍文献闲置的治理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孔庙之行,习近平总书记直言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籍文献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历史信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古籍文献的学术史料价值和文化历史价值,并对其进行精心保护、科学整理和充分利用。为此,必须正视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闲置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服务能力,以古籍文献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源头活水。

3.1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古籍文献,做好二次文献服务

在各学科门类中,古籍文献检索是一门专业学问。然而,古籍文献的利用却几乎涉及所有学术领域,能掌握古籍文献索引技能的学者毕竟是少数,导致文献检索成为制约各领域学者对古籍文献进行利用的障碍。对此,图书馆必须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对馆藏古籍文献进行二次乃至三次的深层开发,降低一般读者对古籍文献的利用难度,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5]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古籍文献的著录、分类和编目工作,正确揭示馆藏古籍文献资源的实际情况。除展现丛书子目和书籍目录外,图书馆还要尽量完善典藏古籍文献的提要信息,为读者了解古籍文献的作者、内容和版本提供便利。

3.2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构建古籍文献数据库

古籍文献弥足珍贵,传世数量有限,甚至是孤本,对其进行精心保护非常必要。但为保藏而杜绝使用也不足取。提升图书馆的技术水平,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可以很好解决古籍文献中藏与用的矛盾,而构建古籍文献数据库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要立足学科分类,对馆藏古籍文献进行主题性分类,形成具有系列性和完整性的数据库。数据库选题规划要聘请文史哲专业的专家学者进行协助。同时,图书馆古籍文献的数据库建设还要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学术发展规划,形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据库。如高校图书馆的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要与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协调配合,针对本校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有的放矢地推进相关数据库建设。再如,各地方图书馆在古籍文献的数据库建设中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构建以地方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数据库。

3.3推进古籍文献的网络化共享,做好文献信息宣传工作

古籍文献数据库与电子检索平台建设是提升古籍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然而,若相关学术成果若无法实现社会共享,其应用范围依然无法得到有效扩大。图书馆要消除地方保护和单位保护意识,积极借助网络平台,将古籍文献的电子版本、数据库与电子检索平台面向社会开放。为保证图书馆古籍文献借阅服务的有序进行和质量提升,图书馆也可适当收取费用,但应坚持图书馆的公益属性。另外,各级各类图书馆还要积极做好古籍文献信息的宣传工作,如一些地方图书馆中珍藏的方志、家谱、名人手稿和札记等,其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但因宣传工作不到位,往往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对此,图书馆要定期对馆藏古籍文献进行宣传推介。例如,各地图书馆和文化部门可以利用馆藏古籍文献举办主题性学术讨论会,在提升地方文化知名度的同时,也扩大了古籍文献的影响力。

3.4提升古籍文献的文化资源意识,服务文化产业发展

古籍文献作为中华文明的信息载体,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当今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如图书馆可与旅游企业携手合作,为地方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历史文化资源支撑,通过深入挖掘古籍文献中的地方民俗文化信息,打造文化底蕴丰富、人文气息浓厚的精品旅游产业。各地文化部门通过与本地图书馆合作,深刻挖掘图书馆古籍文献中的地方文化信息,拍摄或录制地方色彩浓郁、文化主题鲜明的文化纪录片乃至历史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可以提升地方文化知名度,推进古籍文献的学术研究,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1]王斌.浅谈古籍文献的开发和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6):122-123.

[2]杨英法.内向视角下以汉语文化提升河北文化软实力的路径研究[J].语言文字学,2015(8):96-98.

[3]李永贤.简论河南地方古籍文献的价值[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62-64.

[4]惠涓澈.图书馆员阅读微推广:主体要求、客体需求和内容追求[J].图书馆论坛,2015(10):39-42,67.

[5]方敏.高校图书馆古籍文献开发利用策略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1(5):27-30.

尹克勤女,1965年生,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Z8

(2016-08-12;责编:杨新宽。)

猜你喜欢
古籍文献价值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我是古籍修复师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