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S模式与学校特色建设
——天津市河东区第五十四中学“行健教育”特色的凝练与提升

2016-02-13 08:08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王保庆
天津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行健天津师范大学专家

■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 王保庆

U-G-S模式与学校特色建设
——天津市河东区第五十四中学“行健教育”特色的凝练与提升

■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 王保庆

以前提到天津市第五十四中学(以下简称“五十四中学”),许多人会立刻想到足球项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人提到五十四中学,谈论更多的则是“行健教育”。由足球运动项目到体育学科特色,再由特色学科到学校办学特色,这中间的跨度是巨大的,学校办学经验的梳理、总结、凝练的过程是艰辛的。幸运的是,在学校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河东区教育局的协助下,天津师范大学派出专家团队给予了雪中送炭式的帮助,使“行健教育”特色得以凝练并不断提升。这种大学、政府、学校三方之间携手合作、协同创新的方式,就是U-G-S模式。

行健教育特色凝练

关于五十四中学的办学特色,用“行健”一词来概括,是本校的老师们广泛认同的,但是在“行健”概念内涵的阐释上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学校总结办学特色最困难的时候,天津师范大学派出了王光明、孟昭毅、张铁勇、王静、陈光裕、张筱玮、靳莹、仲小敏、张明琪、许静、庞丽娟等十一位专家,这是由三位博士生导师、四位正教授和四位副教授组成的强大的专家团队。在专家的帮助下,很快就明确了“行健”的原意。“行健”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的运行以日月星辰不停顿的运转为最显著特征,其标准就是强健。君子效法天,就要学习上苍的那种永无止境的精神,自己要依靠不断增强自身的力量来达到持续发展,永不停息。君子效法地,就要学习大地孕育万物的精神,厚积美德方能担承大任。

在“行健”原意的基础上,一方面继承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开始探索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现代教育理念。将“行健”用“厚德而行,自强而健”进行总括性解释,确定“德、行、自、健”是行健教育的关键。“德”是行健教育的基础,“行”是行健教育的核心,“健”是行健教育的追求,“自”是行健教育的关键。自强而健的行健教育特别注重自主教育、自立教育和自强教育。行健教育就是以主体性教育为基础,倡导自主、自行、自强;以“行”为核心,以“健”为目标,追求身体康健、言行健强、智能健全、心灵健美的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行健教育”的内涵阐释清晰之后,师大的专家们又帮助学校梳理“行健教育”的历史传承。五十四中学在历史上以体育教育见长,健康的体魄,雄健的精神,使学校的文化基因里有着鲜明的行健特征,“健体魄、强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从一个项目到一门学科,从学科精神再到学校文化,五十四中学由足球项目优势到体育学科优势再到学校办学优势,由足球运动到体育精神再到学校文化精神,由足球项目经验到学科教学经验再到学校办学理念,特色学校逐渐形成。师大的专家们在深入研究了五十四中学的历史之后,认为健“体”,是行健的肇始;健“行”,是行健的深化;健“魄”,是行健的灵魂。运动—行动—活动,是五十四中学由学科教学经验到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的脉络与筋骨。由运动到行动再到活动,这是以实践为主线的,以知行合一为理念的教育。这是在尊重校史传统的基础上,对学校文化精神的深度挖掘,得到了全校师生的高度评价。

“五行”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办学特色总结、提炼之后如何进一步深化呢?在天津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我们积极探索基于“行健教育”特色的校本教学模式。我们参加了师大教授张筱玮主持的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中学校本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的子课题研究工作,努力使校本研究更具时代性和适切性。

行健教育以“行”为核心,在实践中究竟是知先行后,还是行先知后,还是知行合一?在学习和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行健教学模式,即知行合一的“五行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导行、自行、同行、伴行、践行”教学实验。“导行”,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知道将要做什么、怎样去做。“自行”,学生自己去尝试,在亲自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同行”,在做的过程中要交流经验,同伴之间要互相帮助,在相互鼓励与启发中一起前行。“伴行”,教师要伴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引领和指导。“践行”,要学以致用,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淬炼,获得再一次提升。

“五行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之后,学校又经历了许多次课堂教学的实践磨合,使之臻于完善。2014年5月,我校承办了由区教育中心和教育局中学科联合举办的“五行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展示活动,每个学科推出一节精品课,全校课堂同时开放,活动收到很好效果。2015年5月,作为天津市语文学科基地校进行了全市展示课活动,青年教师李莹讲授“古代文化常识”,王金玉老师讲授《新城道中》,把“五行课堂教学模式”展示给全市的同行们。这是两节高质量的语文课,得到了与会的领导、专家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伊道恩先生说:“以后,这个类型的课,就照这样上。”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教研室副主任赵福楼,语文室主任刘克强,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课堂生态与教研生态的改善

2013年5月,我校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成为“天津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实践基地”。自此,天津师范大学的语数外史地政理化生九科专家进驻学校,每月定期与教师们一起教研、评课,举办专题讲座,“专家引领”成为常态。各学科组认真积极教研,强化集体备课,至今共推出了研究课近100节,师大学科专家走进课堂,当场进行课堂教学诊断。评课时专家们高屋建瓴,站在学术前沿的高度并结合我校学情,从教学设计着眼,提出中肯的意见。我校的教师们也畅所欲言,思维的碰撞激发了智慧的火花,这不仅打开了我校教师的教学思路,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经过专家点评,教师们豁然开朗,真正做到了中学智慧与高校智慧的融合。

在师大专家的引领下,五十四中学积极实践具有本校特色的“五行课堂教学模式”,并引导教师们进行教案和学案的融合,组织编写了《教学案例集》和《导学案设计集》。

要把学校特色做深做强,在校本教学模式确立之后,我校又与天津师范大学的教授成立课题组,共同构建“行健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现已出版《行健教育·学科特色课程—做中学》系列,正在编纂《行健教育·足球特色课程》,以“活动体验”型校本课程为特色,从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人文艺术熏陶,社会生活实践,科学探索等方面展开。

大学、政府、学校三方合作的UGS模式,大学智慧与中学智慧的融通工程的实施,使我们的教师队伍业务能力、专业素质有了较大的提升。“十二五”期间,我校共承担各级课题22个,参加课题研究人数超过教师总数的98%,所有11个区级课题已顺利结题,市级课题正在结题审查中。我校近三年,多人次多学科获得各种奖励,如王敬、赵溪老师在全国物理学科教学竞赛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王金玉老师在“第三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刘斌老师获得化学课例二等奖;曲春颐在天津市第八届中小学“双优课”活动获中学信息技术一等奖。三年来,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的教师论文60余篇,获市、区级一、二、三等奖的教师论文200余篇;各种优秀课比赛获奖60余节,做区级观摩课近70节,18人次在区级范围进行讲座,16人次在国家级、市级、区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总之,天津师范大学的专家以生态介入的方式融入到我校之中,按照学校的需求,以自然的方式影响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既促进了课堂生态的改善,又促进了教研生态的改善;既促进了教师群落生态的改善,又影响了学生群落生态;既促进了学校管理生态的改善,又影响了师生的精神生态;既提升了教师素养,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同时,师大专家帮助我校总结了知行合一的“五行课堂教学模式”,帮助我校提炼了“厚德而行,自强而健”的行健办学特色。天津师范大学以U-G-S模式为核心的服务基础教育的项目,对学校的整体提升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行健天津师范大学专家
Long-range interacting Stark many-body probes with super-Heisenberg precision
“不速之客”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致谢审稿专家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水彩作品选登
Man and Music
兰花
A review of kidnapped
From“TheUglyDuckling”to“TheWildSwan”
请叫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