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新路径
——以海宁“硖石灯彩”为例

2016-02-13 18:37董续忠秦田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灯彩海宁文化遗产

董续忠,秦田田,赵 丹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00)

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新路径
——以海宁“硖石灯彩”为例

董续忠,秦田田,赵 丹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00)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处于不断加快的进程中。近些年来,许多地方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失传、发展创新的严峻考验。文章通过对海宁硖石灯彩目前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宁硖石灯彩;继承;创新

海宁“硖石灯彩”是浙江民间艺术中的一枝奇葩,源于秦代,盛于唐宋,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其制作工艺在海宁硖石世代相传,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海宁硖石灯彩是著名的工艺美术品,早在2006年6月,“硖石灯彩”就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具有高度的工艺价值和美学价值,作为融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传统工艺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屡获大奖。它还作为对外交流的文化使者,远赴新西兰、希腊等国家交流,促进了我国与各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享誉海内外。

一、海宁“硖石灯彩”特色

海宁“硖石灯彩”是中国浙江省著名的汉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同时也是海宁三大文化(灯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之一,主要流传于浙江省海宁市硖石镇,其工艺将中国传统图案、绘画、诗词、戏剧、故事、书法、版画、小说、雕塑、建筑、杂耍等融为一体,以精湛的针刺工艺而独树一帜,其采用竹篦为骨架造型,糊纸绘图,完全手工针刺花纹,精心制作,巧夺天工。其工艺制作特色主要有针、拗、结、扎、刻、画、糊、裱八大技法。它的尤美尤奇之处,在于其独特的针刺花纹,即是采用多种针法,完全用手工针刺工笔绘画,制成灯片,其灯片置于灯彩上,在灯光的透视下,给人以清雅之感。硖石灯彩是吴越文化孕育出来的一朵奇葩,其高度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是海宁世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海宁“硖石灯彩”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灯彩继承人断代、年龄断层

通过对海宁本地的实地调查采访和资料数据收集,我们发现硖石灯彩出现继承人断代、年龄断层的趋势,现如今真正意义上能说是掌握硖石灯彩精湛技艺的继承人没有几个。硖石灯彩出现继承无人的现象是从最近30年开始的,之前在海宁的各个时期都会产生一些风格迥异、技艺精湛和热爱硖石灯彩的民间能工巧匠和大师。但最近的30年来,除了以硖石灯彩继承人陈伟炎先生为代表的几位传承人,能被业界认可的硖石继承者和硖石灯彩制作大师寥寥无几。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这几位被政府所肯定的造诣极高的灯彩制作继承者年事已高,但新的后继者却没有及时地跟上来,最小的继传人也有四十多岁。另外,很多优秀制作大师都已经退休,年龄断层现象很是严重,能够真正继承和掌握硖石灯彩的年轻人寥寥无几。海宁硖石灯彩在当地出现了很严重的后继无人的断层趋势,迫切需要低年龄的“新鲜血液”加入。

(二)灯彩制作观念陈旧、创新不足,缺乏特色

随着海宁灯彩老一辈优秀制作大师的离去,再加上灯彩后继者的断代、新生代继承者没有有效掌握灯彩的精髓与内涵,还停留在过去灯彩制作的旧观念和束缚里,无法对灯彩制作技术和相关理念进行突破。例如,传统硖石灯彩的动态图案演绎的多为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灯彩规模偏于大型化,结构复杂,与当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内容和结构形式有偏差,旧时技艺不能及时与现代技术相衔接。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目前的海宁灯彩一般继承人不仅数量不多,而且这些一般继承人还无法达到硖石灯彩传承人的灯彩制作的一般技术水平,他们更多的只是掌握了灯彩制作的基本流程,还没有真正掌握灯彩制作的精髓,无法真正地创新,不能制作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灯彩作品。这些因素也直接导致了近年来海宁的硖石灯彩表现出创新力不足,灯彩制作特色不鲜明,无法吸引广大市民眼球,影响力在当地市民心中下降的局面。同时,由于缺乏真正的创新,因此,既能结合传统的优秀灯彩制作技艺,又能顺应时代潮流、展现当代特色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三)政府宣传不足,灯彩影响力不断下降

硖石灯彩是海宁汉族民间艺术的奇迹,国家在2006年也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近些年来硖石灯彩的影响力在不断地下降。据我们调查采访,高达80%以上的海宁当地市民认为,类似海宁灯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与他们自身关系不大,这些工作应该由相关文化部门和灯彩继承者们去做。还有部分市民认为,传统的灯彩制作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其制作过程繁琐复杂,经济效益又不高,社会也缺少对从事灯彩工作的认同与鼓励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护这一民间艺术,但所采取的措施还需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效果,对扩大影响力还不能起有效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例如,海宁设有硖石灯彩协会、海宁硖石灯彩有限公司用以扶持硖石灯彩继承问题,但由于海宁硖石灯彩协会是一个民间组织,由灯彩爱好者、灯彩继承人等组成,并由政府在资金项目上予以协助,所以组织本身松散,并没有强有力的制度和规划来实现硖石灯彩的继承。政府在这里扮演的角色甚微,没有起到主导带领的作用。灯彩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在当地得到应有的社会影响力和支持度,在外省更是很少有人知晓和了解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和文化遗产。政府缺少有效的宣传方法和手段,没有运用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一闪亮名片,导致海宁硖石灯彩无法走向外省、走出国门,严重制约和阻碍了灯彩的发展和灯彩影响力的传播。

三、海宁“硖石灯彩”保护传承与发展新路径

根据我们对海宁本地的实地考察与相关资料的翻阅,海宁硖石灯彩目前所展现出的现状和暴露出的问题除了以上几点外还有很多,例如,缺少专门的立法保护,独特精湛的制灯工艺濒临失传,硖石灯彩市场开发不够,文化传承社会氛围不足等。分析并了解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措施和结合当地考察的实际情况和地方特色,笔者提出了海宁“硖石灯彩”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加大灯彩传承人队伍的培养力度

通过对海宁本地的实地考察与相关资料的翻阅,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海宁硖石灯彩最大的问题就是出现灯彩继承人断代、年龄断层,独特精湛的制灯工艺濒临失传。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高素质的灯彩继承人的培养。目前,海宁市的真正继承人数的数量太少,不超过30人,这个人数相对海宁市的总人口是远远不能够满足海宁硖石灯彩继承工作的。其次,“硖石灯彩”工艺繁杂,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技艺,要完全学会传统的制灯技术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为此,政府要承担起首要责任,采取多方面的激励措施,创造更多有力的措施去鼓励传授者和求学者更有动力地去参与,有侧重地加大传承人队伍的培养。1.实施学徒补助机制,吸收培养年轻灯彩传人;2.实施老艺人政府津(补)贴制度和灯彩艺人在职深造补助政策,鼓励老艺人带徒授艺,提高在职艺人的整体素质;3.地方设立专门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行业保护的地方法,让灯彩继承者与传授者的职业有保障,免除后顾之忧;4.开设中小学乡土教学课程,培养青年人对硖石灯彩的兴趣,培育灯彩年轻传人。

(二)结合市场需求,转变观念,继承并创新传统特色灯彩制作工艺

由于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差,相较于之前的先辈,近年来手艺传承方面渐渐缺乏原有的个人特色,大多以大型展览活动为目的,除继承人外的学徒都只是模仿和照搬,制作工艺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流水线式工艺,毫无技术特色与时代创新。这严重制约了“硖石灯彩”的发展,使灯彩制作工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灯彩形成不了与市场相适应的产业,传统灯彩手工艺术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应针对“硖石灯彩”这一民间艺术瑰宝进行进一步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结合市场需求,转变观念,继承并创新传统特色灯彩制作工艺。1.鼓励灯彩传统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对参加对外比赛获奖的传统灯彩进行高额奖励,鼓励继承者们进行传统灯彩制作的创新,制作出具有传统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灯彩。2.转化观念,结合市场发展规律,大力发展灯彩制作事业的市场化、简化制作工艺、流水线生产。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走商品化道路,利用传统型灯彩的影响力,加大商品型灯彩的宣传推荐力度,以此扩大消费市场,刺激产业发展,从而达到以商品型灯彩养传统型灯彩的目的。3.继承并创新传统特色灯彩,我们可以顺应市场需求和时代新文化,对传统的灯彩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例如,对传统灯彩的制作手法、主题形式、文化内容进行切合时代的创新、挖掘,与时俱进,体现社会主义新文明、新农村的风貌等。

(三)创造有利于灯彩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如果没有生态环境,硬要保护一个文化样式相当困难。近些年来,海宁经济高速发展,硖石灯彩的影响力却在不断地下降。归结起来,就是有利于灯彩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氛围没有做好。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1.向西方学习,单独出台保护本地具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法规。通过立法的形式,让继承、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或活动能够得到持续的开展与保障。例如,地方政府可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在当天,开展大型的对内对外的活动节,免费进行各种巡演和展演以及宣传普及工作,吸引本地和外地游客来欣赏、了解海宁硖石灯彩文化。2.建造集展示、制作、培训、研发、销售、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灯彩馆,使之成为硖石灯彩传承发展对内、外的展示窗口,让其成为海宁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海宁的金名片。3.在学校开设“灯彩辅导课”“灯彩工艺美术班”,请灯彩研究会艺人任教,扩大硖石灯彩在年轻一代学生中的影响,让新生代的未来市民更加了解和热爱本土文化遗产。4.积极开展对内、对外宣传交流活动。对内以节庆活动为依托,每年举办灯会、灯展、灯彩一条街等活动,营造节日观灯氛围;对外组织参与国内外灯彩大赛,通过参加希腊、新西兰、新加坡、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元宵灯会,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提升硖石灯彩知名度。

(四)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灯彩保护传承与发展新路径

当前,硖石灯彩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灯彩继承人断层、灯彩的特色创新、灯彩市场化、灯彩影响力下降等几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待灯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制与道路。硖石灯彩的继承与保护、发展与创新,离不开社会的每一个组织和个体的参与。我们要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灯彩保护传承与发展新路径。政府要做好领导与推进灯彩保护与传承创新的任务,提供和加大各种政策与宣传交流方面的支持,紧紧围绕提高灯彩发展机制质量,坚持以保护与传承灯彩为核心,以灯彩发展与创新为主体形态,以灯彩特色与市场化能力为支撑,以机制道路创新为保障,努力扩大硖石灯彩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协助企业灯彩完成与市场的接轨。企业要做好政府的支持工作,应努力推进和加强灯彩市场化、商业化进程,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大力促进灯彩制作的简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成本,实现产值的最大化,另外,不断开发出浓缩型和高科技型的灯彩。作为灯彩传承人的个体,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制作出具有承前与创新相结合的当代特色新灯彩,形成具有个人和地方鲜明特色的品牌灯彩,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此外,继承人要做好灯彩传承者的培育,让硖石灯彩技艺能够源源不断地传承下去。作为社会的个体,我们要努力学习和了解本地特色的灯彩文化,做到保护和宣传我们的优秀传统工艺。当整个社会对当地特色文化形成浓厚的自豪与爱惜之情,当我们对本土特色文化建立健全的文化保护机制,相信硖石灯彩必将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四、结语

“硖石灯彩”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摸索,把握好灯彩发展的方向,培养灯彩艺术的人才,做好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灯彩保护、继承和创新工作,建立起传统与时代有机相融、承前与创新有机结合的现代灯彩发展机制,有效地促进灯彩艺术的发展。我们政府需要更有力的措施来加以挽救,改变硖石灯彩愈加走向“夕阳化”的趋势。通过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的实践及经验的借鉴,以及目前海宁硖石灯彩继承和发展状况,努力寻找出一条更适合海宁硖石灯彩发展的新路径。

[1]百度百科.硖石灯彩[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ylLwlHDvZi4CCtbpMeJnAZgvFzZRrx-TVMsFPd5vfjm5Z Omf-_G_GGRhdS5dL4kN-oDs2lZyIkv9buam_aOeW_20 16-05-5/2016-8-30.

[2]中华五千年网.海宁硖石灯彩.[EB/OL].http://www.zh5000. com/ZHJD/ftrq/2006/ftrq-0439.2006-03-5/2016-8-31.

[3]方潇兰.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者培养问题的探究——以海宁硖石灯彩为例[J].环球人文地理,2015(11):119-120.

[4]李如月.海宁“硖石灯彩”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EB/OL]. http://hnnews.zjol.com.cn/hnnews/system/2011/01/07/0131 19029.shtml,2011-01-07/2016-8-30.

F29

A

1673-0046(2016)9-0017-03

猜你喜欢
灯彩海宁文化遗产
刘海宁作品(一)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与文化遗产相遇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天下奇观海宁潮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