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面包标签引发的对话故事

2016-02-14 06:24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附属义乌幼儿园周玲美
早期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师幼拉拉标签

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附属义乌幼儿园周玲美

一个由面包标签引发的对话故事

浙江师范大学幼儿师范学院附属义乌幼儿园周玲美

师幼互动关系的积极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师幼互动关系的背后是教师的教育观,我们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平等、民主、尊重的师幼互动关系,能增进幼儿对老师的依恋感和亲近感。

案例

下午的点心是面包,虎虎把面包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标签粘在了额头,那一刻的喜悦仿佛是将军打了胜仗,还不忘向同伴炫耀一番。不一会儿,余舟把标签贴在了手腕上,用力地拍了拍,生怕标签掉下来。章思哲把标签粘在了手背上……呵!在身上贴标签的孩子越来越多,我饶有兴趣地观看着孩子们的举动。

“咦,你们怎么把标签都贴在身上呀?”终于,我忍不住了。

霎时,孩子们的目光都集中在我的身上。目光中有不安、犹豫,也有被认同的惊喜。顿时我笑了。

“嘿,余舟先生,手腕上戴的是你的手表吗?”我“好奇”地问道。

余舟乐了:“啊?周老师叫我余舟先生!这不是手表,这是蓝猫手上的电脑,它可以查阅许多资料呢!”说完,余舟专注地“启动”了电脑。

见我这么一说,虎虎马上举起手臂:“周老师,我手上的是手表。现在已经12点啦,我们准备出发啦。光明卫士,跟我来!”虎虎说完踏步向前,做了一个冲锋的动作。

章思哲伸出左手,指着手背上的标签说:“周老师,这是卡布达巨人的和平星,它是卡布达的武器。”我睁大眼睛努力想看懂武器的威力。

“周老师,我是樱桃小丸子。看,这是小丸子的标记!”方欣之走到我的面前,指了指贴在脸颊上的标签。

我笑着点了点头:“唷,小丸子贴上标签,确实美极了。”听我这么一说,方欣之捂着嘴巴咯咯地笑开了。

我对着孩子们说:“哇,这可真有意思哎!”

其他孩子们见了纷纷拿起标签,找地方贴上。

孩子们的快乐深深地感染了我,刹那间,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动画片《天线宝宝》的镜头。于是我拿起一张标签——

“现在是天线宝宝时间!现在是天线宝宝时间!”我挺起胸膛,鼓起肚子,学做天线宝宝的样子,边说边将标签贴在了腹部。

“啊?周老师是天线宝宝?”

“周老师是叮叮吗?是拉拉?是小波?还是递西?”(叮叮、拉拉、小波、递西分别是天线宝宝的名字)

我摆了个大大的POSE:“大家好,我是拉拉,现在表演开始啦,请看我的节目吧。”说完,我用手按了按标签……(在动画片中,每个天线宝宝的肚子上都有一个电视屏幕,一按按钮,屏幕上便会显示各种节目)

拉拉的节目看完啦,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想看的节目,我不断地变化着角色——叮叮、小波、递西,并邀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表演。

多多说:“周老师,你的拉拉比电视里的拉拉好看!”

牛牛说:“周老师,我喜欢看你跳舞,你就跳递西的舞蹈吧。”

顺顺说:“周老师,你下次穿天线宝宝的衣服,每天给我们表演好吗?”

丫丫说:“周老师,你是大叮叮,我想做个小叮叮。”

“那我想做小拉拉,因为我喜欢拉拉。”

“我们一起来跳舞吧。”小朋友们纷纷站立起来,开始跳天线宝宝的舞蹈。

活动室里充满了浓浓的快乐气氛………

反思

一张普通的标签,在中班孩子们的眼里竟变得如此美丽,这真是诗意的发现!因标签引发的师幼间的对话故事生动而有意味。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如何捕捉并读懂孩子们的诗意行为?我对案例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1.倾听、尊重。教师的倾听是一种主动的听,倾听的任务是领悟被听者。作为教师的我们,与孩子相处时要能倾听、会倾听。倾听,不仅是幼儿需要发展的一种能力,也是教师应该具有的教育技能之一。当孩子把标签表述成各种想象物时,教师听到了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喜欢的动画角色。从幼儿发出的声音中,教师听出了孩子们快乐、喜悦和好奇的情绪。此时教师的倾听听出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欲望和需求。倾听,传递了把孩子当作独立个体尊重、把孩子视作鲜活生命接纳的理念。作为倾听者的教师应设身处地感受和体验幼儿的内心世界,以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来表达对幼儿内心体验的理解。

2.理解、接纳。幼儿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人,有着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教师应尊重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给予充分的理解。首先需要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思维发展的三阶段是:从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性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中班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发展期。幼儿会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事物的联想而进行思维。案例中孩子把面包标签当作了手表、电脑、武器……这是一种联想。孩子的头脑中已有了手表、电脑、武器等事物的表象,并将这些表象与面包标签联系在了一起。这是孩子以自我直接经验为基础的思维表现。面对孩子的联想,教师给予的不是否认,也不是简单的肯定,而是故作惊喜和好奇。此时教师的神情和语气语态传递是对联想的理解和接纳。教师的理解和接纳营造出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孩子敢想敢说。

3.回应、支持。追随着孩子们联想的思维方向,教师不断用语言和孩子们进行着互动。老师好奇地向孩子提出问题:“这是手表吗?”并幽默地称孩子为“先生”,同时教师对孩子的想象给予了欣赏:“小丸子贴上标签,确实美极了。”最后教师给予了肯定:“哇!这可真有意思啊。”教师的每一个神情、每一次言语回应都给了孩子极大的鼓舞。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对自己联想内容的兴趣。教师的好奇、回应是对幼儿行为的支持。好奇,给了孩子快乐和喜悦,更激发了孩子联想的积极性,为后面的想象提供了情感支持。因为有了教师的情感支持,所以孩子们的联想积极而大胆。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索,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只有教师积极地回应、支持,孩子们的表达才会更自主、自由而自我。

4.调整、体味。经历了前期的尊重、接纳和支持后,教师开始转换角色。当教师把标签粘贴到腹部扮演天线宝宝的时,教师的角色开始从支持者、引领者变成了参与者。教师的角色扮演带给孩子莫大的惊喜,这份惊喜拉近了老师与孩子间的距离。教师不断地变化着动画片中的角色,并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着动画片中的情节。此时,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就是一个大孩子,一个俏皮可爱的大伙伴。师幼间建立起了伙伴关系,使得孩子们更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舞蹈,孩子内心的游戏需要得到了充分满足。面对孩子们对教师游戏行为发出的由衷的赞美,教师体味到的是孩子对自己的欣赏、对自己的喜爱。

成长

1.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读懂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追随儿童,这是教师的教育智慧的体现。

2.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做孩子的游戏伙伴。当教师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看到的世界,以孩子的视角去理解孩子的言行时,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游戏伙伴。教师用童心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着童真的趣味,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才能创设出愉快宽松的氛围。这需要教师敢于放下权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平视的眼光看孩子行为,努力做孩子喜欢的魅力老师。

3.良好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幼儿获得长足的发展,有利于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师幼互动关系的积极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在一日生活中,现有的师幼互动关系呈现出明显的重规则、多问题,少情感交流等问题。师幼间的互动显得消极与被动。师幼互动关系的背后是教师的教育观,我们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平等、民主、尊重的师幼互动关系,能增进幼儿对老师依恋感和亲近感。“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幼儿表现出对老师的喜欢、崇拜的情感时,教师会从中获得职业幸福感。

猜你喜欢
师幼拉拉标签
关注幼儿日常生活 开展师幼有效互动
拉拉真棒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刺刺拉拉的魔术贴
拉拉勾,吃糖豆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短耳兔拉拉
师幼互动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