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班干部“权力”任性加把锁

2016-02-15 09:01杜明峰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德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班干部权力班级

文 _ 杜明峰(华东师范大学)

给班干部“权力”任性加把锁

文 _ 杜明峰(华东师范大学)

前不久,《安徽商报》爆出一则新闻——安徽某小学一个班的副班长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力”,勒索没有完成作业的几个学生,不给钱检查就无法通过,甚至逼迫他们吃屎喝尿。这几个学生敢怒不敢言,无奈之下只能从家里偷钱向副班长“进贡”。

由此联想到此前有关“班干部制度造就权力奴隶”的报道。据称,某学校一个年级中竟然有九成学生热衷当班干部。学生为了当上班干部,甚至“动员”家长出面请老师“照顾照顾”。“跑官风”吹进了学校,班级似乎成了“官场”,而班干部俨然成了“官僚”。

班干部手中总是有一定“权力”的。班干部的“权力”,来自班主任的授予。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颁布的《中等学校学生会组织条例》就对班主任领导下的“班会委员会”的产生、性质与职责作了明确规定;1979年我国建立班主任制度之后,更是强调了班主任对班级组织和班干部的“包办”管理职能。因此,无论班主任工作如何改变,班级组织如何变迁,以班主任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在班干部的遴选和培养上具有重要影响。正是因为班主任总会把一些权力下放给班干部,于是一些班干部开始“狐假虎威”起来。所以有人分析上述新闻事件,认为是班干部制度结的恶果。

实际上,即便是班干部制度“制造”了“权力”,可如果这种“权力” 行使正当、获取“合法”,那么“学生被逼吃屎喝尿”的恶劣事件恐怕也就不会发生。无论如何,一个人或集团利用手中的特权逼迫另一个人或集团做如此践踏人格的事情,这即使在成人世界也属恶劣,更何况还发生在以培养人为目标的学校之中!公众对于班干部“滥用权力”的批评,对于学生热衷当班干部的批评,与其说是对班干部制度的否定,不如说是对“逼吃屎喝尿”“跑官风”的义愤。错不在班干部制度,我们要反思的应该是班干部“权力” 行使的正当性、获取的“合法性”。

学校本身肩负着为学生提供公共生活的责任,应该教给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参与学校和班级民主管理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融入班级公共生活,学习并掌握足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并在公共生活中能够有效参与民主决策,这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成人要完全从学生的世界退出。阿伦特曾经批评,儿童的公共生活并非真正的公共生活,而只是某种伪装,但它对儿童的杀伤力却是同样的——在这种公共生活中,如果老师不能做他的权威,那么孩子就会更严重地顺从他自己的群体,而在特定的情况下,同龄群体会成为他的最高权威。儿童群体的权威总是要比最严厉的个人权威都来得强大和专横。因此,在缺少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儿童并没有能力也没有权利建立他们自己的公共意见,即便是做出了某种公共意见,这样的意见对其他儿童而言也是强大而专横的。所以,班主任把权力授予班干部而不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这对班级而言是一种教育危机。这是班干部让其他学生“吃屎喝尿”的重要原因。

学校处于家庭和社会(公共领域)之间,起着一种过渡作用。学校教育既要采取和继续儿童在家里已经熟悉的活动,又要把现实社会生活简化,因此,要确保儿童不受干扰地成长,本质上需要一个封闭环境。杜威强调学校教育必须为儿童呈现一种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简化之后的生活,阿伦特从公共领域的视角强调学校教育的过渡作用,沃尔泽基于分配正义的视角强调了学校、教师和思想作为一组独立于其他诸物品的重要性。尽管他们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强调了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和社会的独立性。只有维持这种对外的独立性或自主性,学校才能与外部的各种社会力量保持适当的距离,教师们也才能不受直接形式的外界压力的影响,而只需要按照教育性原则教授每位学生,尽他们所能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不用考虑学生们的社会出身。这就坚守了学校的过程正义。也就是说,如果学校能够坚守住“封闭性”这个屏障,那么发生在班干部中的所谓“买官风”“助选风”就不可能发生。换言之,社会结构的分化和成层也就不会“理所当然”地在学校过程中复制。当然,学校又不能完全脱离社会,必须把接受教育的儿童视为社会成员予以教导和关怀,使儿童能够明智地认识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并实现它们。因此,学校这种独立性或自主性又是相对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坚持教师(班主任)的权威。尽管我们并不否认民主管理在学校生活中的意义,但是教师的权威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现实教育实践中,坚守班主任“包办制”并不一定是坏事,而坚持班级民主管理、学生自治也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好事,关键要看它存在的语境,任何脱离了对学生负责的教育活动都不是真正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责任就是维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性。同时,教师是促成平等的关键,促成平等的手段一个表现在教育物品的分配上,这种分配不应该是垄断性质的,不能是一种物品的获得以另一种物品获得为前提,而应该坚持物品社会意义的多元建构和分配方式。更具体地说,在班干部的分配上应该坚持班干部社会意义的多元建构及其分配,至少应该坚守班干部的教育性原则。教师首先是教育者,其次才是管理者。坚守班干部工作的教育性,其根本要义是班干部要在这一岗位上得到锻炼,服务同学,获得成长,让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与其他学生一道,获得作为未来公民参与公共生活的知识和美德。因此,教师对学校中各种物品的分配,不应该听从家长的“照顾”要求,应当更多地看其是否有助于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获得优良品德。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还要注重指导工作。指导就是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和方法。譬如这一事件中的班干部,如果班主任和其他教师对他们进行过指导,可能也就不会发生类似事情了。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班干部权力班级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竞选班干部
竞选班干部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
班干部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