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16-02-15 06:39薛炬君陈曦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脑缺血脑血管

薛炬君 陈曦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薛炬君陈曦

目的 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医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另选取60例同期健康人群,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结果 在脑缺血组病人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18.02±5.14)μmol/L,对照组则为(12.12±3.32)μmol/L,在脑缺血组的病人中,男性的结果较之于女性显著更高,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比较显著。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

在近些年来,同型半胱氨酸形成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众多神经系统疾病中,脑血管疾病十分常见,且具有多发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几率则更高,危险因素主要包含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疾病是因为脑血管堵塞、血管狭窄等情况导致的血流不通或者供血不足,从而出现了脑功能异常,临床表现多为头疼、四肢麻木等神经性的疼痛[1-3]。本文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医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脑缺血组有男39位,女21位,年龄21~91岁,平均年龄为(36.3±11.3)岁,上述60例病人均经过脑颅CT、MRI排出急性期梗死、脑内存在液化病灶,并经过仪器检测,完全符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4~89岁,平均年龄为(35.6±12.1)岁,上述60例健康人群均排除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感染性疾病、严重器质性病变者。上述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上述120位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对肘部静脉血4 ml于抗凝管当中,在离心机当中使用2 500~3 000 r/min离心5 min,将血清进行分离,保存到-80℃的冰箱当中进行冷冻,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于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进行测定

2 结果

2.1两组血清Hcy情况对比

在脑缺血组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为(18.02±5.14)μmol/L,对照组的则为(12.12±3.32)μmol/L,两组差异比较显著,并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同性别研究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情况对比

在脑缺血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9.98±6.34)μmol/L,女性患者为(14.3±3.23)μmol/L;在正常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中,男性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2.43± 3.9)μmol/L,女性为(11.1±3.34)μmol/L。在脑缺血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Hcy水平高于女性患者,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的研究对象中,男女之间所产生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相关研究结果证实,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能够刺激凝血因子Ⅻ、Ⅴ,并抑制其活性,对肝素的合成起到阻碍作用,显著降低其抗凝效果,同型半胱氨酸通过对血栓调节蛋白进行抑制,降低蛋白C活性,进而对Ⅴa因子的灭活效果产生危害,且其能够提高LP(a)和纤维蛋白之间的联系,防止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产生作用,降低纤溶效果,进而产生血栓[7-8]。高同型半胱氨酸能够显著增生动脉平滑肌细胞,并提高脂蛋白的氧化效果,形成泡沫细胞,进而出现血管壁增厚与粥样硬化斑块现象。

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显示,脑缺血组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比对照组高,男性患者的Hcy水平高于女性患者,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中,男女之间所产生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和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同型半胱氨酸的有害效果在初期阶段主要由产生动脉硬化而出现的,由此则可证明同型半胱氨酸的上升和小血管病之间相关。

综上所述,同型半胱氨酸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比较显著,应密切监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并对患者今后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杨峰. 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1):78-79.

[2]高元杰.B族维生素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8):2233-2234.

[3]杨延芳. 饮酒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影响[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1):30-32.

[4]石炎川.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2):165-167.

[5]杨琪.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CY水平对治疗的影响[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8):4098-4100.

[6]宋荣海. 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脂蛋白(A)联合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159-160.

[7]崔佳音.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40-41.

[8]谭兴文,胡轶虹,戴绘,等. 急性脑梗死干预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的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3):184-186.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with the Level of Homocysteine

XUE Jujun CHEN Xi Department of Geriatric Neurology,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6,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 of homocysteine and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Our hospit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60 healthy people, then select 60 over the same period, concentration of homocystein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cerebral ischemia group patients, serum homocysteine for( 18.02±5.14) μmol / L, control group patients for( 12.12±3.32) μmol/L, in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nd the results of men compared to wom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compared the two groups exis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homocysteine and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significant.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omocysteine, Correlation

R743.31

A

1674-9308(2016)14-0077-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14.050

黑龙江省医院老年神经内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1.3观察标准

对病人的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进行计算,并且需要统计病人有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影响病人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的影响因素,并和正常人进行对比[4-6]。同型半胱氨酸为(3~20)μmol/L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20 μmol/L定义为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脑缺血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S-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对辐射诱导小鼠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