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与临床治疗措施

2016-02-15 06:39李国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14期
关键词:疱疹口病皮疹

李国峰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与临床治疗措施

李国峰

目的 探析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与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观察对其进行早期识别诊断治疗的效果。结果 患儿治愈率92.5%,好转率5.0%。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该尽早接受治疗,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治疗效果

手足口病是因为受到了肠道病毒感染而出疹的疾病,是急性传染病,患儿会出现发热等临床症状[1]。春夏季是全年高发季节,主要发病群体是婴幼儿。该疾病预后效果比较理想,大部分都能够痊愈,可是有并发症存在,比如脑膜炎、肺水肿等等,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者,并发症几率较高,所以还是危害性比较大的一种疾病[2]。此次我院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探讨分析,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选取了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研究,患者符合此次研究标准,其中有男23例,女17例,年龄5个月~7岁,平均年龄(1.9±0.5)岁。患儿都是发病急和发热等症状,其中口腔黏膜有疱疹存在的有5例患儿,这些患儿的臀部和手、足等部位也存在疱疹、丘疹,有8例患儿的丘疹位于单一部位,同时伴随食欲不振、咳嗽、流涕等症状,存在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有27例,有 22例患儿同时存在呼吸系统症状,有18例患儿存在消化系统症状。

1.2治疗方法

患儿必须采取隔离措施,并保持清淡的饮食,有规律的护理口腔与皮肤,保持3次/d的频率。如果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的症状,要及时采取药物与物理降温措施;如果发生肌阵挛、抽搐、惊吓等情况,需要马上给予镇静止惊,并按照规定要求给氧。同时给予患儿甘露醇(国药准字:H20123452),剂量为1.0 g/(kg·次),每间隔4~6 h给药一次,若有需要还要给予患儿速尿剂;给予患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国药准字:S20083043),总量是2 g/kg,分2 d用药;给予患儿甲基泼尼松龙(国药准字:H37020648),剂量为(1~2)mg/(kg·d),如果患儿病情表现较为凶险,而且发展较快,需要增加剂量,患儿3 d内用量(10~20)mg/(kg·d)。待患儿血压稳定后,可采取抬高患儿头肩15°~30°,并留置导尿管与胃管,给予患儿多巴胺、抗病毒、抗生素、胰岛素等药物,以减少患儿胃酸的分泌量,促进患儿体内环境的稳定性,保护患儿脏器功能。必要时,需给予患儿机械通气治疗,通过压力控制通气与A/C给予患儿支持治疗,参数设置如下:PIP(吸气峰压)在15~30 mm H2O,氧浓度是40%~100%,PEEP设置为4~20 cm H2O,频率控制在20~40次/min,呼吸比是1:1.5或者是1:2.0。

1.3疗效判断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主要症状、体征(发热、口腔溃疡、皮疹)消失时间,评定疗效:(1)痊愈:用药24 h内退热,皮疹消退且无新皮疹体征出现,未见其他并发症;(2)好转:用药48 h内退热,口腔溃疡及皮疹等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无其他并发症发生;(3)无效:用药7 d后口腔溃疡、高热及疱疹等症状、体征仍然存在。治疗有效率=(痊愈+好转)/病例数×100%。

2 结果

4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治疗后,37例患儿治愈,治愈率92.5%,2例患儿好转,好转率5.0%,有1例死亡病例,死亡率是2.5%,患儿的发热时间平均(5.2±0.6)d,皮疹时间平均(4.9±0.7)d,有2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平均(4.3±0.7)d。所有患儿平均住院(9.8±1.2)d。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类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侯群。其主要临床特点表现具有多样性,大部分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发热,同时在手、足、口腔、臀部及膝部等部位出现丘疹、疱疹等症状。一般病情较轻,预后效果比较好。少数患者会引起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引起肺水肿、心肌炎、脑炎、弛缓性麻痹等症状。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进展危急从而导致发生死亡现象。

手足口病是学龄前儿童的高发疾病,该疾病具有潜伏期,通常是3~5 d,患儿的手足、口、臀等部位会有疱疹出现,而且初期患儿会有食欲不振,发热等表现,2 d左右就会在口腔、齿龈等处出现小水泡,逐渐溃烂[3-6]。对该疾病的初期认识非常重要,早期接受积极的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防止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避免了循环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初期诊断要求医务人员熟悉该疾病,准确掌握诊断标准,通过对患儿进行观察,并结合实验室诊断来进行诊断[7-8]。临床中治疗时使用丙种球蛋白,可以增强免疫力,发挥免疫抑制作用,防止患儿脑部受到损伤。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可以杀灭炎性细胞,改善血浆胶体渗透压,让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此次研究中本,37例患儿治愈,治愈率92.5%,2例患儿好转,好转率5.0%,有1例死亡病例,死亡率是2.5%,患儿的发热时间平均(5.2±0.6)d,皮疹时间平均(4.9±0.7)d,患儿平均住院(9.8±1.2)d。该结果与以往的研究报道相符合。

[1]邢彩英,徐兵,蔡娟,等.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7):735-736.

[2]伍红健,伍立明. 静脉免疫球蛋白联合热毒宁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 北方药学,2016,13(3):65-66.

[3]乔国昱,何亚萍,杜潘艳,等. CoxAl6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变化的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5):553-555.

[4]孙裕平,马少春,蒋玉红,等. 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5):554-556.

[5]曹银光,孙爱霞,胡艳军,等. 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实验室预警指标分析[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5):956-957.

[6]翁秀凤,颜兰娣. 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识别及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193-194.

[7]吴俊超,邓杰,刘军民,等. 重症手足口病危象的早期识别与管理[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1):890-892.

[8]陈程,刘映霞,杨桂林,等.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的重症手足口病相关基因研究[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6,10(1):26-30.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Clinical Treatment of Severe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LI Guofeng Hepatitis Department,Daqing Second Hospital,Heilongjiang Province, Daqing Heilongjiang 163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Methods 40 cases of sever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e effect of early identification and diagnosi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cure rate was 92.5% and the improvement rate was 5.0%.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severe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should be treated as early as possible, early diagnosis is very important, otherwise there will be lifethreatening.

Sever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arly identification,Treatment effect

R725.1

A

1674-9308(2016)14-0138-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14.094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肝炎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0

总而言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危急,临床中应该要尽早诊断和治疗,防止患儿多系统受损,挽救患儿的生命,降低患儿死亡率和并发症几率。

猜你喜欢
疱疹口病皮疹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