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传统教育与微课教学的思考

2016-02-15 13:22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微课

仲 毅



“互联网+教育”环境下传统教育与微课教学的思考

仲 毅

摘 要: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下,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学习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为例,阐述在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背景下对微课教学方式的思考,微课对教师、学生以及整个教育行业发展的影响,微课的优势和弊端,以及对应现阶段微课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微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与以前相比有了极大的拓宽。在这个背景下,传统封闭的灌输式课堂教育逐渐显现出一些不足和弊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这些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其优势日益显现,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广泛好评。

一、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在互联网和各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中微课以短小精悍、见微知著、以小见大等多种优势特点受到广大一线学校授课教师的青睐,很多青年教师把微课作为在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方法加以推广使用。

关于微课的定义有很多。微课,从字面来理解就是教学课堂进行精华压缩的微型化处理。微课大多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是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科的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是多种教育资源的有机组合,其特点是情景化、形式多样,运用灵活。现在,多以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微课最高境界就是让学习者“秒懂”,课堂上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微课视频模型生动直观地表达出来,弥补学生抽象思维的不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实现高效学习。

无论微课定义如何,大家共同认同微课具有以下特点:时间短小、内容精致,一般是5~10分钟的视频,含动画、音频或PPT;主题明确,一般是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使用灵活,既可在课堂上教学使用,也可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

二、微课学习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势

在我国,目前大部分学校教育依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以教学大纲中罗列的知识点的传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这一封闭空间里单方向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基础不同,接受知识能力不同,理解的程度也不同,学生属于被动学习。有时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一时间听不懂的问题,但是由于是单向的灌输式教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完全照顾到每个学生,学生无法像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那样,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停下来,反复研究直至完全理解,这样的后果是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在某些学科的学习障碍越积累越多,逐渐形成薄弱的学科,并进而可能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微课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碎片化的学习形式,可以让学生灵活自主地掌握学习时间和学习次数。微课中以知识点为内容的讲解,使得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更有发挥潜力,微课中集中知识点的学习与课下利于碎片时间进行零存整取的学习方式结合,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性学习。对学生而言,微课的学习相对于课堂紧张集中的灌输式学习环境,氛围更加轻松,时间安排上更加灵活,这种碎片化自主学习的趋势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符合互联网时代学习碎片化的需要。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微课将成为高效课堂和学生课下自学的有力工具,甚至会出现微课的“私人定制”,分析利用大数据,针对某一地区学校学生集中反映某个难懂的知识点,由该地区教育部门牵头优秀教师进行微课的制作,以便帮助学生更快更轻松地学习。

三、微课的发展对传统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意义

微课的发展对教师、学生以及教育行业本身都具有积极意义。

1.微课对教师的促进提高

(1)微课要求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将一个重难点的知识点讲述清楚,让学生看懂学会,对微课里讲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关键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要求较高。从微课的策划方案开始,到微课内容设计制作、反馈效果的追踪探讨,微课制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大量细致地工作。所以,微课的制作过程对教师来讲也是一个自我提升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学习过程。

(2)帮助每个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资源体系。制作优秀的微课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几分钟的微课里要求教师把知识点给学生讲解明白,教师必须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拿来使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3)促进了教师对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微课制作过程中,必须掌握诸如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资源信息资料的查询收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课件、电脑排版设计能力等计算机技能,逐步培养了具备较高互联网技术水平的现代教师群体,提升了我国广大教师的整体计算机水平。

2.微课对学生学习的促进

(1)相对于课堂上由教师主导的单向式教学,微课体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学会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无线网的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微课学习和在线讨论,而这样的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微课是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讲解一个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带有明确目标进行学习,必须在这几分钟里集中精力,深度思考。整个微课学习过程是一个高度集中化的思维训练过程,可以对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反复学习,实现了高效学习,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

3.微课对教育资源的充实和对教育发展的促进

(1)提升了我国的教育资源储备质量。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的初期,课堂实录曾经风靡一时,然而课堂实录是完整的录下教师整堂课的视频,时间长,内容杂乱,干扰因素较多,学生反映无法集中精力观看课堂实录视频,实际效果不尽人意。微课不但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随着越来越多优秀的微课制作出来,极大的充实了教育资源储备。

(2)增强了教育行业的开放交流,让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全民教育学习中。随着微课的普及,要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内容仅仅靠教师个人能力水平难以突破瓶颈,必然引入更多专业的第三方专业制作力量,进行前期的脚本编写,现场录制到后期的剪辑、渲染、编码制作,从而提高微课的效果和价值,促进了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发展。

四、目前微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微课对教师、学生以及教育行业的发展有许多优势,但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之处。与传统的系统性课堂教学计划相比,微课与微课之间缺乏关联性,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行业内尚缺乏统一的微课制作标准,造成了微课制作好之后不便于统一集成管理和共享。

从笔者了解到的国内各个地区组织的微课大赛及一线教师教学时使用的微课情况来看,目前微课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缺少精品微课 师生互动效率低

与一线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对微课选题的策划和设计还缺乏重视,对微课制作的应用环境、使用途径、观看方式缺乏全面的考虑,个别教师甚至以为课堂上使用的PPT课件录制成视频就是微课了,做出的微课仅仅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部分微课表现形式单一,缺乏知识点的交互式练习以及课后的及时反馈。造成了微课的实际价值大打折扣。

(2)缺乏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和学习反馈机制

目前,国内的微课平台与国外的可汗学院、TED等具有代表性的微课学习平台相比无论是在用户体验还是个性化的服务设计理念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国内的在线学习微课平台目前仅仅在大数据方面进行归纳总结,而在对每一个个体的学习者进行记录、跟踪、识别、个性化分析诊断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缺少对个人学习者进行精准的学习资源推送和个性化学习指导建议,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服务,学生也无法根据学习记录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学习。缺少学习交流设计理念和协同学习的有效整合和嵌入,从而难以支撑学习者进行持续性的学习,难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难以构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

(3)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缺少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微课的学习缺少了教师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交流,学生作为具有感情的个体而言,课堂上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给学生莫大的鼓励,教师课下对学生的关怀交流,进而在情感交流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这些是互联网时代只是面对屏幕的微课所无法做到的。

五、对目前国内微课的建议

1.加强交流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从观念上改变微课就是简单的教育资源展示和灌输教育的思维,微课不是冷冰冰的屏幕视频播放,要将微课学习过程提升为交流学习模式的建造。发挥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引导交流作用,让教师通过微课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互动和学习交流,对交流和学习笔记中有价值的观点进行整理提炼,形成学习简报,通过平台分享给所有的学生。鼓励全体学生和教师一起积极参与微课建设以及交流,形成良好的交流式学习环境。

2.建立及时反馈机制

及时的反馈机制是检测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就像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和单元考试一样,在微课学习平台上根据微课内容,设置几个选择题,测试学习效果,系统自动评分,并且根据结果推送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建议。或者让学生通过社交网络的形式进行(如微信学习群、QQ学习小组)交流式学习,一个知识点让每个学生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交流讨论每个学生的理解。或者像社区板块的模式,在每个微课下由专业教师提出几个问题,让每一名学习者根据问题写出简短的微博式学习日志,让同一学习小组的学习者之间互相交流评判彼此的学习日志。以上这些及时反馈机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六、结束语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还没有哪一个虚拟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或技术本身就能够带来成功的数字化学习,微课也是如此。要达到优良的学习效果还是必须有人为的因素进行支持,必须有专业的教师进行学科教学设计和制作微课内容。要有科学教学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和学习指导。从目前的教育发展来看,属于传统课堂式教学模式依然会长期存在,并且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只有教师充分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传统学校与课堂优秀自律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与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相结合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微课作为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只有与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达到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微课[EB/OL].http://www.cnweike.cn.

[2] 教育部第二届中国微课大赛评审标准[EB/OL]. http://dasai.cnweike.cn/index.php?r=default/ standard.

[3] 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4] 赵艳.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J].计算机软件与应用,2013(19):132-134.

[5] 刘东梅.在线教育二十年: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J].互联网经济,2015(7):90-97.

[6] 耿才华.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差异性分析[J].攀登,2008,27(6):157-160.

[7] 李志民.互联网与教育的未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16.

[8] 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4):56-62.

作者信息

仲毅,本科,中级职称。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250000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