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016-02-15 16:01刘玉刚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语文

◆刘玉刚

(唐山市丰润区小张各庄镇小张各庄小学)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刘玉刚

(唐山市丰润区小张各庄镇小张各庄小学)

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离不开课外阅读。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把课外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手段得到强化。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从营造氛围、推荐书目、赏读引导、示范感染、拓展阅读、展示成果六个方面进行论述。

课外阅读 兴趣 赏读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可见,阅读在一个人一生成长中的作用有多大不言而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外阅读层面上也有了具体的要求,不仅附录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而且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的具体化数字表述也明列其中。可见,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有了制度支撑,理论支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审视当下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课外阅读成了可有可无的点缀,随着年段的递增并逐渐放逐,致使学生的阅读量明显不足,语文素养明显不高。如何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生命绽放的助推器,让书香滋养学生的一生,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是首推不二的选择。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学校文化是窥见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标尺,文化育人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虽然学校各异,学校文化不同,但读书理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意、核心要素。可见无论何种学校文化,创设读书环境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教室楼道大厅设置的随处可见的“读书吧”,供学生课间休息时阅读所用。总之,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营造学生读书的氛围,多种形式向学生们传达读书理念,激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二、推荐目录,激发兴趣

各类媒体的竞相上演、狂轰滥炸下,孩子们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无形中成了潮流的俘虏,盲目崇拜,疯狂追“星”,毫无知识性和教育性可言的书籍占据了孩子们原本纯净的天空。因此,教师是小学生读书的引路人、指南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适宜学生的阅读材料。这样学生的阅读才有针对性,才有兴趣。如低第一学段的学生可以选读一些浅近的童话、儿歌、寓言、小故事,从小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让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从小播下一颗爱的种子。第二学段的学生可以读故事情节比较完整的经典类的儿童文学、科普书籍,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第三学段广泛阅读各类书籍,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已经突破儿童文学的范畴,让学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体验人生各种丰富情感,同时他们也开始有了对人生和自我的深度思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比较发现,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国家九五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编委、北京清华大学附小副校长窦桂梅老师为孩子们列出了推荐书单比较适合阅读。开列的78本图书中,形式上既有必读书目又有选读书目;内容上涵盖中外古今、天文地理,是窦老师为我们奉献的又一智慧结晶。老师可以从网上搜索并下载这些书目,供学生参考阅读。诚然,学生有异,要因材施教,教师提供的阅读书目只做参考,学生在实际的课外阅读中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以期实现课外阅读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三、赏读引导,激发兴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书籍卷帙浩繁,如何择其重点为我所用是一门学问。教学实践中,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供学生赏读——或读或品或记,不失为一种良策。

1.择一篇(一段)短文,感受语言之美,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从经典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篇或一段,通过配乐范读、录音朗读、学生赛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如朱自清笔下的《春》,可以选择文章的第二、三两段供学生赏读,一个个辞藻被朱自清驱遣的那么富有活力,语言之美绘就的一幅春草图、春花图跃然纸上,让读者美不胜收,激发阅读的兴趣。

2.品词析句,领悟涵义之美,激发阅读兴趣

浏览一篇文章后,总有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深深打动你,让你回味无穷,至今难忘。如课外读物《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着头巾”。学生朗读后,感悟发现“歪”字用得传神,写出了洪教头蛮横无礼的形象,一个字就准确生动地表现出了人物的性格,不得不感叹作者运用语言的功力,领悟到其中的涵义,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3.摘录词句,背诵佳作,激发阅读兴趣

学会表达,学会运用是语文教学目标,读而不用,读而不记是学习语文的大忌。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可以通过摘抄好词佳句、背诵名篇佳作等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朗读欣赏优美文章,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示范感染,激发兴趣

在推进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做课外阅读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与学生同读书共成长,不断丰富阅历,增加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支撑自己教学的底气,让课堂充满灵气。如《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中的古诗文,教师首先背诵,在学生熟背之后,一起讲讲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巩固阅读成果,我们定期组织佳句赏析、古诗朗诵等活动,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五、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通过课内阅读逐渐向课外阅读延伸,实现拓展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以下三种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以一课带动一本书的阅读

如学习了《景阳冈》一文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四大名著的之一的《水浒传》,去进一步了解武松的其人其事,对武松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对水浒传也有了初步的阅读感受。同样的还有很多,比如学了《猴王出世》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读《西游记》,等等。

2.以一个主题为内容的拓展性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历史文物”为主题。三篇课文中,《长城》的宏伟壮观、《颐和园》的美不胜收、《秦兵马俑》的鬼斧神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完本单元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课外搜集、查找有关以“历史文物”主题的其他文章,进行拓展性阅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3.以一位优秀人物带动其历史阶段作品的阅读

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一些人物的伟大事迹定格为历史,成为后人敬仰的英雄。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材中的一位人物形象,去引导学生阅读在同一历史时期表现其他人物的文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学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发生在晋察冀根据地上其他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比如《雨来》《抗日英雄王大林》等。

4.以一位作者带动其另外作品的阅读

语文教材中不乏大家名篇。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由作者引出其他作品,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如学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一文后,教师可以围绕鲁迅先生来组织读物,去读他的其它作品:如《故乡》《阿Q正传》等。

六、展示成果,激发兴趣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进程中,教师应该有计划组织一些课外阅读成果展示的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比如,“读书交流会”“讲故事比赛”“好书伴我行”演讲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孟昭新.引领学生走入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J].学周刊,2011,(03).

[2]卞爱丽.课外阅读指导浅析[J].语文学刊,2011,(13).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