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016-02-15 16:01卢圣杰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小明数学知识生活化

◆卢圣杰

(山东省济南市万德镇中心小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卢圣杰

(山东省济南市万德镇中心小学)

小学阶段的学习属于启蒙学习,对学生后期延续性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是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用来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数学生活化,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拉近学会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具体应从四个方面进行着手。

小学数学 生活化 生活情境

一、改变教学方法,设计生活情境

据调查显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并且对数学产生厌恶的情绪。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因此,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知识讲解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设计生活情境来引入新课学习,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捕捉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利用身边的事例来辅助教学。比如,在讲解新课“循环小数”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放一段关于春夏秋冬的景物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四季的不断变化,循环往复,从而能够初步理解“循环”的内涵,再进行导入新课“循环小数”概念方面的知识。通过创设循环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对“周长与面积与关系”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上可设置这样的情景:先给每位学生分20根火柴,让他们动手摆出各种形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逐渐让学生得出多边形的长宽之间的差距越大面积越小,多边形变数越小面积就越小等结论。通过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情景,从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逐渐触摸到新课的相关知识点,从而在新课的学习上更加得心应手。

再如,学习“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教学情景,“小明身上一共有165元钱,他在商店买一双鞋,需要付给营业员93元钱,在买完鞋之后,小明身上还有多少钱?”在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之后,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在付钱时,小明直接给营业员100元钱,这时小明身上剩余多少钱?”学生计算出来后,再进一步提问:“营业员应该找多少钱给小明?”此时他身上一共有多少钱?”教师通过设置这样的情景,更够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转变语言方式,运用生活语言

与小学语文学科相比,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概念性,因此,一般来说数学课堂远不及语文课堂的生动活泼,无法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据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能力,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心理发展特点作为自己教学的导向,然后将数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快更深入地理解以及掌握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在讲授方程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老师家里养了一些小鸡以及小猪,可是老师忘了它们各有多少只,只是记得它们的头一共12个,脚一共30只,那么,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老师计算出来吗?”刚说完这个问题,学生就开始积极地动脑筋,纷纷站起来说他们的解题方法。教师对他们的回答进行及时的点评,并且逐渐导入方程这个知识点。此外教师可以适时的进一步引导:“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在饲养小猪和小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可以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哦。”教师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它与生活息息相关。

再如,在数学教学中讲解“分类”这一概念时,如果教师只是就字面的意思进行解释,而不是运用一定的生活事例来进行讲解,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教师进行引导性的提问:“平时你们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大家留意到超市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呢?”这时学生肯定都说超市里有:青菜、水果、大米、衣服、卫生纸、铅笔,等等。教师再适时引导:“大家都说的非常全面,可见在生活中都是一个有心人,可是刚刚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东西,那是属于哪一类呢?怎么样将这些东西进行归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分类”。通过采取生活语言进行讲解概念性的数学知识,更易于学生接受,并且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

三、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过程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教学中逐渐运用到一些高新的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概念性的数学知识,运用生动有趣的图像或者事例来进行阐释。因此,网络技术逐渐发展为教学工作中有利的辅助性的手段。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数学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比如,学习“对称图形”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找一找生活哪些物品是对称的,在学生己所能及找出一些物品之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物品,如课本、黑板、飞机等,让学生进行观察、想象、总结,对称物体有什么样的特点,并能够将对称物体的对称中心点找出来。这样将抽象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更易于学生接受。

从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看,数学知识是较为复杂的,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接受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多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恐惧或者厌恶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环节,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小游戏,将数学与生活小游戏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游戏只掌握知识。比如,在“对称图形”学习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教学环节“你问我答”,让学生进行两两组合,一人随机说出一个物品,另外一个人进行判断。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对称图像有一个更加清晰地了解。在学习概率的时候,可以设计抛硬币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摸索出规律。在教学中将数学学习与有关的生活常识有效结合,从而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添加生活化的实践环节,实现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归根结底是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贯彻这样的教学理念,数学知识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用其解决现实生活问题。

比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先组织学生猜猜身高、课桌、书、粉笔、黑板等量体的长度,再让学生运用工具去验证刚刚的猜想,从而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运用于生活。再如,学生在学习了统计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统计家门口的车流量。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家餐桌的面积。这种方式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且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够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比如,在数学日记中有学生写到“今天,我跟妈妈去衣服店买衣服,我们选中了一件衣服,那位阿姨说要160元,我和妈妈跟她砍价,终于我们用130元钱将那件衣服买了下来,一下子便宜30元钱了呢。160-130=30。”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清晰的而了解到他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且感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五、总结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是与生活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

[1]张洪梅.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42.

[2]付雪梅.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探究[J].求知导刊,2014,(09):24.

猜你喜欢
小明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小明照相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