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数学课堂教学感悟

2016-02-15 16:01王汝晋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思维评价

◆王汝晋

(甘肃省景泰县第四中学)

构建和谐课堂教学,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数学课堂教学感悟

◆王汝晋

(甘肃省景泰县第四中学)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为了营造充满动感和活力四射的高效课堂,审视杜郎口中学和洋思中学等名校的教学模式,不难发现,这里隐含着一个关键词——合作,这种合作是一种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可以说是构建高效学习的首要条件。

课堂教学 自由 合作 探索 反思

一、注重构建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是保证合作学习的关键

课堂不是无情物,有情有趣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教学,创设一种情景、一种氛围、一种能使师生忘我投入到那种愉快地体验和探索之中的活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一体的课堂氛围。这时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传受者,学生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师生共同畅游于知识的探索与收获中,整个课堂没有等级,只有平等、和谐的心灵相通。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在于课堂上的发号施令,而主要体现在这种氛围的构建与生成上。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我们的课堂为什么始终难以成为孩子们求知的乐园,我认为最主要的一条就是课堂限制太多,让学生课堂自由这个“度”教师把握的不好,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令我感受很深。他说:“研究问题的神圣的好奇心这株幼苗,除了需要鼓励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的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强观察力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根据课堂教学的经验,课堂上教师使用的强制手段愈少,给学生的自由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愈高。反之,增加诸多限制,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当然教师绝对不能放纵学生课堂上不规范的行为,包括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种种表现等。

二、优化组建合作小组,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如何发挥每个学生个性特长与群体合作,优势互补的功效,关键是优化组建合作小组。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成绩、能力差异优化组合。小组人数通常4-6人,以4人最佳(优生一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一名)。按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大小进行合理搭配,并选好组长,组长分为常任组长和轮值组长。常任组长总负责,并管理轮值组长的轮换工作。轮值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研究,确定小组讨论成果的汇报对象,组织合作学习时的纪律。当然,常任组长也可以轮换,使不同层面的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能促进竞争。另外,组内还要选出记录员,负责把本组经过讨论达到的共识内容记录下来。通过这样的小组分工既便于同伴间的合作,又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相互学习、讨论、切磋、交流,优等生能得到充分的施展,中等生能得到锻炼,学困生也能得到启迪和帮助,使信息资源共通,成功喜悦共享。这种动态的思维、智慧的火花,难道说不是我们追求的梦想课堂吗?

三、注意培养学生广泛参与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任何学习方式的实施,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合作学习更需要学生具有广泛的参与意识,它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在合作学习中最容易出现一些假象,看似每位学生都共同探究,而其中经常会出现浑水摸鱼的学生。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些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当中,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参与合作学习。在参与中要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达到优生积极参与,中等生乐于参与,学困生能参与爱参与的效果,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参与中找到方法、乐趣。教师如何构建学生乐于参与的环境呢?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创设参与的自由空间,一是位置的自由。每月或每周,允许学生自由组合,这也是课堂上民主的体现,位置的自由不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伴随的却是心灵的自由,也是学生最渴望的,学生身体在“动”思维也更在“动”。二是思维的自由、语言的自由。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广阔的思维空间,点拨要有,但一定找到合适的时机,精辟些。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多编制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少一些机械性的训练,多一些思考、交流和探索,形成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和局面,让学生投入到激烈的争辩和讨论中,在自由的言论中放飞思维的翅膀。

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合作学习是集体行为,但是与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的智慧是狭窄的,多人的智慧是宽广的。因此,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合作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基础,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学中缺少独立思考的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间的交流活动中,对学生的见解有明显错误时,教师要撑住气,而不是出现各种问题时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在群体交流与讨论中让学生自我鉴别,真正逼近问题实质,总结规律与思想方法。

五、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倾听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中合作学习更多地表现形式应该是语言的交流,小组成员通过语言的表述,将自己的思维与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已达到思维的共鸣。要有意识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起初可能是困难的,这时不妨让学生先自己说,怎么想就怎么说。学生在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问题后,再让他们尝试着用规范、严密、有逻辑性的数学语言再讲述一遍。如在教圆锥体积时,让学生总结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有一名同学这样说:“三个同样的圆锥跟这个圆柱一样大。”这显然是不规范的数学语言,在教师的提醒她,这位学生终于完整地说出来了。通过这样反复的强化,能增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信心,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真谛。

六、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个体的竞争意识,由原来的个体评价变为小组间评价,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整个评价的重心由孤立的个人竞争转向小组合作的竞争。评价的对象包括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等。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团队合作、教学成功与不足等几个方面。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学生评、教师评、同学互评、组间互评等。

七、及时反思,达到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及时反思,调整教学模式,调整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调整学习小组成员的组合等,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达到课堂的高效。因为在活动、合作探索、交流展示过程中学生形成的知识与思维方法,最终是需要经过学生的积极反思而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与自己的思想方法。虽然在整个过程中都会伴随着学生的自我反思,但这是一种自发的反思,而且不同学生之间反思的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为此,需要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与总结,达到认知的深化,在反思中发现的新问题又可以深入进行探究或延伸。学生的自我反思还会延伸到课外。如写反思日记,通过让学生写反思日记,记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挫折与成功,记下思路产生与交流过程中的体会,学生通过反思,理清了思路,优化了思维,而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学生的反思日记,更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状态,这又为进一步的活动与教学的设计提供了依据,从而形成一个循环上升的动态机制。

综上所述,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是教师追求的“教学梦”。但是,真正做到课堂中有效的合作学习还真不容易,通过系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组织、引导的作用,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思维评价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