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生命意识 遇见课堂精彩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纪实

2016-02-15 22:09陈光斌
中学语文 2016年21期
关键词:建康辛弃疾典故

陈光斌

唤醒生命意识遇见课堂精彩
——《登建康赏心亭》教学纪实

陈光斌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遇见”是一种情怀,当学生与作者在简单的文字中相遇,一旦碰撞出火花,学生的生命意识就得到了唤醒,学习的内驱力自然得以爆发。我们的课堂教学亦如此,教师如果能将学生的学习意识、解读意识唤醒,让学生在自我解读或与同学分享的过程中重构文本,这样的课堂是极其有意义的。

在教学《登建康赏心亭》时,我精心设计的预习作业让我遇见了学生精彩的学习活动。教学前我选了两位喜欢历史的同学对辛弃疾的生平做一个详细的大事年表调查,原想在课堂上由他俩给同学们做一口头展示,以避免我作生硬的补充填鸭。可到上课时,一段精美的微视频将同学们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年代,原来他们撷取了辛弃疾的三个人生片段,用诗性的语言,改编成一首现代诗,在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浑厚的音乐背景中,一位满腔热血的辛弃疾向我们平平仄仄的走来:

公元1140年

一个幼小的生命

诞生在

被金人占领的山东

北宋王朝

你离我竟如此之遥

13年哪

我的心里

装不下

屈辱和痛苦

伐金复国

报仇雪耻

恢复中原

22岁

魂牵梦萦的祖国啊

我来了

起义抗金

南归宋王室

满腔热血

烽火扬州路

可叹

王室衰微

谁让我

仕金官员的后代

谁让我

参加农民起义军

谁让我是

意志坚决的主战派

清秋时节

楚天辽阔

南归12年后

我重返建康

建康

我南归宋王室的首站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到而今

一匹渡江的野马

化成了江南游子

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割不断江北的离愁

挡不住塞北铁骑踏碎千里莺啼

赋尽新词遍尝愁滋味

无人会

登临意

我叹服两位同学的创作力,没想到短短三分钟的小视频,让全班同学对辛弃疾不再陌生而是心生敬佩。

视频结束后两位同学激情的配乐朗诵将课堂带到了一个小高潮。

从同学们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们对两位同学的赞叹,也看到了诗人情感在他们头脑中初步形成。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一段视频,一段朗诵,解决了诗歌教学中的一大主题——情感。

诚然,学生与词人的这种简单“遇见”唤醒了词作本身具有的人格魅力,也唤醒了同学们对诗人的景仰之情。

于是,我倡导全班同学有感情的诵读全词,在诵读中,情感得到交融。我发现这是教学中一个绝好的机会,乘势让事先查典故的同学登台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一张张粗糙的幻灯片让学生了解了张翰、许汜、刘备、桓温等人的事迹,同学们在轻松的学习氛围里对几人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一张醒目的ppt呈现在电子屏幕上:

如果你是诗人,你用这些典故的意图何在?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沉思片刻后,学生争相表达自己的见解:

生:用张翰乐于归隐的典故书写自己有家难回的乡思,以及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

生:许汜谋取私利,不关心国家安危,词人不学也不愿效仿。

生:赞赏刘备的雄才大略,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的决心。

生:用桓温的典故感叹时光流逝,北伐无期。

又一次没想到,学生化难为易,在了解历史文化名人后将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再次融合,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参与性被唤醒,生命的色彩通过文字的魅力得以彰显。

看着他们在轻松的环境里解决学习的难点,我问:“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带领同学们学习这首词?”

短暂的沉寂后同学们跃跃试试,纷纷扮演起老师的角色,纷纷谈起如何对词作做赏析。

有同学说:我会带着同学们从分析动词“献、供、看、拍、会、揾”等词在词中的作用,理解辛弃疾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急切悲愤的情态,进而理解词人的忧愤孤寂之情。

还有同学说:我会带领同学们从词中的典故入手理解“登临意”。

还有同学说,我想让同学们做写作练习,题目是“辛弃疾,我想对你说”,通过“写”促进“思”。

我发现通过“学”唤醒学生写作的冲动,这是教学中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乘势组织学生以“辛弃疾,我想对你说”进行片段练习。几分钟后,一段段优美的文字在教室里飞扬起来,课堂变成了生命的狂欢。40分钟的一节课,学生几乎在学习、交流、探讨、分享成果的过程中进行,我感谢学生的学习活动让我遇见了语文课堂的多元化。

诚然,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忽视了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创造能力,这节课学生在学习中衡量自己的学习成果、优劣以及与同学之间的差距,在学习中自觉的调整学习心态,学习目标,学习的内驱力得到唤醒,他们主动的参与学习,让所有问题在轻松的氛围里得以解决。

学生们所设计的问题或许受我平常教学习惯的影响显得有些模式化,对诗词的创造性解读能力还有所欠缺。但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激情在课堂上得到释放,这是我教学前没有预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兴趣和禀赋,每个人的思维、智力和才能都各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每个人都能取得属于他自己的发展成就。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学生们对词作的理解虽然不是特别的到位,但这给了我一个思考: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要适当放手、敢于放手,在课堂教学导向上要有前瞻性,把学生引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中,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中感受、探索语文的魅力。同时还要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去寻找、发现自身或他人学习的亮点,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云南丽江市古城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建康辛弃疾典故
丹江蓝里望故乡
方一新《建康实录释词》手稿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