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02-15 21:58李春旭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6期
关键词:浅谈初中生习惯

◆李春旭

(吉林市第九中学)

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李春旭

(吉林市第九中学)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过渡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受影响最明显的便是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数学教学为例,在结合自主学习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

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能力 概念 特点

数学学科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公民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也为公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数学学科教育的重要性。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努力获取知识的行为习惯。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该能力呢?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及特点论述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归纳总结了自主学习的概念,以及学生容易陷入的概念误区。

自主与接受是相对词语,而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会通过自主的分析、探究、讨论、归纳、总结,获取知识。

对初中数学而言,自主学习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数学学习内容,总结数学学习方法,并结合自我控制和学习效果评价,及时调整数学学习进度,最终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掌握原有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予以提升。

那么,是不是我们就需要完全抛弃传统的被动接受型学习方法,只依靠自主学习?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依靠自主学习,抛弃被动接受学习是指改变那种“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的倾向,而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学习方式。这是学生以及教师们在提倡自主学习过程中容易陷入的误区之一。

第二个误区在于有的学生把自主学习与自学混为一谈。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能够发挥自身指导作用,而自学则完全强调了学生自身,忽略甚至否定了教师的作用。虽然这两者有相似之处,但是却不能完全等同。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认为,自主学习和自学是有一定差别的,两者不能够完全等同。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性作用不能完全忽略,自主学习是老师的示范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的完美结合。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来讲,自主学习是在学习目标的引导和老师的积极引领下,自主制定数学学习计划、安排数学学习活动、总结数学学习方法,并结合自我控制和学习效果评价,及时地调整学习状态和学习内容,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

其实,围绕着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概念,我们可以将初中数学自主学习的特点概括为三点:主动探究,循序渐进,积极高效。这几点在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体现。

二、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

1.初中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其实都没有强烈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乐于按照教师的引导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很少会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未知领域。而教师也没有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因此,当教师突然引入自主学习理念,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往往会造成一部分学生迷惘而不知所措,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被打乱之后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自主学习理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初中生没有掌握恰当的方法

在笔者随机调查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反映自己自主学习的效率比较低,不能跟上班上其他学生的步伐。通过沟通交流笔者发现,这部分学生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不听教师的指导,完全依靠自己,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这种自主学习恰好陷入了“自主学习=自学”的误区。这部分学生忽略了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完全依靠自身是不对的。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反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就跳过,当问题越攒越多时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些都是学生没有掌握恰当学习方法的表现。

3.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少

其实,在笔者看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最严峻的问题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少之又少。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要在短暂的45分钟教学时间内向学生传递知识。在45分钟内,学生既要听教师讲课,又要有反思总结的时间。而留给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探究的时间就会减少。如何协调好一节课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动教学的时间,是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1.从情感方面入手

亲其师则信其道。平时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用高度的耐心去倾听学生的诉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建立在学习上的自信。在学生遇到困难之后,教师要适当的予以点拨。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教师浓浓的关爱,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学生也能配合教师的工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通过层次的学生都有发现自己见解的机会,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当然,渗透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能够有极大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需要考虑的方面。教师可以从营造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境两方面入手,吊足学生的胃口,让学生进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当学生在相对浓厚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那么便会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究。

2.从课内方面入手

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我们也需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习惯借助图形记忆数学知识;有的学生倾向于用概念解答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善于运用听觉、视觉通道等。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他们有的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的偏爱合作学习,有的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的学习,而且还需要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且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较深的感悟和理解。

在课内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的能力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要求。例如,在开始阶段,学生要具备五中基本能力:能够理解概念并且熟悉背诵;能够分析题干信息,并读懂关键字句和符号标记;能用不同颜色勾画出相关重点;能在审题的过程中阅读三遍;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解答数学题。在课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启发”艺术技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刚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自学提纲,到后面便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出提纲,自己解题。在针对学困生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题的状态,从中发现问题并指导他们改正。

总而言之,对初中生来讲具备独立的学习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关乎他们今后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习惯。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等角度入手,真正认识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落实到实践,让学生能够一步一步地改正自己错误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成功,树立自信。

[1]张立辉.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2]薛华彩.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02).

[3]彭向东.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2015,(01).

[4]李洪旭.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02).

猜你喜欢
浅谈初中生习惯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上课好习惯
为诗浅谈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