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创新结合 尽显金华陶风瓷韵

2016-02-16 21:42苏宝塍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青釉金奖陶瓷

苏宝塍

中国被称为“瓷器之乡”,瓷器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然而,众多历史名窑却因各种原因相继失传。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恢复中国历史名窑成为各地瓷器传承人的一项艰巨任务。尤其是有着众多历史名窑的浙江,著名的龙泉窑经过近60余年发展,已重塑了一代名窑的辉煌;越窑以上林湖古窑址群落及其周边地区的窑址遗址,一体捆绑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瓯窑、德清窑近几年也推出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

然而,创烧于金华市、衢州市一带及周边地区的婺州窑却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婺州窑乳浊釉在陶瓷界被误认为“钧釉”、“仿钧”,直到琅琊铁店窑址的发现,才解开了这一谜团;另一方面,相比于龙泉窑,婺州窑的传承与发展工作目前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而在传承和发展婺州窑的过程中,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传统烧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新华。

渊源历史,见证瓷器之美

婺州窑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从商周时起婺州窑便开始烧制最初的原始瓷,一直到明代生产青花瓷,延续时间长达2700余年,关于婺州窑早期的历史记载并非出自研究资料或艺术书籍,而是源于唐代十分兴盛的一项社会活动——“斗茶”。而婺州窑之名称也始见于唐代。唐时,金衢盆地属婺州,婺州窑创烧于东汉,窑系范围为现在的金华市、衢州市一带及周边地区,另外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有“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的排名,足见婺州窑在当时的地位和声誉。

其实早在东汉及三国时期,婺州窑就已经能够娴熟地运用捏塑、贴粘、雕刻、镂空等技艺,在各种器物上展现人物、动物、亭楼等,形象逼真而生动。到了宋代出现了高浮雕,这时期以乳浊釉双龙梅瓶为代表的堆塑工艺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生动再现了当时人们的宗教、民俗、服饰、建筑、杂技艺术等生活形态,婺州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可惜在历经了唐宋的鼎盛期后,婺州窑于元、明、清几代渐趋衰落。让这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古婺窑火熄灭了数百年。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文物主管部门对各地的婺州窑遗址进行反复调查,共发现古窑遗址600余处,时代自汉至明,其窑址数量之多、生产年代之长,在我国的瓷窑中是罕见的,无愧于它作为六大青瓷窑之一的美誉。婺州窑创烧于东汉,主要烧制青釉瓷、乳浊釉瓷、褐色瓷、彩绘瓷等,产品有盘口壶、罐、碗、盏、簋、熏炉、笔筒、水盂、虎子、唾壶等,尤其以堆塑产品最具艺术特色。金华琅琊铁店窑2001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4年“婺州窑陶瓷烧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金华人,陈新华骨子里就有一股对瓷器的热情,1973年中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金华古方陶瓷厂做学徒,在师傅经作能带领下,赴龙泉学习陶瓷技术。在那里,他有幸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为师,随后又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关宝琮为师,并通过辛勤努力,使自己的技艺得到了迅猛的进步。1974年,他又到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一年,学习陶瓷雕塑;1977年,被推荐进入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系陶瓷专业学习,主要研习陶瓷制作工艺。毕业回厂后,他从设计部主任、副厂长一直干到了厂长,期间,他设计的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华东地区和全国的展览并获奖。

2003年,金华举办首届婺州窑学术研讨会,会上展出了大量婺州窑瓷器精品,不禁让他眼前一亮。他说,自己作为一个专业的陶瓷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把婺州窑瓷器这个古老的技艺恢复起来。从此,在恩师徐朝兴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开始在多年研究婺州窑的积累中踏上了恢复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和重现婺州窑风采的漫长历程。

火与土的结合,传承艺术之美

“婺州窑”从东汉开始崭露头角,到三国、西晋时期便有卓著的成就。能在越窑窑业十分兴旺发达的越州管辖区创烧出“婺州窑”,并长期与“越窑”青瓷争艳斗彩,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婺州窑”具有自已的独特风格,即利用当地的红土粉砂岩和瓷石配制胎体并施以高钙灰釉,这便是“黑胎”青瓷的起源,这与“越窑”和“龙泉窑”胎体有着本质的不同。独创的褐彩釉下装饰技术,给当时以青瓷和黑瓷为主的色瓷时代吹进了一丝新鲜的春风,并形成了浙江独一无二的青瓷风格。当时发明的化妆土工艺,大大改善了“婺州窑”胎釉的结合性能,同时也提高了釉面的发色和质感,更意外的是在釉面上产生奶白色结晶斑。窑工们在器形设计上的创新与改进,使得“婺州窑”的器型如盘口壶等造型秀丽。这些特点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婺州窑”独特的技术和艺术风格。“婺州窑”能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得一席之地,与它不可替代的独特风格是分不开的。

2004年,金华婺州窑陶瓷研究所挂牌成立,陈新华担任所长,为古婺州窑火新的传承掀开了历史性的一页。自此,他更加专心致力于收集整理、研究传承、创新发展婺州窑陶瓷文化事业。婺州窑之所以有其独特的美感,离不开它特殊的材料来源和烧制技术。尤其是对于婺州窑的烧制技艺,陈新华是这样理解的:“婺州窑二千多年的烧造历史成就了其产品的特殊魅力,既有陶质的浑厚,又有瓷器的清新典雅;既有乳浊窑变的风韵,也有彩绘墨褐的特色。”粉砂岩粘土的开发应用、化装土装饰艺术、乳浊釉的烧造工艺技术、点彩褐斑装饰的艺术、珠光青釉的工艺成就等,都是婺州窑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新华认为,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婺州窑”,婺州窑陶瓷的创作之路既要坚持传统,又应追求现代艺术的创新。他本人依托于从事陶艺制作数十年来练就的扎实陶瓷工艺技术,加上对千年婺州窑各朝各代生产与制作工艺的研究和领悟,创造出了既有古代婺州窑陶瓷造型风格和釉色特征,又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的艺术风格。

同时,为能创造出既有千年古韵之风,又能领略现代鲜活的艺术元素,陈新华提出在婺州窑陶瓷的创作过程中,必须以传统的回归为执着的艺术追求,以现代生活、文化、艺术和审美情感为连接点,借用手中的瓷泥与炉中的烈火,找到一个用陶瓷艺术来表现充满个性化的艺术创作体验和追求的途径,力求把传统和创新完美地结合起来。为此,他深入对中国历史名窑婺州窑文化的研究与领悟,并充分吸收博大精深的古代陶瓷艺术的素养,其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给中国当代陶瓷美术界带来了一股既秉承传统又张扬个性的清新艺术之风。

通过多年的努力,陈新华的愿望在一步步实现,2007年,他的研究成果“陈新华传统婺州窑烧造技术”通过国家级专家认证,“婺州窑陶瓷烧造技术”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婺州窑传统工艺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项目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同年,为吸收更多专家和艺术家对婺州窑的意见和建议,他组织召开了“婺州窑传承与发展”学术讨论会,2014年“婺州窑陶瓷烧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等。

同时,陈新华还先后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婺州窑陶瓷烧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浙江青瓷中青年十大名师等荣誉称号。他设计创作的当代婺州窑作品釉色纯真、品格高雅、章法有度、古风扑面,既体现了造型稳健、婺润雅致风格,又彰显其阳刚雄壮气势。先后获得国家级金奖18个、省级金奖14个,其中国家级、省级特等奖各1个,银、铜奖12个。陈新华出版了《传统婺州窑工艺技术的研究》、《古婺遗韵》、《婺州窑的衰落社会历史文化原因分析》和《婺州窑工艺与鉴赏》等著作。

其实,在接受恢复婺州窑烧制任务之初,陈新华就发过誓:“婺瓷不兴,不复留发。”如今,失传的千年古婺窑火在他的手上重新点亮,并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他为婺州窑瓷器再次绽放光芒做出了巨大贡献。

硕果累累,仍需继续攀登

如今欣赏陈新华的作品,可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古朴和自然优雅的结合在了一起。他的作品“婺窑古韵三重奏”,虽然大小不一、造型不一,但三个作品竟能浑然的合为一体,就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玄说。细细品味,还会为他精细的雕刻和细腻的折点所感动。就像其老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松贤所说:“欣赏新华的作品,会被其中所散发出来的传统的婺州文化所震撼;驻足细品,则会被拉进时空隧道,好似回到秦汉魏晋时期。”

陈新华在古代工艺的基础上,融进现代人的审美理念,使婺州窑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他把古人的瑕疵化为绝活,使跳刀成为特色纹饰;又削繁为简,使堆塑造型简洁大方。他创作的婺州瓷,纹饰丰富,手法多变,大气自然,古朴耐看。大则如婺剧豪放粗犷,精则如婺学严密细致,纤细则如婺女亭亭玉立。再如“古婺遗韵”,造型古朴,釉色耐看,遍体纹饰。再如婺州乳浊釉窑变釉装饰艺术,它既有着堆塑技巧,又包含了施釉的技术,这就要求制陶者有着丰富的陶瓷知识和娴熟的雕塑技艺。

如今,陈新华的婺州窑作品已经得到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一致赞誉。2005年,婺州窑堆塑“双龙梅瓶”一对入编《中国雕塑年鉴》;2006年,在“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由他设计制作的仿古婺州窑陶罐“古婺遗韵”获得金奖;2008年,青釉“婺窑双耳刻花瓶”获浙江省青瓷行业创新设计评比金奖,青釉“婺窑刻花长颈盘口瓶”获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国际手工艺精品“百花杯”金奖;2009年6月,“婺窑青釉刻宝相花天球瓶”获金华市首届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铜奖各一个;7月“婺窑青釉刻联珠纹罐”获首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银奖各一个;9月,“梅子青釉贴铺首尊”获第十三届上海艺术博览会金奖、铜奖各一个;同年11月,“婺窑青釉刻宝相花壶”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特等奖;2010年5月,“婺窑青釉器皿三组合”获浙江省第二届工艺美术精品展特等奖;6月,“婺窑青釉斗笠碗”获中国·深圳第六届文化产业博览会一等奖;9月“婺窑原始青釉盘口瓶”获首届历史名窑技艺大赛金奖;10月“婺窑原始青釉螭龙耳尊”获第十一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11月,“婺窑原始青釉鱼耳盘口瓶”获第二届浙江省青瓷行业创新设计评比金奖;12月,“古婺遗韵之二”获第九届全国陶瓷创新设计评比金奖;2011年10月,“婺窑和谐之音”获首届(杭州)中国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婺窑灰釉贴辅首洗”获第二届(杭州)中国国际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12年10月,“婺窑乳浊釉堆塑蟠龙塔瓶”获浙江陶艺塑艺精品展金奖;2013年4月,“釉下褐彩山水天球瓶”获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2014年4月,“婺窑点褐彩凤纹活耳瓶”获第四届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展特等奖;10月,“婺窑褐彩山水金华”获首届亚太手工艺博览会金奖;2015年3月,“婺窑器之韵”获中国国际陶瓷艺术大展金奖。

为了把婺州窑历代精品重现于世人面前,2013年11月,陈新华牵头创建了婺州窑陶瓷博物馆,那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老建筑。其前身是金华武义一座清代的老宅,从保护古建筑的目的出发,老宅的每一根梁木、每一块石砖在拆下来之前都编了号,一一标注在相对应位置的古宅图上,历经5年的移植、修缮、装修,老宅以博物馆的新面貌重现在世人面前。

博物馆内陈列着自东汉以来各朝各代的婺州窑藏品,其中有陈新华非常钟爱的两件藏品,一件是出自东汉的“青釉划花弦纹尊”,一件是出自西晋的“青釉堆塑人物谷仓”,称得上是古代婺州窑藏品中的精品。博物馆内,100多件出自陈新华之手的当代婺州窑作品与古代婺州窑藏品同样吸引人。

然而,当下婺州窑并不为太多人所重视,这让陈新华在“传承”之路上略显孤单。目前,婺州窑的产业发展规模小、研究队伍弱,金华地区只有两三家单位在研究、制作婺州窑,而从事当代婺州窑陶瓷创作的专业人员也少之又少。此外,配套扶持政策的缺乏,也制约了婺州窑文化产业的发展。

陈新华觉得,作为当代艺术家的责任,不仅仅要保护、整理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更应该努力以当代的、发展的、全面的精神与视野,重新解读文化发展脉络,吸取传统文化精髓,对传统文化做创新的、具时代前瞻视野的诠释。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希望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队伍,为我国,为世界的瓷器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青釉金奖陶瓷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欲称“金奖”,必有其妙——第七届中华印制大奖金奖作品赏析(三)
知足(竹)常乐
金奖作品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Pentawards 2016包装设计大奖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浅谈毡包青釉
贺亮才:“撞”出个世界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