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调结构优产能之路

2016-02-16 06:25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夏英彪
中国农资 2016年49期
关键词:安徽省化肥转型

□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夏英彪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调结构优产能之路

□安徽省化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夏英彪

“十三五”行业发展呈现新变化

目前,我国经济(包括化肥工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从市场条件来看,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普通的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现象普遍。

从要素成本来看,近年来劳动工资水平提高,土地、水资源的价格上升,矿资源的价格上涨,污染排放的代价提高,物流成本上升等,致使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必然会结束低成本扩张的发展模式。中国创造的几个成本要素价格决定了中国制造原有的竞争优势迅速下降。

截至今年12月11日,中国WTO15年过渡期结束;“巴黎协定”,2016年11月4日中国开始生效;能源的制约,碳排放的管控,碳税即将开征;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与变化。

从国内行业来看:整体经济放缓的趋势已成必然,支撑经济稳定增长必须依赖加快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37年来,安徽省化肥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创造了奇迹,取得了令世人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无论从国际经验,还是从我们自身现实来看,持续快速发展将成为历史,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必然。粗放式、低成本的劳动力,不顾生态、环境、能源等因素,已经不复存在。当前经济最大特点是速度“下台阶”、水平(质量、品质)“上台阶”。

从国际来看:油价跌宕,下滑厉害。美国页岩气和中东廉价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成本压力,要求化肥企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美国“页岩气革命”已对世界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中东廉价油气资源的利用将对全球石化原料结构、技术结构造成巨大冲击。其尿素、甲醇生产成本仅为我国的60%左右;中东成本则更低,尿素只有我国的40%,甲醇只有30%。美国一些闲置多年的装置最近正逐步恢复生产,中东一批新建项目也将陆续投产,这对我国化肥工业无疑是巨大挑战。面对国际资源要素带来的成本压力,我国化肥行业只有加快转型升级、加速结构调整,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加速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六转型”

以质量取代的战略,由产品主导转向以服务为指导,行业将向集团化和系统整合方向发展。加速结构调整、力求稳中求进,要努力实现“六个转型”是当前重中之重。

一是产品转型。大力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产品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肥料。一是鼓励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重点是:掺混肥、硝基复合肥、增效肥料、尿素硝酸铵溶液、缓(控)释肥、水溶肥、液体肥、土壤调理剂、腐植酸等;二是依托产业优势开发、打造碳一化工、精细磷化工、湿法磷酸精制及深加工等新的产业链条,拓展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化工多联产板块;三是大力拓展工业应用。四是加大对矿产资源的精准利用(即对硫铁矿、磷矿、钾长石矿等的综合利用)。

二是管理转型。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产品的竞争。产品有无竞争力,关键看成本。产品成本的高低,体现在企业管理水平是否精细化。今年是我省化肥行业“提质增效管理年”。目前行业要从能源消耗、资金周转率及全员劳动生产率三个方面进行比较,认真开展对标活动(对标杆、深挖潜),能源消耗对标行业先进水平、资金周转率对标行业平均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对标跨国公司。企业一方面要对标,要有“拧螺丝”精神,切实做到严细实快;另一方面更要争当标杆。

三是技术转型。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第一,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是:先进煤气化技术、高效低压合成大型化技术、新型肥料增效技术、生物质肥料生产技术、大型空分压缩机、大型磷矿浮选装置、精细磷酸盐加工技术、磷石膏预处理及化学法处理技术、难溶性钾资源利用技术等;第二,完善节电措施。

四是发展转型。环境制约是安徽省煤化工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应积极从企业和园区两个层面采取具体措施,以实现产业先进、环境友好、绿色发展成为煤化工发展的重要引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第一,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标准,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第二,加大资源回收利用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力度,做好磷矿资源中氟、硅、镁、钙、碘等资源的回收利用以及磷石膏制高端石膏产品等;第三,开发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

五是营销转型。一是鼓励行业协会、化肥生产、流通企业联合建立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开展“互联网+农资”活动,提供农化服务信息、进行在线展示展销和推广;二是推动行业大数据应用。实现产品、市场和效益的动态监控及预测预警,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和企业科学决策水平;三是建立健全行业监督及产品追溯系统;四是建好智能工厂示范工程。围绕生产管控、设备管理、安全环保、能源管理、供应链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开展智能化应用,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五是加快大型化肥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

六是农化服务转型。适应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开展“互联网+”。首先,加快转变经营理念。要适应农业深化改革和集约发展的新要求,化肥企业经营理念必须从产品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通过农企对接、贴心服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其次,推进专业化农化服务体系建设;再次,创新农化服务模式。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方式、耕种群体的变化,分别推出现场配制、大户定制、大配方小调整等不同的商业服务模式。

未来行业发展机遇源于改革创新

进入“十三五”,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和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有望保持中高档增长,但形势严峻及变数较大的情况仍然存在。新的环境、形势需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实现“十三五”经济发展目标、破解难题的重大理论指导。

面对经济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如何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行业的机遇和稳增长之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产业升级中来,从创新中来。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化肥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加之投资放缓、出口受阻、市场低迷、效益下滑,许多化企开工率不足,企业微利,甚至亏损。企业竞争进入比拼综合实力和管理内功的时代。

2016年又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此语道破了创新的真正含义。当下机遇和挑战并存,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激流勇进,最本质要求是转型创新。创新是企业充满活力的灵魂。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安徽省化肥行业下一步发展必须面临的艰巨任务(转型包括业务板块、治理结构、股权结构、品牌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

目前,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盲目扩能只会永远处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只会使企业陷入惨痛的恶性竞争。因此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安徽省化肥、化工企业的自觉行动。如何带领安徽省化肥行业走出发展困境是协会的当务之急,安徽省化肥行业必须加快三方面的转变:第一,要从发展基础化工、化肥原料向发展高端、新型化工、新型肥料的产品方向转变,减少化学肥料用量,增加有机肥和中微量主导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施用比重,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经验;第二,要从以规模化、同质化入手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向差异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并切实加强品牌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并培育品牌的实力和活力,往高利润市场提升;第三,要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化工生产方面转变。尽快解决落后产能中的“三高”问题,即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这“三高”即是落后产能的代名词。应切实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实现绿色生态用肥。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突破口就是能源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无论是来自国际还是国内的压力,煤化工(包括化肥企业)都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5年之后,可能有一批煤化工(化肥),企业会淘汰,但真正的煤化工产业将会发展起来,充满活力,前途无量。

我们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在强化供给侧改革上推出新举措,在补强“短板”上采取新思路,在转变发展方式上释放新动能,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努力开创安徽省化肥工业“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值此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规划与实践应立足于早、立足于快、立足于精准。安徽省相关肥料部门应该紧密团结,精心谋划,坚持不懈地推动化肥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以主动的作为、务实的作风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为实现“十三五”的目标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安徽省化肥转型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成长相册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