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城区吸毒人群进行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效果评价

2016-02-16 09:12和宏钧张春平
卫生软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针具古城区吸毒者

和宏钧,张春平

(丽江市古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丽江 674100)

对古城区吸毒人群进行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效果评价

和宏钧,张春平

(丽江市古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丽江 674100)

[目的]评价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方法]对古城区社区内活动的静脉吸毒者和古城区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人员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学指标和HIV抗体阳性率,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85.3%提高至97.9%;吸毒人群最近6个月注射吸毒共用针具的比例由40.8%下降到12.5%;HIV抗体阳性率由9%下降到3.7%。[结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干预可有效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吸毒者;艾滋病;针具交换;健康教育

古城区HIV哨点监测数据表明,2009-2010年古城区吸毒人群中通过静脉注射毒品的比例为85%~97%,共用针具的比例达35.1%~40.8%,吸毒人群尤其是静脉吸毒者中的HIV感染率较高,达9%。为了减少艾滋病在吸毒人员中传播,2010年3月开始,古城区疾控中心在在古城区吸毒人群中开展了为期5年的针具交换结合同伴教育宣传行为干预工作,期望通过干预工作改变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的高危行为,降低HIV在IDU人群中进一步扩散的风险[1-2]。为了评价该干预工作的效果,对古城区吸毒人群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古城区戒毒所进行强制戒毒和在古城区社区内活动的静脉注射吸毒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HIV抗体检测。

1.2 方法

干预方法:在社区开展的干预活动主要包括针具交换、同伴教育、外展服务、医务人员与吸毒者面对面宣传、发放宣传册、张贴宣传海报、宣传图片展览等;戒毒所内的干预活动包括定期进行健康教育、减少危险吸毒行为的方法、有关毒品和艾滋病知识讲座、宣传图片展览、播放录像等。干预时间从2010年3月-2014年12月,期间每年定期随访一次。

评估方法:干预前后分别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HIV检测,比较干预前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和HIV感染率的变化。评估指标主要包括: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注射器共用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情况,注射吸毒者获得针具的途径,HIV感染率。

统计分析: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两次录入,用SPSS 11.5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基线共调查静脉吸毒211人,其中戒毒所134人,社区77人;男性176人,占83.4%,女性35人,占16.6%;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18岁,平均年龄32岁;已婚85人,占40.3%;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79.6%;无业人员占46.3%。终期共调查静脉吸毒328人,其中戒毒所216人,社区112人;男性277人,占84.5%,女性51人,占15.5%;年龄最大48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32岁;已婚101人,占30.8%;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占83.8%;无业人员占46.3%。

2.2 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比较

干预前后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85.3%提高至干预后的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9,P<0.01),详见表1。除“一个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可以从外表看出来吗?”和“艾滋病可以通过母亲怀孕/生孩子/喂奶传播吗?”问题外,对其他艾滋病知识的认知都有较大提高,干预前后的认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干预前后HIV感染情况变化

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都进行了HIV抗体检测,基线调查对象检出HIV抗体阳性19人,阳性率为9%(19/211);终期调查对象检出HIV抗体阳性12人,阳性率为3.7%(12/328),终期调查的HIV抗体阳性率比基线调查的HIV抗体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P<0.01)。

2.4 干预前后传播艾滋病危险行为变化

同基线调查相比,终期调查的吸毒人群最近6个月与人共用过针具行为率从40.8%下降至12.5%,最近一年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从1.4%上升至27.1%,最近一年与临时性伴发生性关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使用率从4.7%上升至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近一年同性性行为比例、配偶吸毒比例、配偶注射吸毒比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5 干预前后针具来源和使用情况比较

干预前吸毒者获得新针的途径有:从药店购买(97.2%),从卫生站或诊所购买(2.4%),其他(0.4%)。干预后吸毒者获得新针的途径有:从针具交换点获得(83.8%),从药店购买(7.3%),从卫生站或诊所购买(7.3%),其他(1.6%)。干预前后吸毒者获得新针的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18,P<0.01)。干预前吸毒者以药店购买为主,干预后从针具交换点免费获取为主,详见表3。

表1 干预前后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表2 干预前后吸毒人群传播艾滋病危险行为情况

表3 注射吸毒人群获得针具的主要途径

3 讨论及建议

目前古城区正处在艾滋病快速增长期,HIV感染者每年成倍增长,主要以性传播和静脉吸毒感染为主。不安全注射毒品行为是造成古城区艾滋病传播流行的主要行为因素之一[3]。

从基线调查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表明:(1)吸毒群体中有很大部分人对艾滋病知识知之甚微,普遍存在共用针具及不使用安全套的情况。如果不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干预力度,艾滋病会在这一群体中快速的蔓延和传播,更可怕的是会在他们的性伴和配偶当中蔓延和传播,通过这一些桥梁人群,最终危及普通人群[4]。(2)吸毒者中以青少年为主体,文化层次低,社会教养差,心理不成熟,缺乏认知能力,是易感高危人群[4]。(3)吸毒人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居无定所、行踪隐蔽,艾滋病工作者较难接近,因此,我们的干预工作要有针对性,经常与公安部门沟通,发展同伴教育,设置吸毒者信赖的针具交换点才能提高针具交换工作的覆盖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行为干预工作并不是一劳永逸,需要经常做,天天做,一有松懈可能会前功尽弃。(4)注射吸毒人员共用注射器的原因一是不能及时获得清洁的注射器;二是没有注射用具的消毒设备;三是注射吸毒者获得针具的途径等原因。因此在今后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中我们首先了解吸毒人员的需求和对开展针具交换的看法和建议:如吸毒人员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吸毒人员获得注射器的主要渠道;吸毒人员习惯(喜欢)使用的注射器品牌,型号及价格;吸毒人员每天注射次数等。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建议制定有效的工作方案,加强对他们进行预防艾滋病宣传和教育,让他们全面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减少高危行为[5]。

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干预,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高危行为改变率有十分明显的提高,吸毒人群中艾滋病传播得到有效的控制[6],干预后静脉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率比干预前下降5.3%(χ2=6.77,P<0.01),说明古城区在吸毒人群中开展为期五年的针具交换结合同伴教育宣传行为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当地有些部门对清洁针具交换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做好此项工作在防艾综合干预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宣传动员不到位,沟通配合有待加强。三是清洁针具交换覆盖率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在今后工作中加强与各部门间沟通与协调工作,完善防艾工作机制,全面开展针具交换干预,取缔药店销售针具,严格管理医院或诊所对吸毒人员出售注射针具[7]。扩大针具交换拓展点扩大干预覆盖面,增大吸毒人员获得注射器的主要渠道,使他们能及时获得清洁的注射器,避免共用注射毒品的行为,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1] 夏军强,余国辉,王 新.针具交换结合同伴教育工作模式及效果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6):586-587.

[2] 汪 郑,侯 赛,樊海兵,等.我国防控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循证实践[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5):364-366.

[3] 刘云慧,闫 丽,胡 英.北京市486名吸毒人员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分析[J].疾病监测,2007,22(1):10-12.

[4] 张艳辉,汤淸波,王五红,等.我国针具交换预防吸毒人员艾滋病传播效果评价的Meta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06-1409.

[5] 俸卫东,卢 华,翁毓秋,等.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减低危害预防艾滋病效果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3):232-234.

[6] 单 多,葛 增,王 璐.我国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5):493-495.

[7] 吴尊友.艾滋病危险行为与行为干预[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5):321-322.

(本文编辑:闫云丽)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of AIDS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in drug crowd in ancient city

HE Hong-jun,ZHANG Chun-ping

(AncientCity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lijiangYunnan674100,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IDS prevention spread by needle exchange intervention in drug crowd. Methods Carried out AIDS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to intravenous drug users and compulsory detoxification person in ancient city community. It compared with awareness rate of AIDS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index of HIV/AIDS transmission risk behavior and HIV antibody positive rate,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intervention. Results Awareness rate of AIDS knowledge was from 85.3% to 97.9% after intervention. 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rate of drug users sharing needle was from 40.8% to 12.5% in recent 6 months. HIV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from 9% to 3.7%. Conclusions Carry out needle exchange intervention that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HIV/AIDS spread in drug users.

drug users,HIV/AIDS,needle exchange,health education

2016-04-06

10.3969/j.issn.1003-2800.2016.07.016

和宏钧(1975-),男,云南丽江人,大专,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皮肤病与艾滋病、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R512.91

A

1003-2800(2016)07-0062-03

猜你喜欢
针具古城区吸毒者
苏州古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云南省清洁针具交换在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效果及经济成本分析
浅析古城区七河镇红心猕猴桃的栽培种植技术
积极治理丽江市古城区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皮内针的优势病种及运用前景分析
拒绝“毒”侵要打持久战
吸毒者
浅谈针具交换干预模式对预防HIV在静脉注射吸毒人群传播的影响
甘肃省静脉吸毒人员共用针具高危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