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笔记

2016-02-17 06:38□简
中国诗歌 2016年1期
关键词:病句剪裁上衣

□简 明

读诗笔记

□简 明

诗歌的殿堂不是用形容词堆砌而成的,诗歌与形容词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诗歌是连体的意象,是诗意与诗意之间的联盟,是一个名词与另一个名词所组成的神秘“王国”。然而,我们常见的却是:一些立志想成为诗人的人,他们总是不得要领地推着满满一车的形容词,像农人推着粪车,汗流浃背地奔向诗歌的田野。

悖理是思想的极端,它超越思维,如同冰峰上的雪莲,孤高凌驾于世,它的绽放不是为了炫色,而是为了绝尘。在悖理背后,深邃往往以幽默乃至荒谬的方式,替代逻辑。

剪裁,就是剪裁掉一件上衣或裤子以外的布料,成全上衣或裤子。也许这块布匹足够大,足够裁剪出三件上衣或两条裤子,但那是下一次下下一次的剪裁。对诗歌的剪裁,并非为了使诗歌更像诗歌,恰恰相反,需要剪裁掉的是:更像诗歌的那一部分。

一首诗,无论长短,真正具有发现意义或核价值的段落,绝对不会超过三行。其他部分,要么迎合形式,要么狐媚词汇。对诗人而言,语言上的洁净与舍弃,相当于皇帝舍妃子。

诗歌之精要,就是一个字:减。把“一篮子”水果摆上桌,则“一篮子”是对果园之减;取一只苹果、两枚香蕉、几颗草莓,制成果盘,则果盘是对“一篮子”水果之减。诗的技法就是十行去九行。智力不够的人,才将事情搞得很繁复。

艺术鉴赏,是个性对个性的激越发现,激越感召和认知。如同馒头喜欢红豆腐,而大葱喜欢白豆腐一样。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种经验的“嗜好”。

病句往往在“大处”遵循文理,在“小处”破坏文理。病句的制造者不是低能,就是大师。诗歌其实就是:放对了地方的病句。

象征与暗示是艺术表现能力的终极手段。暗示的对面是镜子,镜子里的那个人叫象征。

诗歌的悖理,与数学的悖理或科学的悖理一样,都有着深邃、诱人的光芒。数学家说一个证明如果需要五个条件,它肯定错了,真正优秀的思想都能够简化,并能够解决原定义之外的问题;科学家说:假设一个与金字塔相同大小的钟,一年敲一下1000年后,钟里的布谷鸟才会自己飞出来;评论家说:辩论术设法让对方闭嘴,钓鱼术设法让对方张嘴;外交官说:为了瓜分女人的战争是非正义的,而为了瓜分天下的战争才是正义的。如出一辙。

臃肿的词藻,如同一个人脚穿三双皮鞋、头戴两顶礼帽,招摇过市;它们在诗歌或诗意建设中虚无缥缈的装饰性,滥用了词汇的修辞功能,铺陈与传达的本末倒置非常有碍观瞻;正如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事无成的人往往最忙碌。

高贵不是贵族。高贵拒绝虚伪、低劣与粗俗,不拒绝真实、贫穷与世俗。高贵呈现内心的向度。高贵并非精神元素中必不可少的惟一要素。更多的人吃着喝着,活着笑着或哭着,无所谓高贵卑贱。人,可以不高贵,不可以不吃不喝;诗人可以不吃不喝,但不可以不高贵。高贵不是诗歌建筑中的必需品,她更像奢侈品。对诗人而言你也许一生都不会与她相遇,但你做梦都想着那一刻。

细节与细节之间,不仅构成时间关联,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构成逻辑关联。即便如此,细节仍然是时间流程中,最具参考价值和独立品格的。平庸,是因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重复。惟有细节是无法模拟和重复的,细节刷新生活。

原创阵地

那 勺 衣米一 曹 谁 文 西 苏若兮 草川人雷晓宇 蓝格子 刘 琼 十 鼓 颜小烟 郭静孙成龙 雪 慈

猜你喜欢
病句剪裁上衣
好多字
浅谈搭配的学问
怪才
秋访桃花岛有寄
浅谈修改病句教学的几点思考
归来
胸前印字T恤 “怒刷”街头
小上衣+阔腿裤一穿就时髦
小学生作文中的“病句专项练习”
吐鲁番杏花诗社活动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