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边境货币兑换情况调查
——以“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为例

2016-02-17 08:12张志伟
金融经济 2016年24期
关键词:边境贸易边民金融服务

张志伟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北京 100053)

中越边境货币兑换情况调查
——以“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为例

张志伟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北京 100053)

本次调查将以滇桂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立为背景,深入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对该跨境经济合作区采用个案实证分析,运用经济社会学方法,从调查研究中越货币兑换金融服务市场需求入手,利用其地处中越边境贸易重要经济区域的环境优势,挖掘跨境金融服务体系现存问题及深远影响,分析其变动趋势,探索以“兴边富民”为切入点的沿边经济贸易发展模式。借助该跨境经济合作区拥有的相对政策优势,为促进跨境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货币兑换;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桂滇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

一、研究背景

随着2013年打造中国-东盟“升级版”的概念被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更进一层。2013年11月27日央行联合多部委印发的《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指出,通过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全面提升桂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的提高。

由于滇桂边境地区与越南接壤,货币兑换作为中越边境贸易交易的重要环节,其便利程度直接影响中越边境贸易的发展。

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一个重要的合作和发展平台。靖西县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拥有国家一级口岸——龙邦口岸,它是我国中越边境中段一个重要的陆路口岸,也是桂西、滇东和黔南通往东南亚各国最为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特殊的环境和地理位置,使其能够直观反映出中越边境贸易交易时货币兑换的现实情况以及贸易额增长变化的现状。

因此,通过对靖西县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贸易货币兑换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从个案入手,以小见大,寻找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存在的问题,利用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相对优势,为完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二、引言

“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对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稳固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陆国川(2013)认为,只有将边境地区建设好,才能稳固边防,保证国家边境地区的稳定、安全和形象,才能使边境地区的人民增强自豪感和守卫国家的责任感,因此“兴边富民行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直以来,边境贸易对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张振强、阮陆宁(2010)以广西凭祥市为例分析了其在1990年至2008年间的GDP和边境贸易数据得出了凭祥市的经济增长与对越边境贸易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由于目前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不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结算体系的缺乏会影响边境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最终会阻碍边境经济发展,影响“兴边富民”国家战略的执行。马松峰(2009)对我国近年存在的边贸结算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银行间要强化合作,增加营业网点,开展业务渠道,开发新的结算工具。

学者的相关研究多从整体出发,进行全面的考察与评估,较少进行实地调研与个案实证分析,而个案证实研究更有助于分析具有相对典型性的具体问题,并可积累经验为同类地区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基于此,本文拟以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边境贸易对货币兑换金融服务的需求现状为调研主题,从个案入手,采用实证分析及运用社会经济学方法,探索跨境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及其发展的长远影响,利用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相对优势为完善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越边境贸易便利程度及促进“兴边富民”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三、调研结果

(一)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与其他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相比,地方经济发展仍然滞后,虽然边境贸易额呈现增长趋势,但是还存在贸易量不足且交易数额有限的情况。

同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2011年边境贸易交易量达到137.64亿元,2013年边境贸易成交额已经发展至242.1亿元,是同年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贸易交易额的4倍;且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内客商来往十分频繁,每日从事边民互市贸易的商人达2万之多,每年边境贸易产生的税收占东兴市财政收入的1/3以上,对地方经济发展有较大贡献。而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口岸冷清,海关验货场内货物较少,边民互市点客商寥寥无几,边境贸易还处在初级、零散、量小的不活跃状态,对当地的财政贡献仍然较低,沿边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逐年递增的贸易额

从2011年至2013年,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小额贸易交易额以人民币计价分别为107697.09万元、151980.83万元、182301.66万元(如图3-1),从事边境小额贸易的企业也从2012年的35家发展到如今的54家。

图3-1 2011-2013年边境小额贸易额变化情况数据来源:靖西县商务局

由于国家对边境小额贸易给予了相应的政策优惠以鼓励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因此对于一般贸易而言企业申报较少且发展并不明显。近年来,靖西县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都维持在10家左右,2013年办理一般贸易的企业总共有17家,每家企业每年办理的贸易额在十几万美元左右。

边民互市贸易近三年也呈现增长趋势,2011年到2013年,边民互市贸易额以人民币计价分别为56863.47万元、168352.05万元、423859.44万元(如图3-2),从事边民互市贸易的人数近年基本维持在5000人左右。

图3-2 2011-2013年边民互市贸易额变化情况数据来源:靖西县商务局

2012年至今年上半年经过龙邦口岸办理出入境的货值数量也在逐步增加。2012年共有4.6万吨货物通过龙邦口岸办理出入境,2013年增长到8.8万吨,2014年截止到6月份,也达到了4.3万吨。

通过对近年靖西县贸易额以及龙邦口岸货物数量变化的分析,不难发现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内的几种主要贸易的贸易额都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事边境贸易的企业也在逐渐增多,中越边境贸易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

(三)需求并不显著的货币兑换业务

对于从事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的中方企业而言,目前,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边境小额贸易和一般贸易会使用现金结算和银行结算两种结算方式,主要交易货币为人民币,因而中方企业很少涉及货币兑换,多为越南客商在越南兑换人民币与中方企业交易,部分贸易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且已经较为普遍和成熟。因此,边境小额贸易与一般贸易对中越货币兑换类金融服务的需求十分小。

就龙邦口岸的边民互市贸易而言,由于他们基本全部使用现金交易,即使人民币在中越边境被接受程度较高,但目前人民币尚未发展至可以在越南境内流通的阶段,如果中方商人前往高平省等越南境内收购商品,还仍需要使用越南盾现金进行交易,因而两国客商交易时还有一定兑换需求。但由于现有边民互市贸易额较小,进行交易的频率不高。因此,边民互市贸易对货币兑换金融服务的需求并不明显。

(四)“地摊银行”的功能

首先,在有小额兑换需求的边民互市贸易方面,即使要办理货币兑换,也会选择通过“地摊银行”进行办理。就越方客商而言,他们一般会在越南兑换人民币后到龙邦口岸进行交易。中方客商前往越南收购商品时,基本全部会选择通过越南的“地摊银行”(即与越南从事货币兑换的个人当面交易)进行货币兑换,兑换后可直接在越南交易。越方部分银行机构可以提供中越货币兑换服务,但由于语言存在障碍,再加上手续繁琐,中越双方客商都表示极少会选择这种方式。

针对通过“地摊银行”办理货币兑换,商人们表示很满意。兑换方便再加上服务态度良好,且办理过程不需要任何证件,兑换后立刻交易也不会因为汇率变动带来损失,如果有需要还可以“送货上门”等一系列优势,致使他们并不愿意接受正规银行机构提供的货币兑换服务。

因此,由于“地摊银行”对比正规金融机构而言,其兑换程序简便快捷、时效性高、服务周到的优势使得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和旅游贸易对“地摊银行”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依赖性。“地摊银行”的功能与作用在该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四、归因分析

(一)制约经贸发展的障碍——基于历史、地理、交通的三维透视

1.历史因素

该跨境经济合作区位于百色市靖西县,另一面与越南高平省茶岭县对接,中越双方接壤的地带都为革命老区,发展缓慢,由于受历史中越战事影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差,地方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2.交通因素

目前通往靖西县的高速公路、铁路正在修建,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的缺少,使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处于交通“死角”的位置,交通闭塞的现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构成瓶颈制约。

3.地理因素

龙邦镇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云贵高原边缘,以山地、丘陵为主,地面海拔平均在750米以上。由于四周群山环绕,山体属于石灰岩性质不易开发,且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山洪等自然灾害。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匮乏,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羁绊,因此村民收入渠道少,生活贫困。

受历史上中越战事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便利程度低及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仍受较大阻碍。

(二)货币兑换需求不显著的主因——自身产能的严重欠缺

受历史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即历史以来靖西县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工农业基础设施较落后,技术水平欠缺发展,原始生产能力较弱;山地、丘陵等特殊地理环境的限制使得工农业生产面积过小且分散,再加上容易受山体滑坡、台风、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只进行一些零星分散的养殖、种植活动,工农业产量过低,并未能够进行具有特色优势的大规模产业化生产,使得原生性交易额不足,边民依旧从事着原始、简易、小额的边民互市贸易。因而我们不难判断,自身产能的严重欠缺成为货币兑换金融服务需求不显著的最主要原因。

(三)金融服务市场发育不足的根源——过境式边贸的拉动有限

每年在龙邦口岸办理进出口的企业有二十家左右,虽然近年贸易量一直增长,但是大部分边境小额贸易企业从事的都是低层次的“过境贸易”,只是通过龙邦口岸办理进出口贸易,并未在边境地区多做停留或者落户。就目前情况来看,边境贸易并未能过带动中越两国边民就业,推动口岸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专业市场的形成。过境式边境贸易的有限拉动成为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金融服务市场发育不足的根源。

基于对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现实情况的分析,我们认为,该跨境经济合作区应将金融服务发展与国家相应政策战略两者相结合,从“兴边富民”入手,致力于促进地方经济成长。只有先实现边兴民富,才能扩大边境地区的贸易量,培育出更多的金融服务市场需求,从而有力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提升中越双边贸易投资便利程度,促进滇桂边境与东盟的深化发展。

五、对策分析

(一)制定因地制宜的“兴边富民”策略

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现有农产品特点以及结合当地因地理条件制约导致农户产量有限的实际情况制定因地制宜的财政补贴策略,使大部分农户可以享受到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体现政府通过引导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成长的意图,同时提升边境地区金融服务市场需求,进而有力推动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二)借助“综合改革试验区”东风,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成立,对于在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里发展政策性金融服务无疑是一个最大的良机。乘着“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东风,在该跨境经济合作区探索能够给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配套支持的政策性金融服务,完善其制度安排及奠定发展基础,从而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让政策性金融服务贯彻、配合政府提出的“兴边富民”战略计划,在市场调控和支持缺失的领域,通过在利率、贷款期限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实现政府对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引导的意图。

(三)推广农业保险,助力自身产能的提升

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让农业保险在龙邦-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得以推广。完善其制度安排、结合该跨境经济合作区未来发展方向设计相应险种、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户通过农业保险获得因气候及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自然灾害频发的经济补偿,弥补政府农业扶持基金无法帮助当地农户规避遭受意外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缺陷,保障资金来源及稳定其生活水平,鼓励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助力地方经济自身产能的提升,以实现发展地方经济培育金融服务市场需求的目标。

[1] 潘永,刘贞汐,韦玉容.人民币与越南盾汇率协调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2] 李保林.边境贸易及人民币跨境结算问题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经济与管理,2013(11).

[3] 陈泰锋,张润,王斯琪.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普洱发展十大机遇[J].时代金融,2014(6).

[4] 罗跃华.中越边境地区本外币兑换市场建设的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11(3).

[5] 范宏贵.中越边境贸易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边境贸易边民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口岸经济与农村社会:重思“边民互市”的定位与发展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缅甸与孟加拉国边境贸易增加
17世纪卫拉特蒙古与俄国的边境贸易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