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全程管控“丹凤模式”

2016-02-17 06:38刘书生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畜产品全程畜牧

文│刘书生(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全程管控“丹凤模式”

文│刘书生(陕西省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

陕西省丹凤县被列为陕西省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总站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全程管控试点县以来,按照部门指导、企业实施的工作思路,以包抓企业生产提质增效、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采取生产准入备案、制定标准规范、完善制度管理、企业内检管控、干部包抓监督等综合措施,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全程管控,形成了丹凤特色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控工作模式,有力地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一、工作模式内容

1.生产准入备案。这是实现生产全程管控的前提。包括:一是防疫条件准入。畜牧部门选派技术人员对养殖场选址、生产工艺、设施设备、技术力量、废弃物处理等内容进行前期审查,竣工后逐项验收检查,合格后颁发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二是养殖场备案准入。养殖场持防疫条件许可证、经营主体资格认定证、技术员证、生产工艺流程、养殖设备清册、环评影响报告等,经专家组现场验收,颁发县级养殖代码。三是使用投入品备案。各养殖场对使用的兽药、饲料等投入品,应查验收集其生产厂家资质证书、产品经营许可证书、产品检验合格证书、批准文号等证明。四是经营资质备案。养殖场应主动申请办理经营主体资格认定,并取得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组织机构、法人证书等。五是从业人员备案。包括饲养工、疫病防治员、检疫监督员、饲料检验员、繁育员等工种,均应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健康证,持证上岗。

2.制定标准规范。这是实现生产全程管控的核心。包括:畜舍建设标准、设施设备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工艺流程;引种技术规范、饲料卫生标准、饲料添加剂使用管理规范、兽药及生物制品使用管理规范、兽医防疫准则、畜禽不同阶段饲养管理操作规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产地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包括:饮水质量检测、消毒使用标准、舍区环境质量标准、场区环境质量标准、缓冲区环境质量标准;母畜繁殖技术规范,包括:发情技术、配种技术、分娩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种畜淘汰技术等。这些技术标准或规范,涉及场区建设、设备应用、畜禽引进、饲养管理、投入品使用、废弃物处理、环境控制等方面,是指导养殖生产的技术依据。

3.完善制度管理。这是实现生产全程管控的关键。包括:各职能部门岗位职责和生产管理制度。部门岗位具体包括:场长、办公室(含财务管理、物资采购、员工管理)、生产部(含物资保管、生产措施落实、产品销售、档案管理)、技术部(含投入品质量检验、技术标准制定、技术措施落实),具体职责包括:技术场长职责、兽医技术员职责、后勤主管职责、会计职责、出纳职责、库管员职责、炊事员职责、门卫职责、水电维修工职责等;生产管理制度具体包括:防疫制度、免疫制度、检疫申报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疫情应急制度、病畜隔离制度、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兽药使用制度、资料记录制度、产品销售制度、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门卫管理制度、畜禽标识使用管理制度等。

4.企业内检管控。这是实现生产全程管控的根本。主要是督促各部门机构生产质量控制措施及规程落实情况。职能包括:对种畜或商品畜、饲料、兽药等供应商的资质审定和评价;做好本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及生物制品、免疫诊疗等投入品的使用监管,确保不使用违禁、假劣和国家禁用兽药;严格落实出栏畜执行休药期规定;修订完善场内各项质量安全管控措施;督促各部门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对病死畜禽严格落实无害化处理措施;对出栏动物落实申报检疫及隔离观察;组织员工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配合上级开展无公害生产检查,完成交办事项。

5.干部包抓监督。这是实现生产全程管控的手段。包括:技术干部、官方兽医分工负责。技术干部主要驻场指导,检查各项生产制度及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重点包括引种管理、消毒管理、兽药使用管理、饲料添加剂使用管理、疫病诊疗管理、生产档案管理、畜禽标识管理等;官方兽医主要负责强制免疫、疫情报告落实、产地检疫、动物卫生法规宣传、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粪污无害化处理等。通过整合力量包抓,公示包抓承诺,实现了生产技术有标准、制度落实有规范、产品安全有保障、日常管理有监督。

二、工作模式运用

为了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全程管控工作开展, 丹凤县确定了4个畜禽养殖企业试点先行,养殖种类包括肉鸡企业1个、生猪企业2个、蛋鸡企业1个。通过2年帮扶包抓,其标准化生产水平均得到大幅提升,制度管理更加规范,效益显著提增。

2.畜禽良种。围绕生猪、肉鸡、蛋鸡三大种类,确立了生猪以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猪种为主的繁育杂交模式;蛋鸡以海兰褐、京红品种为主;肉鸡以华茂市场适销的肉杂“817”为主。在良种引进时指导各场建立了良种供应商资质审查评定、系谱档案建立、外购审批及落地报告等规范,品种优质得到保障,实现了良种良养,生产高效。

3.生产规范。生产规范是每个企业的目标。为此,结合试点企业生产管理特征,指导建立各种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从场区功能建设、畜种引进、投入品管理、防疫免疫、饲养管理、粪污处理、病死畜处理、出栏检疫等方面进行规范,成为确保生产质量安全的技术操作核心纲领,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4.制度落实。指导试点企业建立了以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为重点的管理措施。明确了场长职责、办公室职责、生产部职责、技术部职责、销售部职责等,做到了职责到人。建立健全了生产管理制度、无公害畜产品内检制度、动物免疫制度、消毒制度、疫情报告制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检疫申报制度、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畜禽标识使用管理制度、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和目标绩效考核制度等多项制度,打印上墙并印制成册,形成了制度化管理生产和员工。

5.常态监管。一是完善监管措施。制定了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化生产监管工作指导手册、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卫生监管示意图、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标示牌及安全生产承诺,从养殖资格准入和产品准出两方面进行全程监管,确保上市前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加强日常巡查。采取集中明查和随机暗查、企业自查和县镇联查、巡查整改和案件查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监督,并形成检查“痕迹化”监管态势。重点围绕动物防疫条件、养殖档案的建立、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牲畜耳标佩带、规模场消毒、动物疫情报告、出栏动物检疫申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饲料和兽药的规范使用、人员职责及相关制度的落实等10个方面强化督促落实,确保全年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6.废污利用。4个企业中,陕西未来公司蛋鸡场建设有机肥加工场,与西北农业大学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指导配方肥加工,注册的“盛秾”牌鸡粪供不应求,年处理鸡粪达到6000余吨;丹凤山凹凹农牧公司生猪场400立方米大型沼气,年发电21.6万千瓦,处理猪场粪污5000余吨;两岭文群肉鸡基地,年产鲜鸡粪1425余吨,年产干鸡粪360余吨,关中农户纷纷抢购;丹凤绿源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沼气100立方米,在建沼气400立方米,粪污处理能力得到提升。采用化尸池和尸井掩埋,成为病死畜处理的主要途径。

三、试点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县畜牧兽医中心成立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全程管控工作领导小组,由畜牧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负责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全程管控的日常工作。主要抓好宣传动员、人员安排、方案制定、检查落实等监督管理工作。抽调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卫生监督等职能部门技术人员包抓试点企业,指导建立技术标准、质量控制措施,加强投入品使用管理,规范生产档案,开展技术培训,建立监管手册,确保包抓工作取得实效。县畜牧兽医中心印发了《丹凤县畜牧兽医中心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全程管控工作方案》,明确了县、镇及企业的工作任务、责任和措施,使生产质量管控工作落实到实处,形成县镇技术人员、官方兽医、内检员、企业负责人力量整合,确保全程管控工作扎实稳步开展。

所谓的强夯技术,具体的操作是运用重锤的自由落体规律,通过一定的高度自由下降,从而使路基得到加固,增强路基的承重能力。原来的软土路基由于重锤不断增加其受重力,所以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改变先前软土路基构造,然后相关的施工人员再对其进行处理加固,从而增强路基的承重能力。

2.强化政策支持,推进全程管控。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丹凤县围绕企业改造扩建内容,积极出台制定扶持办法,加快试点工作进程。

一是围绕粪污处理,争取沼气项目资金500万元,建设400立方米沼气1个、100立方米沼气1个,在建400立方米沼气1个;万吨有机肥加工1个。

二是围绕标准化创建,争取生猪标准化改造项目2个70万元;肉鸡园区补助项目30万元。

三是围绕品牌建设,争取县政府农业产业化奖补资金1.2万元,对获得无公害认证的产品,一次性奖励。

四是围绕规范管理,县畜牧兽医中心拿出5万元经费,统一制作了质量管理手册、技术手册和生产养殖档案,提升了规范化生产管理水平。

3.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守法意识。丹凤县立足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养殖生产全程管控觉悟,树立“畜产品安全既是生产出来的,又是监管出来”的理念。

一是强化法规宣传。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养殖企业的守法经营意识。

二是开展诚信教育。县畜牧兽医中心与各养殖企业签订了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落实养殖企业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从动物防疫条件审查、防疫消毒、兽药及饲料规范使用、检疫申报、病死畜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使企业做到自律,严格按照无公害产品标准进行生产。

三是强化内检员培训。积极动员养殖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参加内检员培训,企业员工参加农业部畜牧兽医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企业技术管理人员法律法规的意识和技能素质。

4.强化监管督查,严查违法行为。严格按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五化”要求,开展常态化监管。

一是加强外购畜禽监管,严格实行外引审批、落地报备制度,隔离检疫制度,做好疫病监测,确保养殖生产安全。

二是加强投入品监管,确保优质饲料、合格兽药及添加剂科学使用,并执行休药期规定,企业生产养殖档案完整健全,记录规范翔实。

三是加强无害化处理监管,督促企业建立病死畜禽和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对病死畜禽严格执行“五不准一处理”制度。

四是强化畜产品质量检测,积极开展“瘦肉精”、兽药残留等专项整治活动,定期对养殖场开展检测,确保养殖环节不使用违禁物质。

五是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全面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严格执行出栏畜禽检疫申报制,严肃查处病死畜禽乱抛、粪污乱排、动物及畜产品逃检等违法行为,防止重大动物疫病传入传出,确保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

四、工作模式效果

通过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全程管控试点工作的开展,养殖企业畜禽标准化生产、守法经营的意识不断增强;养殖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内部管理不断规范;动物防疫有序开展;生产效益明显提高,追溯体系逐步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全程控管体系建立。通过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全程管控试点,全县建立以技术标准为前提、企业内检为核心、全程指导为根本、执法监管为手段、质量管控为关键、提质增效为目标的质量监管思路,建立健全了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措施及岗位职责分工三大体系,成为养殖场安全生产的技术总纲。

2.业主素质得到提升。通过采取法规和技术培训,全县通过技能考核持证人员达到406人。为标准化生产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成为各养殖场生产的技术力量。目前,全县已经工商注册、备案的新型经营主体223个,其中:畜牧公司53个、畜牧专业合作社103个、家庭牧场26个、畜牧专业大户41个,成为畜牧行业规范生产的代表。

3.生产效益显著提高。通过生产全程试点工作开展,全县畜牧产业发展快速转型提升,生产效益显著提高。现代化层叠笼养鸡每只纯利润达到2元以上,网上平养鸡每只鸡纯利润达到1.5元以上,分别比塑料薄膜普通鸡舍高出0.5~1.0元;生猪年产仔成活数达到18头以上,情期受胎率达到85%以上;蛋鸡产量由试点前的15千克/只提高到17千克/只,生产水平和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4.发展机制活力显现。一是产业发展机制建立。县政府连续五年出台了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无公害品牌认证、龙头企业扶持政策,为促进畜产品质量全程管控不断发力。二是项目扶持机制建立。以资格准入、标准化示范场认定为条件的项目申报、审批制度建立,为加快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动力。2015年,开展省级、市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达22个,全县累计认定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72个,争取标准化改造项目资金达320余万元。

猜你喜欢
畜产品全程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