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现代畜牧业的巴中体现

2016-02-17 06:38牟东风四川省巴中市农业局
中国畜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巴中市粪污畜牧业

文│牟东风(四川省巴中市农业局)

特色现代畜牧业的巴中体现

文│牟东风(四川省巴中市农业局)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畜牧业坚持以“巴山新居+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为思路,以“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为载体,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完善服务体系,真正使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畜牧业的商品优势。

一、在生态资源优势上挖掘新潜力

1.生态环境适宜。巴中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立体气候明显,生态环境质量为优,环境大气中空气吸收剂量率在本底值范围,多年平均降雨1198.9毫米,土壤中不存在重金属污染,富含硒、碘、硫、锌等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均衡,有着非常适宜从事畜禽养殖的先决条件。

2.品种结构多样。在地域资源方面,巴中市被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物宝库”,具有生物资源多样性和独特性方面的优势,动植物种类2000余种。农作物饲料非常丰富,牧草资源遍及境域,有着发展畜禽养殖的优质饲草饲料。

3.增养空间巨大。巴中市森林覆盖率达56%,有宜养林地面积222万亩,耕地面积230万亩,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积661万亩、人工种草面积38万亩、撂荒土地面积33.3万亩。根据土地、林地、草地资源承载能力测算,全市还可增养生猪400万头、空山黄牛30万头、南江黄羊50万只、家禽1亿只,新增产值可达150亿元以上,有着从事畜禽养殖的大好空间。

二、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

1.由“内部优化”向“内外联动”转变。巴中市将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畜牧业,实现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更精更深的加工和更便捷更安全的输出能力,“第六产业”的综合优势凸显。如平昌温氏等一批产业园区、通江巴山娃等一批市场、物流、电子商务输出基地建设力度加大,初步构建了“电商平台+直销中心+零售体验店”一体化的畜产品宣传、展示、销售平台。

2.由“传统养殖”向“现代标准”转变。巴中市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六化”要求,从“满山放牧”到“舍饲圈养”,从“麦草秸秆”到“饲草配方”,把加快组织开展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创建活动作为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鼓励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牵头打造相对集中的畜禽标准化养殖场,使标准化成为畜牧业提升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3.由“全面保障”向“重点突出”转变。深刻把握国家系列政策投向,在巩固发展生猪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牛羊等草食牲畜产业,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抗旱、耐寒的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新品种技术,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推动了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的协调发展。

三、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1.转变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按照“完善机制、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要求,建立完善地方畜禽产品研发体系和畜牧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畜牧科研机构联合共建技术研发基地,开展良种选育、畜禽饲养、疫病防控、信息装备和环境净化等方面的科研攻关,研发、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建立完善养殖、加工、市场、服务、监管相融合的畜牧业信息化系统,加快畜牧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2.转变畜禽粪污治理方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总体原则,积极开展“粪污不落地、封闭运转、生产有机肥”的集约化工厂式治理模式,“粪污制沼、沼气供户、沼液种菜”的种养循环利用模式,“干湿分离、干粪还田、污水净化”的生化处理模式以及“粪污制沼、沼气供户、沼液种菜、连锁经营”的全产业链模式等方式,使资源利用方式由掠夺式经营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稳步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减排工程。

3.转变产品市场经营理念。按照“巩固本地市场、开拓周边市场、瞄准国内市场”的方式,充分利用省内外各种媒体和展会活动,加大捆绑式宣传营销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特色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建立和完善面向中高端市场的营销体系,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赋予生态内涵,增加生态元素,打造山区特色资源和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实现畜牧业产值和效益的根本性提升。

四、在培育新型主体上激发新活力

1.多元培育主体。巴中市以培育新型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为抓手,初步形成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专业大户、家庭牧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有效激发现代畜牧业发展活力。目前,全市共培育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36家,农民合作社679个,家庭牧场679家。

2.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发展订单畜牧业、土地入股、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合作机制,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

3.优化政策环境。先后在资金、税收、水电、土地、登记管理等多个方面制定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重点帮助解决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市场营销、品牌塑造等发展难题。如恩阳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巴中市恩阳区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实施办法(试行)》等文件,扶持、发展各家庭牧场、专合组织、大户,促进产业适度规模经营。

4.推进综合改革。制定《巴中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培育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激活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机制。

五、在完善服务水平上提升新局面

1.健全服务发展体系。不断完善配套技术服务体系、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信息技术服务体系和政策资金保障体系四大体系建设,市、县(区)、乡镇、村社四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进一步健全,青峪猪、南江黄羊、巴山土鸡、空山黄牛四大地方品种标准编制形成,保种选育工作不断推进,并开发建立了畜禽养殖协会交流群、“畜牧兽医”手机应用软件平台、兽药电商类APP等交流平台,多种形式为养殖业主在提供技术服务、确定新的生产项目、开展产品营销等方面提供便利。

2.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采取激、管、育的措施扩大人才队伍规模,对引进人才在住房、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优惠。并鼓励企事业单位通过兼职兼薪、短期聘用、技术指导、合作攻关等多种形式,柔性引进各类人才100余名。对引进到全市各级畜牧单位工作的高学历人才,除单位报酬外可享受市政府补贴待遇,对引进的对口专业硕士研究生,由市政府一次性给予每人5万元的待遇补贴。

3.提升科技服务效果。改变过去单一的“产前”服务传统,向“产中”“产后”服务延伸,拓展、丰富畜牧科技服务内涵。

4.转变路径,提高科技服务效果。将“畜牧科技服务下乡”变为“畜牧科技服务挂包驻场”,充分利用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开展全方位对接服务。并加强市场调研,科学分析市场走势,为养殖业主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指导养殖业主开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畜禽产品养殖,在质量、规模、效益上参与竞争,最大限度地保护养殖业主的经济效益。

点评:四川省素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生态环境适宜,品种结构多样。四川省巴中市畜牧业以“巴山新居+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为思路,视角新颖,将畜牧业发展与当地旅游业深度结合,真正使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畜牧业的商品优势。

猜你喜欢
巴中市粪污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巴中市恩阳区:“四个聚焦”稳住就业基本盘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巴中市:奋力推动社保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板青路】
映像畜牧业
巴中市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