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城市设计
——城中村落的发展

2016-02-17 02:23王宇刁艳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鞍山114051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城中村发展

文/王宇、刁艳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鞍山 114051



大规模人口流动背景下的城市设计
——城中村落的发展

文/王宇、刁艳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鞍山 11405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的重心也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首当其冲的就是位于城市周边的小镇和农村。所以渐渐的“城中村”这一概念也越来越受关注,同时其复杂性也逐渐的暴露在了我们眼前,很多人认为这个角色“丑陋”,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本文就这一问题,论述了我们应该正视“城中村”这个“角色”,并使其变成推动城市发展的元素之一。

城中村;城市设计;城市发展进程

引言

城市设计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就像城市的发展,没有人能预测将来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城市规划了发展方向,也会有一些意料之外的元素出现。人口流动或许在意料之中,但如此规模绝对不在预想范围之内。“城中村”现象的出现不一定就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关键是我们怎么看待它,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1、“城中村”的浅层含义及形成原因

“城中村”表面上就可以很清楚的理解,城市中存在的农村,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其实它是又发展中国家过渡到发达国家的城市进程的一个必然的产物。自从1990年之后,城市发展进程逐渐加快,而为了适应更好的生活方式与节奏,大量的农民土地被征用,形成了许多的居民居住区,渐渐的农民的身份也就发生了改变,但却依旧生活在原所在区域,因此“城中村”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从广义上来讲,城中村指的就是在城市不断发展,更新的今天,却依旧处于落后的状态,它们不属于现代城市的管理范围,整体保持在较低的生活水平的居民区。他们的身份虽然从农民转变成了居民,但是生活状态基本没变,经济状况也并没有好转。也就是说所谓的城中村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具有了城市的一些特征,但实际上本质却还是拥有着原本乡村的某些样貌。

从整体上划分,城中村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城中村最开始的阶段是农村居住聚落(村庄阶段)、接下来是半城中村(城乡接触阶段)、然后是城中村(城乡冲突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城中村瓦解(城市化阶段) 。它的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政府、村民、法律等等。

2、国内外现状对比

这种城市中的“孤岛效应”使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出现了隔阂与歧视,似乎使村民转化成的居民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城中村的形式并不存在于国外,相比于城中村国外则称为是都市村庄、贫民窟或者自住型居住区,性质上与我国城中村大致相同,所以我国大部分学者都以此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而这种建筑区域形式大都集中在南美、东南亚等这类过渡中的地区或国家。国外的情况比国内复杂一些,这些自助型居住区、贫民窟等住的人不固定,而且来自社会最底层,是城市最混乱的地方。这类自助型居住区多为违建不合法的临时搭建棚户,缺乏最基本的基础设施而且政府不提供资金和行政的投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在空间上甚至社会活动上都与城市隔离。政府对此的解决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运用行政手段进行整改,提高生活水平,维持最基本的秩序。逐渐使其合法化,成为正规的居住区。第二种是重建,为社会最底层人重建新住所。但由于后者造成的资源浪费太多,而且投入大,会干扰社会运作,所以政府一般会采取第一种方法[2]。

对于城中村这一现象,就目前来说,对比国内外来看,国内做的好很多。国内外的差别首先是,自助型居住区多为失业而且贫困的人在此居住;而城中村的多为就业型贫困人员在此居住。其次,我国整体土地整体背景大部分处于私有化状态,这也是形成自住型居住区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城乡土地的机构也导致了城中村的机制更为复杂。再次,自助型居住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郊区化,种族问题以及收入差异这三大问题;而在我国,前两项问题基本不存在或者所占比例很小,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富差异。

3、“城中村”的发展预想

城中村的存在确实对城市的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社会秩序,卫生,经济等。对于城市的品质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制约,阻碍了格调的提升,成为了城市发展路上的一个很大障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目前“城中村”居民心中最在意的无非是改造之后会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所以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现有房屋进行确权清除处理。但是,清楚确权的同时建设监管机制,建立强有力的执法队伍,否则会有大量的违建房出现。保证他们的利益是首要任务,因此,统一征地拆迁,让村民成为真正的市民,市民有的社会保障他们同样享有。

土地被征用,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他们到哪里去生活。在进行城市规划和设计时,应该统一规划建设,预留出城中村的发展空间,做好准备也便于掌控它的发展方向。同时还有一个难点在于建筑资金的问题,这也是针对城中村的发展与改造的又一症结所在。改造中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土地改造,村民转移安置,房屋变更,法人变更等等。包括后期道路维修,水电,治安,教育等等

将“城中村”列入城市设计之中我认为是今后城市的发展趋势,目前“城中村”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政府的应对措施则处于初步阶段。在以后的道路上会探索出更周全的解决方法,当问题提升到幸福度的层面上的时候,那时候的状态应该就是“城中村”的最佳位置[3]。

结语:

既然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社会各界为何不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而不是戴着它会阻碍城市发展的有色眼镜看待它。类似城中村的这种聚集地大多出现在发展中国家,这说明这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必然会经历的阶段,换种说法也可能是社会发展的畸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如今各种各样的媒体出现,公众参与意识逐渐加强,政府应该多倾听民意,酌情参考民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4]。只有做到政府与人民和谐,城市的发展才能与规划方向更近。

[1]邓春玉,王悦荣.我国城中村问题研究综述[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17(1):43-47,70.

[2]仝德,冯长春.国内外城中村研究进展及展望[J].人文地理.2009,24(6):29-35.

[3]马星.“城中村”问题的形成与更新改造[J].特区经济,2007(1).

[4]魏立华,闫小培.“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J].规划研究,2005,29(7).

[5]罗钢,章微娜.城中村改造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J].中国房地产业.2015.10

猜你喜欢
城中村发展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学校联盟:城中村学校提质新路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