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矿类高校工科科研实验室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2016-02-17 10:38邓奇根高建良魏建平牛国庆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7期
关键词:工科实验室应急

邓奇根 高建良 魏建平 牛国庆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3



地矿类高校工科科研实验室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邓奇根 高建良 魏建平 牛国庆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3

摘 要:地矿类高校工科科研实验室各类安全隐患普遍存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和管理不善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该从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督导与通报,危险实验项目作业审批,制度落实、责任到人,人、财、物投入,奖惩措施,应急救援及其演练等方面入手,防范事故发生。

关键词:地矿类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地矿类高校办学规模也得到快速扩大,实验室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实验室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是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地,资金和人员密集的场地,亦是各类事故多发的场地[1-3]。近年来,我国地矿类高校发生过多起实验室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并对事故高校产生较多负面影响。

地矿类高校工科科研实验内容和实验设备繁多,实验项目大多独立开展,人员多、层次杂、流动性大。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辐射和高温、高压、高频及高转速等设备频繁使用,各类不安全因素普遍存在。而广大师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范设施缺少、安全资金投入少、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混乱。在此情况下,如何切实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免受损失,已成为地矿类高校健康、快速和稳定发展中的重要挑战和紧迫任务[4-6]。

1 地矿类工科实验室普遍存在的安全隐患

地矿类高校工科科研实验类型繁多,火灾、爆炸、中毒、机械及电气等事故多发。导致各类事故发生的原因归纳起来可主要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和管理不善。

1.1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根源,在各类事故中,50%~90%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在地矿类工科科研实验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体现为:不知、不顾、不理、不能、粗心、迟钝、疲劳、失检、情绪等各种内在、外在的行为,具体表现方式包括以下几方面。

(1)侥幸心理。师生安全意识较为淡薄,认为不出事就是安全,操作失误、违规违制不一定会发生事故,普遍存在侥幸心理。部分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及使用仪器设备前,没有经过基础的(最简单的)或必要的安全培训,更别说严格的、多级的安全培训与考试。通常,只要导师(团队负责人)同意就可以随意进入实验室做任何想做的实验。寒暑假期间,为了方便开展实验或加快实验进度,甚至直接在实验室吃、住、做饭,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2)麻痹、厌倦心理。沿用习惯的方式作业,凭“老经验”行事,往往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认为经常干的事,不会出问题。没有任何固定装置的高压气瓶任意存放及使用,气路、电路乱扯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实验项目往往需要简单重复操作,从而容易产生心理疲劳,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厌倦心理,容易造成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1.2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包括:实验相关仪器设备,实验样品及辅助设施等,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或安全保险装置失效,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识或安全标识不全,无气瓶柜固定装置,消防药品过期失效,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

(2)防护不当。防护罩(链)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防爆装置不当,电气设备带电部分裸露。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本身有缺陷或危害,安全间距不够。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绳、安全帽及安全鞋等缺少、有缺陷或性能不能满足实验要求。

1.3 环境不良

部分地矿类高校实验室往往因用房紧张,实验室空间受到制约,空间狭小,危险化学品存放无规则。缺少必要的通风设施,通风不良,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实验场所狭窄,物品堆放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贮存方法不安全,环境温度、湿度不合适等。

1.4 管理不善

目前,地矿类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一般都由保卫处、教务处、发规处、学院和实验室(平台)等部门负责,形成了多头管理,体制相对松懈,容易出现管理部门职责交叉,或由于管理部门的不协调而出现管理盲区,产生互相推诿现状。直接影响到具体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而影响到实验室的安全。

2 地矿类工科实验室安全防范对策

2.1 做好实验室师生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包括对师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心教育,危险源辨识,开展实验工作需要遵守的安全规则,化学品的安全储藏、保管,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的安全使用,压缩气体和气体钢瓶(气瓶柜)的安全使用,化学废水和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电的安全使用,液氮等的安全使用,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应急救灾教育,应急预案演练,个体防护,事故报告程序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的形式可以采取集中培训、网络教育、自主学习、强制性安全教育、板报宣传、逼真演习及必要的结业考试等方式开展。

2.2 建立实验室安全检查、督导与通报机制

成立了由院领导、督导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平台负责人、系所主任、实验教师及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安全督导组”。领导重视是安全工作得以有效推进的根本保证,院长亲自担任组长。为在检查过程中具备可操作性,安全督导组详细制定和完善各类安全检查表,方便检查及整改落实使用,并作为督查手册的主要内容对实验室安全状况量化评价的关键依据,可有效掌握各实验室危险源的分布及状况。

检查的重点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状况,危险化学品安全,电离辐射安全,气体钢瓶(气瓶柜)的使用,实验废弃物的处置,水电火安全,设备使用安全,压力容器(高压反应釜)使用安全等的安全。检查的重点可以集中在:仪器设备安全的检查、安全整改的检查、意外事故防范的检查、安全防护设施及物品的检查、环境安全的检查。

根据安全检查发现的隐患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立马整改。针对无法立即完成整改的隐患,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人,确定整改完成限期并进行必要的验收。对于需要学校、学院或平台等有关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交申请,请求相关支持。相关隐患在未得到妥善解决前,实验室(设备、平台)负责人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必要时可暂停使用该设备。

安全检查结果需限期上报学院及平台负责人。学院根据检查结果,对安全检查落实情况、安全隐患与问题、整改情况等在网上进行公示、通报并督促整改。对发现的问题和拍摄的照片在网上进行曝光,其将对实验室负责人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各类实验室检查、督查过程中,应加强对不同部门(学院、平台)实验室之间的交流,建立相互检查,相互学习等规范,进行年度安全评比,在全校(院)树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典范,并设立必要的物质、精神及职称晋升条件等方面的奖励。

2.3 做好危险实验项目的作业审批

在进行危险实验项目之前由相关实验人员提出申请,如是研究生做实验,需要报指导教师审批的同时,还需报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作业审批。对于一些高危的实验项目(火、爆炸、高温、高压、辐射、高频等),都应该进行作业审批,以此保证实验人员的资格、能力等个人特征符合实验要求,保证实验在有充分准备、足够的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开展,并且能有效地调动和提高实验操作者的安全责任心。

2.4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和明确的责任制

安全责任体系和责任制的建设是落实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础[7]。建立和签订“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状。建立以“院—平台(研究所)—课题组—实验个人(包括学生)”4个层面落实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确定每个实验室负责人,明确各个层面应承担的责任及应履行的职责,并签订相应的安全承诺书,确保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2.5 加大人、财、物的投入

人是安全工作中的最主要的因素,离开人一切安全工作无从谈起。而目前,地矿类高校实验室教师多是兼职人员,各级部门对其没有提供相应的待遇,因而普遍缺乏对实验室的工作责任心。因此有必要配备足够的专职实验人员。

安全的工作环境需要配备齐全、安排布置合理的安全设施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常见的安全设备包括:气瓶柜、通风柜、危险化学品储藏柜、排气罩、消防器材、紧急淋浴龙头、紧急洗手龙头、眼睛冲洗龙头、安全防护眼镜和急救箱(内有常见的急救用品),紧急联系手册等。

实验室线路布局合理规整。排风设备、电源线、气体线路等装置应尽可能从上向下布设,在充分利用实验室空间的同时,也便于今后的检修,减少管线布局不合理带来的安全隐患,方便实验室仪器设备灵活布局。位于上方的电源线可以有效避免漏水、实验用器具短路等原因引起触电事故。

在所有危险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包括仪器设备及实验室醒目的位置都应张贴醒目的安全标志。张贴的内容包括实验室注意事项、安全告示,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应急逃生告示图,实验工艺操作流程图,危险化学品的性质、预防控制措施告知牌,气瓶在用状况图,压力容器、反应釜等的日常维护、安全使用告知牌,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告知牌,各种药品、器皿的分类标签等。

2.6 制定必要的奖惩措施

提高积极性,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明确的奖惩制度是不可或缺。对于违章操作或麻痹大意,玩忽职守而发生安全事故,其惩罚方式应按具体情况可分: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停止实验生产&进行安全整顿、取消评优评奖资格、取消升职升级资格、取消招研究生资格、行政处分、经济赔偿和经济处罚、降级、撤职、开除。

对在实验室安全工作中有较大贡献或在各类安全评比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应配有必要的奖励。奖励包括:物质、精神奖励及优先职称晋升等方面。

2.7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经常演练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发生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进行应急响应,以期达到尽快控制事态发展,降低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损失。地矿类高校工科科研实验室的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毒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爆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化学试剂灼伤应急救援预案、电气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机械伤害应急救援预案等。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特别注重其简洁性、可操作性,并定期组织人员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在发生危害时能及时做出正确、可行的应急响应。

3 结束语

实验室的安全是高校顺利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条件。地矿类高校工科科研实验室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需要针对地矿类高校工科实验室的特点和常见事故隐患,通过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督导与通报,危险实验项目作业审批,制度落实、责任到人,人、财、物投入,奖惩措施,应急救援及其演练等方面的建设与努力,保障地矿类工科科研实验室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恩敬.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98-200,210.

[2] 杨玲,高杨,徐金荣.实验室安全防护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71-274.

[3] 李家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5-7.

[4] 邓奇根,高建良,牛国庆,魏建平.地矿类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37-141.

[5] 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93-195.

[6] 刘建伟.浅析哲学思维在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55-258.

[7] 孟兆磊,林林,牛犁,宋红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4):231-233,263.

The Safety Hidden Danger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Engineering Study Laboratories of Geology and Mining Universities

Deng Qigen, Gao Jianliang, Wei Jianping, Niu Guoqing
School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3, China

Abstract:The safety hidden danger ubiquitous in engineering study laboratories ofgeology and mining universities, people's unsafe behavior, unsafe condition of matter, poor environment and poor management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accident. Should be in terms of safety education, safety inspection, supervision and bulletin,operation approval the dangerous experiment project,system implementation, responsibility to the people,the investment ofhuman, financial andmaterial,wards and punishment measures, emergency rescue and exercises, and so onto prevent accidents.

Key words:geology and mining universities; study laboratory; safety hidden danger; preventive measures

收稿日期:2015-10-22

作者简介:邓奇根,博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工科实验室应急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