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以西宁市海湖新区为例

2016-02-17 02:23吴忧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海湖西宁市城市绿地

文/吴忧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100083



浅议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以西宁市海湖新区为例

文/吴忧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 100083

以城市绿地为主要载体构建海绵城市不仅便于应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技术措施,也有助于实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目标。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相互指导,从而平衡城市建设与自然水文相互适应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城市绿地的生态防护、游憩娱乐、美化环境等基本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辅助城市水利设施处理城市雨洪问题,发挥出城市绿地更大的潜力。本文以西宁市海湖新区为例,探讨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开发建设;生态环境;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

1、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开发强度逐年增大,大量不透水硬化下垫面取代了原先的自然下垫面,阻隔了自然界的水文循环,诱发了“热岛效应”、“内涝”、“缺水”、“雾霾”等城市病。城市过度开发建设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打破了城市发展与自然生态进程的均衡态势,使人类尝到了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的苦果。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呼声也愈发强烈,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来改变城市困境,于是“海绵城市”应运而生。

城市中除去一些透水铺装的广场、道路和人工调蓄池以外,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中面积最大、吸水率最高的海绵。城市绿地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作为城市用地的一种类型,自身承担着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风貌的职能。城市绿地广泛、均匀地分布于城市之中,以城市绿地为主要载体构建海绵城市不仅便于应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技术措施,也有助于实现低影响开发雨水的建设目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绿地与海绵城市相互指导,从而平衡城市建设与自然水文相互适应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居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海湖新区位于湟水河西宁河段的上游,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湟水河及黄河流域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迫切需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建设宜居新区。

2、海湖新区现状

2.1现状概况

海湖新区是西宁市城市西部一片全新开发的城区,占地面积约17平方公里。用地性质以居住、商务办公、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主。区内现状土地存量大,用地条件好,距离西宁城市核心街区仅4公里,海湖新区的建设,拓展了西宁市的发展空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功能和品位,是实现“扩市提位”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2.2存在的问题

2.2.1防洪体系尚未形成,易受外部沟道山洪灾害威胁

海湖新区内防洪工程有解放渠、火烧沟、水槽沟、湟水河等防洪工程,均为零星布置,未形成相互连通的系统。还需继续投入建设河道防洪工程,对山洪灾害进行综合治理。

2.2.2城市内涝现象趋频,排水防涝形势日益严峻

因城市热岛、极端天气、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历史原因以及人为管理等因素,造成西宁市产生城市内涝现象发生趋频。

2.2.3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用水效率不高

西宁市属于极度缺水城市,且水资源量时空分布不均,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城市开发建设进程中开源与节流,提高非传统水源替代率,更加科学地利用水资源,已成为西宁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2.4海湖新区内河流携带污染较重、雨水直排河流影响河道水质、雨水径流污染严重。

湟水河横穿海湖新区,携带大量上游排水污染物,是海湖新区巨大的输入型污染源,湟水干流进入西宁市区后污染十分严重。水体污染限制了有限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发挥,严重破坏了西宁市生态环境,甚至造成了湟水中下游水质性缺水。同时,由于火烧沟上游地形较大,植被覆盖较差,水土流失较重,且没有雨水调蓄功能,暴雨时火烧沟直流而下,将含大量泥沙的雨水排入湟水河,造成湟水河橡胶坝段泥沙堆积,也易产生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因此,西宁市雨水污染比较严重,为了降低西宁市区雨水对西宁市水环境的污染,需对西宁市雨水进行治理。

2.2.5周边区域影响

海湖新区地处南北两山所夹形成的河流谷地,湟水河是黄河上游主要支流,是西宁城市特征的构成要素,具有重要的生态及景观作用。区域南侧紧邻西宁生态屏障大南山,以火烧沟、水槽沟等区域为代表地区沟壑纵深,绿化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对本区域形成潜在的生态安全威胁。

2.3建设需求

2.3.1加强外围水土保持和内部低影响开发,保障“清水入湟”。

在大南山裸露山体上种植乔灌木,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做好火烧沟、水槽沟水土流失整治,做到“水不下山、泥不出沟”,逐步恢复大南山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构建自然水体、湿地等生态设施或人工设施,加强径流污染削减,有效控制区域内降雨产生的内部径流污染及海湖新区外围输入的径流污染,使输入湟水河的雨水径流污染物含量显著降低。

2.3.2优化海湖新区城市空间结构,改善微气候环境。

以低影响开发理念为指导,梳理海湖新区城市绿地、水系的布局关系,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将城市绿地与水域点、线、面层层联通,构建透水、通风生态廊道,完善城市水、绿网状开放空间格局。从而增加城市湿度,有效改善区域微气候环境。

2.3.3显著缓解海湖新区城市暴雨内涝,提升片区水生态安全。

通过渗、蓄、滞、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先行区,解决城市暴雨内涝,提升城市水生态安全。

2.3.4雨水收集与净化,提高雨水利用效率

西宁市属于干旱地区,应加强雨水的收集、净化与回用。在海湖新区内建设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初期雨水径流,处理水达标后就地回用。

3、城市绿地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3.1城市绿地可有效地控制雨水径流量。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主要载体,通过各种技术措施可使绿地内降雨收集回渗到地下,可有效地控制雨水径流量、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再利用。

3.2城市绿地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方面,在合理地控制雨水初期弃流的基础上,城市绿地系统可有效地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天然降水经过绿地汇流后,有机质很快得到分解,无机质如硫酸盐和硝酸盐也被滞留而降低,充分反映了城市绿地净化水质的作用[1]。

3.3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承担的功能。

公园绿地及附属绿地在城市绿地中所占比例较大,对处理海绵城市建设中分散的、小范围的雨水径流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雨水径流,有利于雨水的再利用,同时也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更为生动的生活空间[2]。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之外、城市规划区内分布有大面积的其他绿地,其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处理大面积、大地块的雨水径流量承担着一定的功效。

4、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绿地布局的要求

以城市绿地为主要载体构建海绵城市应根据区域内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地引导城市绿地的布局及建设强度。对于严重缺水的城市应考虑其城市绿地对雨水的储存与利用,对水资源十分充足的城市应关注其城市绿地对雨水的渗透和调节,对于水资源污染严重的城市应强调其城市绿地对于水的截污与净化。

海湖新区以大南山生态背景为基底,北依湟水河,南接解放渠,西有水槽沟,东穿火烧沟,形成两横、两纵水系网络。中心广场的带状绿地,构成整个片区的绿心,城市主干道、城市支路的附属绿地以东西、南北向正交,构成疏通四至的生态廊道。将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与水域点、线、面层层联通,构建透水、通风生态廊道,完善城市水、绿网状开放空间格局。一河、一渠、两沟、两带、一心将海湖新区分成四块相互连通的海绵体,从而增加城市湿度,有效改善区域微气候环境,使城市雨洪问题逐层消解。

5、海湖新区以绿地为主要载体建设海绵城的措施建议

一方面对海湖新区外围林地、河道、冲沟等重要“城市海绵”地区进行保护、修复以及限制性开发。另一方面在区内结合城市绿地进行广泛的低影响开发建设,通过绿色雨水设施,统筹雨水径流得控制与利用。

5.1对山体植被生态恢复与小流域进行治理

海湖新区南侧外缘是是西宁市主要生态屏障大南山,应在源头裸露山体上种植植被乔灌木,减少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保持水土,控制径流。对城市背景坡面重点绿化美化、做好沟口附近的综合环境治理,控制山脚下城市建设强度建设,使其成为展示城市风貌的森林公园与风景林地。对山体面向城市的坡面、山脊线要进行重点绿化,形成全面绿化覆盖,实现城市风景线的有效控制;火烧沟和水槽沟承担着巨大的汇水面积,可以在山沟设置多级拦沙坝,在雨水排入的出口处设置前置塘沉淀泥沙,同时对河道沉积泥沙进行定时清淤,维持河道的畅通和调蓄空间,加强山体的生态恢复工作,防止雨水资源的流失。

5.2做好城市河道与湿地公园的修复与利用

湿地公园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的肾脏,对径流污染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西宁市湟水河河道周边有宽阔的缓冲带和湿地公园,具备很大的调蓄空间。建议将雨水排水口移至绿化带、雨水塘、湿地内,利用植物微生物的净化作用减少径流对水体的污染。雨水径流经植被浅沟、低势绿地、雨水湿地、生态堤岸等设施处理后,再排入湟水河,可减少对河道的污染和冲刷。解放渠为城市内河道,兼具农灌与景观用途,也是大南山周边景观公园的重要景观水来源,在满足城市防洪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景观水体的调蓄容积,优先利用雨水作为城市水景观补水、绿化、道路浇洒等;采用生态驳岸,根据解放渠周边地形设置植被缓冲带、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池和植被浅沟等,利用景观水体调蓄雨水量,就近回用于地块内,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

5.3公共绿地的雨水收集。

公共绿地的可利用空间较大,水质较好,不断加大公共绿地中雨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力度,在海湖新区中心广场、海湖公园、科技馆、体育馆、大剧院等多处公共绿地使用渗井、边沟等雨水利用相关设施和技术进行集雨节雨,使用透水铺装,增大绿地内可使雨水下渗的面积,最大限度地保证消纳绿地自身雨水。保证一定降雨量下,进入园中的雨水全部被利用,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5.4附属绿地的雨水收集

附属绿地与居民切实相关,附属绿地应尽量建设成下凹式绿地、植被渗透沟(槽)、雨水花园、卵石沟等滞留设施的形式,并设置溢流口。可结合景观设计采用微地形、下凹式绿地等措施,建议优先采用植被浅沟、渗透沟槽等地表排水形式输送、消纳、滞留雨水径流,减少附属绿地内雨水管道的使用。若必须设置雨水管道,宜采用雨水口截污挂篮、环保雨水口等措施。雨水径流经各种源头处理设施后方可作为景观水体补水和绿化用水,严格限制自来水作为景观水体的补水水源。因地制宜地开展雨水积蓄利用,采用经济、适用的措施进行雨水收集,收集雨水优先用于绿化、喷洒道路、补充景观水体。

5.5桥区、道路绿地的雨水收集

桥区绿地建设雨洪调蓄池,将积蓄在桥区的雨洪水抽到其中,进行缓排,个别地进行净化再利用。道路红线内外绿地土壤表面高度低于路牙石,使一定降雨量的雨水能够留在绿地内,不进入道路雨水沟。并通过在绿化空间内设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和植草沟等设施,通过绿地滞留、净化和传输,下渗及溢流的雨水会同地表径流通过雨水管道(有条件的地方还可经过雨水塘、雨水湿地处理)排入下游河道,从而减轻径流污染,改善桥区道路周边整体环境。

结语:

在海绵城市指导下的城市绿地不仅可以满足城市绿地的生态保护、游憩娱乐、文化教育、环境美化等基本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辅助城市水利设施处理城市雨洪问题,发挥出城市绿地系统更大的潜力[2]。西宁市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将建设具有超前性、合理性、生态性、景观性的海绵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承载能力,造福人类。

[1]中国园林.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识,2015.

[2]小城镇建设.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思路探讨,2013.

猜你喜欢
海湖西宁市城市绿地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大事记 2022年7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7月
本期导读
三名少年携AK-47闯海湖庄园
编制城市绿地养护规范和标准应注意的事项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城市绿地功能与作用的重新认识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