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在农村转型中的促进作用分析

2016-02-17 18:18李鹏丽水市丽景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浙江丽水323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五水共治转型生态

文/李鹏 丽水市丽景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丽水 323000

五水共治在农村转型中的促进作用分析

文/李鹏 丽水市丽景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丽水 323000

本文以农村转型为主题,探讨五水共治在其中的促进作用。首先结合我国新一轮的农村改革与转型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分析了五水共治与农村转型之间的关系,并对两者的结合趋势进行了说明,重点分析了五水共治作用下农村转型的几大方向。希望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广泛的交流,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转型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五水共治;农村;转型

中国历史发展中以农业为主,进入现代化后,虽然工业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推进与发展,也出现了产业上的格局划分,但是由于农村地域﹑人口﹑土地等所占比重大,因此一直到今天,农业依然是实业发展所需的重要动力;经过上一届政府逐步推进的农村改革,新农村有了显著的变化,加上新一届政府对农村持续推进改革与转型的重视,农村转型已经成为了当前重要的议题与发展对象;但是,由于地域广﹑风俗差异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所以,具体的改革实践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分析。以下就从五水共治的视角切入展开具体讨论。

一、概述

所谓五水,指的是污水﹑洪水﹑涝水﹑供水﹑节水,而五水共治则是指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体内容的治理方案。从总体上看,我国淡水资源匮乏是事实,从局部看,农村广大地区中确实存在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洪水旱涝并存﹑水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不同的地区在表现上也存在差异,但是全面评估南方地区的农村普遍存在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北方地区的农村地区虽然洪水较少,但其它方面也表现突出,所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五水共治,促进农村转型有着实际的重要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五水共治与农村转型间的关系

首先,农村转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多个层面,而农村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要求水这一基本前提;而现实情况是经过这些年改革开放与工业发展﹑乡镇建设,在发展的同时遗留了诸多问题,危害了农村生态﹑农业发展﹑农村生活与生产,最主要是的给农民的生存带来了巨大阻碍,使得美好的乡村变成了“恶村脏水”,其中最为显著的特征即是水问题。

其次,五水共治利用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对农村的水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与全面观察,制定了体系化的治理措施,通过这一治理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的解决农村水问题,让小微企业与农村和谐共进,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发展,让生态好转,环境改善。

第三,五水共治与农村转型之间是一种良性的促进关系,通过五水共治能够以解决水问题达到各方面的整体推动;而农村转型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中水问题最为严重,也最为棘手,所以需要有一个体系化的治理方案来达到综合治理,解决这些问题,所以说二者互相促进,是一种良性互动关系。利用这二者间的关系的协调与共同促进,能够让“三农”问题得到具体解决,也能够推动农村的整体革新,让健康﹑富足﹑安定﹑休闲旅游成为农村的未来状态。

三、五水共治与农村转型发展形势的结合

首先,五水共治的目标一是加强水问题的解决,二是强化水资源保护及开发,让水的功能性得到明确化的突显,在农村转型中发挥出具大作用。其次,将五水共治与现代产业相结合,主要是考虑到农村未来的发展﹑农业产业格局的转型﹑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落后产能的淘汰﹑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等,所以,需要以新的发展眼光与前瞻性战略部署,达到现代文明产业﹑无污染产业﹑休闲旅游产业与农村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好农村的各种资源,达到五水共治基础上的革新与转型,并将原有的可能造成重复破坏的因素消除掉。

四、五水共治推动农村转型的方向

首先,通过五水共治可以将传统农业推向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并通过五水共治的主体性工程,实现真正的农产品开发与市场化,使农业成为有内容的实业,形成农村的支柱型产业。

其次,农村小微企业的发展与工业污染是造成农村水问题与生态问题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将其导引到新型的发展之路上,淘汰掉那些无法达标的企业或者产业,并通过建立生态文明型的工业园区进行集中发展,达到规模﹑技术上的双向提升,促进农村工业向着更大的市场挺进。

第三﹑通地五水共治可以促进农村生活向着健康﹑卫生﹑文明的方向发展,注重对固体垃圾﹑液体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处理,改善这些问题给环境与生存带来的危机,并改变农村人的生活习惯向着文明化的方向推进。

第四,对于有条件的地区,比如山水环境或者古人遗迹﹑文化遗产等进行保护的同时,做好生态方向的产业发展,让休闲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帮助农村生态修复,并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从中获取经济效益;如果条件较差,又相对存在资源开发或利用率低的地区,则可以进行其它方向的转型与革新,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因势利导,以五水共治为契机,抓住机遇改善农村的整体生存现状。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的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分离越来越趋于明显化,所以,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解决城市差异问题﹑改善农村现状﹑推动农业向着生态农业方向发展,推动农村小微企业向着工业园区方向转化,进行垃圾分类清理整治,构建起生态修复型的休闲旅游产业,让农村真正的活力展现出来,让农村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转型,使及农民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福利与成果,才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改革转型所需的整体性﹑全局观,也表明了农村转型后的美好前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都会落到实处,给人民群众带来真正的实惠。

[1]杨晓琴.资源型地区农村转型发展的困难与对策--以临汾市乡宁县台头镇台头村为例[J].品牌,2013,(9).

[2]李红卫.农村转型背景下村党支部社会整合研究[J].学术论坛,2014,(7).

[3]王江,赵继龙,张蕾等.“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原型空间建构模式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3,(12).

[4]屈志勇,宋元梁,屈泊静等.农村转型发展中的就地城镇化问题探索——以陕西省六县(区)为例[J].西部财会,2013,(3).

李鹏,1983年2月,男,浙江丽水人,本科,工程师,主要研究工程类方向。

猜你喜欢
五水共治转型生态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生态养生”娱晚年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基于CNKI的“五水共治”工程文献计量分析
用标准滤出“清流”——浙江浦江县以水晶标准化综合试点推进五水共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