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助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2016-02-18 05:34杨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3期
关键词:太公助力思想品德

◆杨霞

微课助力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杨霞

从五个方面阐述微课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使用策略:微课激趣,助力课前预习;微课激情,助力新课导入;微课解读,助力知识分析;微课拓展,助力知识小结;微课巩固,助力练习编制。

微课;思想品德;信息技术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3.060

2014年,淄博市取消初中思想品德笔卷考试。从那以后,作为政治教师,每次走进教室时,笔者总是担心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好,而感到不安的恰恰是学生在课堂上过于安静——没有了考试压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那么,在没有强制力的课程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笔者认为就很有必要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做文章,只有燃起学生心中的火花,才有可能让课堂重新活跃起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1]微课以其简洁高效的特点,既顺应了课改的新趋势,又迎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微课的使用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所以一经出现便迅速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宠儿。在思想品德课上使用微课的过程中,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

1 微课激趣,助力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提,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在预习时,学生基本上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想—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的认识过程,是一种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对于预习结果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这个环节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示最充分的阶段。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预习中的主体作用,增强预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借助微课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围绕课本内容设定预习任务时,应该多多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热点。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通俗易懂,它们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产生共鸣,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点。比如在教学“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之音”时,制作微课(PPT形式呈现)帮助学生明确和完成预习任务:

为了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等。我们家乡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响应国家号召,就要从关爱家乡做起。请搜集在我们生活中破坏自然的行为。要求预习后思考:1)这些破坏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2)这些破坏行为各自有什么危害?3)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我们该怎样制止这些行为的再次发生呢?

完成这次预习,学生不仅要动脑,还要动口、动手。不同于以往的预习作业,首先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从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被搬进课堂,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把基本原理应用于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说明,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微课激情,助力新课导入

导入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第一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相对枯燥的思想品德课来说,如果能够设计新颖别致、触动心情的导入,将会在师生互动的第一时间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参与到教学中,并发展成专注的学习态度,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可以依托教学内容,根据需要灵活制作各种形式的微课进行导入,“可以用充满正义感的时政案例激发学生的正义豪情,可以用富有感染力的歌声焕发出学生的激情,亦可以选用幽默诙谐的漫画,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扣动学生心弦的效果”[1]。

比如在教学“感受大自然之美”时,先到本地的著名景点太公湖拍摄大量风景照片,又向学生征集一些他们积累的素材,配以优美的音乐,制成一则关于太公画风景的微课。这里面既包含有太公湖的花、草、水、桥,又有太公像、太公宝鼎等文化因素;既有太公湖的雪景,又有郁郁葱葱的太公湖;既有近景,又有远景。当在课堂上播放这则微课的时候,学生传出一片惊呼声:“没想到太公湖这么美。”“冬天的太公湖是冰清玉洁的女神,夏日的太公湖郁郁葱葱的,又变成了成熟妩媚的少妇。”“没想到连平时几乎没关注过的石头充满了美感。”……从学生纷纷发出的感叹声中,教师知道微课带给学生不小的震撼,他们已经从身边的景点中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这样就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过程。

3 微课解读,助力知识分析

《论语·述而》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古人提倡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值得借鉴。在对学生进行“启”“发”的过程中,教师大可以借助微课,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从而使重难点问题得以有效突破;出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合作探究之后,一起观看微课程进行思路点拨或者规律的总结。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深入挖掘学习规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时,知识点“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基本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虽然通过课本学习,学生都知道“最基本的问题”包括“国家制度、国旗国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等”,但是对于“何谓‘最基本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为何能成为‘最基本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于是针对这个知识点制作一则微课,先是通过一种生物现象作比喻,让学生明白了最基本的问题相当于所有植物都需要的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就像营养物质关系到生物的生存一样,“最基本的问题”关系到具体法律能否存在。然后引导学生详细对比解读宪法和具体法律中的条款,感受“最基本的问题”。最后配以典型题目进行应用训练。这样在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仍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适时借助微课,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带给学生豁然开朗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能相对超脱,加大对课堂的掌控力度,真可谓一举多得!

4 微课归纳,助力知识小结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部交响乐,那么,扣人心弦的‘序曲’固然重要,引人入胜的主旋律更要浓墨重彩,回味无穷的‘尾声’也同样不可掉以轻心,如此方能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由此可见,对于每一堂课,作为“尾声”的有效的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根据脑科学理论,课堂小结环节是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后一个活跃期。在这个环节适时使用微课,可以引导学生凝神聚力,高效地总结本课重难点问题及学习规律,便于学生梳理学习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本节课所学。这也是帮助学生将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架构的过程。

比如在“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的小结环节,可以运用微课将这节课的内容“文化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国家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青少年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梳理清楚。同时,在微课中可以结合上节课内容,对整个第七课内容进行思路的总结:第一节课“民族精神耀中华”讲授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节课解决的则是“怎样做”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将新学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进行汇总,形成并内化为整体的知识体系。

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升旗仪式中总是再三强调会场纪律,但效果不见得有多好。这是因为干巴巴的说教很难深入学生内心,也就难以外化为学生的弘扬民族精神的行动。要知道,情通才能理顺,理顺才能学好。通过微课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结,使学生达到“情通”和“理顺”,从而外化于行的理想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5 微课巩固,助力练习编制

练习题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都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在微课练习题编制过程中,忌过多过长,应该围绕学习重点,做到少而精,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兼顾难度层次的变化,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同时,思想品德学科的练习题目在巩固知识、应用所学的同时,还要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通过题目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领。在题型的设计上,可以结合学习内容、通常考查方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变换使用多种题型。

比如在教学“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可以选用选择、连连看形式出一些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难度不用太高;而后则可以适当加深难度,出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如何维权?这类题目对学生来说要“踮踮脚”才能够得着答案。最后可以留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如:调查乡村集市中有哪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既训练了思维,又应用了所学,还能对他们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练习题尤其是课后练习既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测,又对下阶段的学习和教学起引领作用,所以教师务必要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

6 结语

科技的发展已经将教育带入e时代,教育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把握契机,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好微课,让微课助力思想品德课堂,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1]靖树超.让微课助力思想品德教学[J].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2014(6):31-32.

[2]蒋莉苹.初中思品课堂点睛环节之课堂小结[J].新教育,2014(16):42-43.

G633.2

B

1671-489X(2016)13-0060-02

作者:杨霞,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255425)。

猜你喜欢
太公助力思想品德
助力成功七件事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外太公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我的太公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