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二胡 品文化 传承民族精神

2016-02-18 05:34邵明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二胡音乐作品意境

◆邵明义

教二胡品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邵明义

就如何在二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学生民族文化素养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给音乐教学以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二胡教学;审美能力;音乐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3.075

1 前言

近几年,音乐教育受到学校与家长的重视。作为我国传统乐器的二胡,也随着人们对音乐的重视而备受青少年青睐。二胡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演奏技巧,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二胡教学走进音乐世界,感受自然美的熏陶与洗礼,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的积极情感,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2 在二胡教学中提升学生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感受能力是欣赏音乐作品、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也是通过欣赏音乐获得审美感受的基本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音乐感受能力,才能更准确到位地欣赏音乐。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方法很多。其中以二胡为载体,创设音乐意境,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

音乐靠独特的符号来表达感情与境界,每首音乐作品都有自身的情调,营造了不同的意境。音乐意境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表现音乐意境主要靠音乐的节奏、力度、旋律等因素。二胡教学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体验音乐意境之美,提升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取得良好的音乐审美教育效果[1]。

中国的二胡文化源远流长,自古至今,流传的二胡经典作品不胜枚举,二胡的风格与内容也精彩纷呈。这些二胡作品有的以抒情见长,有的以叙事为主,有的以写景状物抒怀。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目标,选取富有民族特色、适合学生理解的音乐作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赛马》是我国民众耳熟能详的优秀音乐作品,作品描写了蒙古族人民庆祝传统节日的情景,即描写在那达慕节日庆祝大会上进行赛马的壮观场景,乐曲的表现内容简洁,表达手法干练,运用明显的强弱对比,表现壮观的赛马情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作品的表现手法也是高妙的,利用三度颤音、分解和旋拨弦以及用拟声表现奔马的姿态与激烈的场面。教师要引领学生细细品味,学生就会仿佛置身于碧绿的辽阔草原,跟随庆祝的人群观看蒙古族赛马盛况。乐曲扣人心弦,听众自然跟赛马的热情节奏达成共鸣,产生对草原的神往与热爱之情。只有理解乐曲,才能富有感情地演奏,才会更好地通过自身的演奏表达出蕴含在音乐作品中的内涵与审美情趣。

二胡音乐作品是用音乐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艺术,它主要以特有的音乐语言诉诸于人们的听觉,靠音响唤起人们无尽的想象,让人们在想象中体味音乐意境,获取审美体验。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辅之以对作品的讲解及演奏技巧的解析,才能让学生在演奏中到位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意境,使演奏能够与音乐作品所要求达到的意境效果相统一。

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一诗的启发,借鉴西洋器的演奏技法创作《空山鸟语》这首二胡音乐作品,作品表现了刘天华的故乡——江阴黄山竹林中鸟鸣如歌的绝妙情景,富有生活情趣。乐曲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惟妙惟肖地展现了竹林中万鸟欢歌的意境。音乐作品是与作者的生活背景及人生观紧密联系的,作者通过对年轻时生活场景的描写,抒发了自身的生活乐观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自由的向往。

除了引子与尾声,全曲共分为5段,引子的自由节拍,利用运动八度音的呼应表现了空谷回音的情境;乐曲的1、2段明快的节奏营造了轻松自由的气氛;第3、4、5段的拟声表现法,且运用轮指,惟妙惟肖地展现了鸟儿欢快的叫声。乐曲中不同种类鸟儿的鸣叫声,倾注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乐曲的末尾巧妙地使用分解大三旋,使音乐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教师再如此详解,就为学生通过演奏有效地表达意境奠定了基础。

3 在二胡教学中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二胡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中享受美,还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音乐作品通过思考学会鉴赏,让学生掌握美的特质。

学生在对音乐进行感受与理解的基础上,会产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情趣与体验,这就是对音乐的初步审美与评价。音乐富有形象性与情感性,对其形象性与情感性的体验与领悟,就是对音乐审美与鉴赏的过程。学生因为自身生活背景与性格特点的不同,会喜欢不同风格的音乐,有的喜欢抒情式的,有的喜欢明快的,有的喜欢民族传统特色的,这就是因人而异的音乐鉴赏[2]。

二胡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演奏技巧,更要注重让学生通过欣赏与理解,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变化,在不断的理解与感受中提升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是跨国界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国家的人们都可以通过音乐来理解渗透于作品的思想情感。二胡作品中作曲家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独到的见解融入其中,具有大众的共性,使得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自然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二胡作为一种民族乐器,其音色与音调的独特魅力与变幻多彩的演绎形式,以及音乐的多样性,本身就能够吸引学生,吸引学生去探索音乐美的真谛。如在教授刘天华的《光明行》作品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爱祖国、爱民族的情感,鉴赏其作品奋发向上、不畏强暴、英勇向前的精神。学生只有深刻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才有达到深入理解音乐、演奏音乐、鉴赏音乐的目的。

4 在二胡教学中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通过想象展开表现美的实践,以达成培养学生利用音乐创造美的目标。二胡是通过演奏表演来达到抒发情感、感染听众的艺术形式,不同的人对于艺术的理解与把握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表现的意境与内涵也具有不确定性与多样性。但是音乐是演奏者或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学生不能处在简单的模仿状态,而要把对作品情感的理解融入演奏实践中,进行创造性的吸收改造,因而音乐理解与演奏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创造美的过程[3]。

任何一种乐器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博大精深的二胡艺术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引导,激发兴趣与想象力。如教学《奔驰在千里草原》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太阳在无垠的大草原冉冉升起,牧民们骑着马,奔驰在广阔的草原。这时音乐继续,画面暂停,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下一个会是什么场景?这样为学生的想象营造了空间,学生靠想象营造草原美好的画面。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把内心产生的情感通过顿弓、跳弓的技法充分表现出来,学生融入向往草原、热爱草原的情感氛围中,激发创造美的能力。

5 结语

总之,在二胡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二胡这一民族乐器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经典的二胡音乐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同时,通过民族音乐,不断培育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1]张昭.对二胡教学的思考之:从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入手[J].乐器,2014(10):33-35.

[2]冯军.刘天华与二胡的现代化改革[J].艺术教育,2012(11):92-94.

[3]宋国生.论二胡教学的三个辩证关系[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11(1):48-54.

G623.71

B

1671-489X(2016)13-0075-02

作者:邵明义,邹城市峄山镇大庄小学(273500)。

猜你喜欢
二胡音乐作品意境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老头子的二胡
我的二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