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现实需要及价值取向探析*

2016-02-18 05:34雷彬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13期
关键词:现实价值院校

◆雷彬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现实需要及价值取向探析*

◆雷彬

创业事关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顺利就业及创业可能。在就业难的大背景下,从多方面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现实需要及价值取向问题,是理清其创业意愿、创业动机及创业实践的根本依据,对高职院校学生成功创业具有理论导向意义。

高职院校;创业;就业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3.145

创业事关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及自身价值实现的可能。面对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袁贵仁同志指示:要增强信心,打好基础,完善机制,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2015年的两会中,“创”字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字眼,代表委员纷纷热议创新、创业。就连政府工作报告也有13处谈及“创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走向民生,这既可让高职院校学生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也有利于促进他们创业的正向流动和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如火如荼,为数众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已是创业大军的支柱力量,他们一旦有了创业想法,就会思考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并搭建创业团队。因此,高职院校学生需要国家、企业提供更好的众创平台及科学的创业激励机制,需要理性结合自身创业的现实需要和价值取向,去实现自我价值,以缓解就业压力。

1 关于“创业”

“创业”一词最早出现在1775年,当时的法国经济学家Richard Cantillon将创业界定为:创业和风险并行。1999年,Shame和Siropolis认为:创业是创业者运用自己的想法和行动去成立新企业、公司等,提供新的商品和服务,以期实现创业者的思想。

国际上,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低迷不振;国内,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凸显就业困境。2013年,最难就业季出现;2014年、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稳步增长,就业岗位高度匮乏。高职院校学生同样面临就业瓶颈,创业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在全球化经济中,创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包括本科和专科两个学历教育层次,细分有高等专科学校、专科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省重点高职、普通高职、民办高职、成人分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等,在这些学校就读或已经毕业的学生,统称为高职院校学生。本文所指的创业,主要指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创业,即: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知识、才能、技术和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努力创新、寻求机会,进行创业。

2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说:“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有三个层次,即: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自由的需要。经过对西安翻译学院六个分院(翻译研修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及诒华学院)1200多名学生的访谈、问卷调查,现将他们创业的现实需要归纳如下。

满足物质需要这部分学生注重自身的生存需要,以女生居多,她们看重创业的结果,包括能否改善自我及家人的生活,能否带来更多的物质资源。一旦创业失败,就会选择退出创业竞争,失去斗志。如果第一次创业失败,再次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极小。

提高生存能力这部分学生喜欢冒险,富有参与精神。他们选择创业多为后期生活的历练,不太看重物质结果。重视参与创业所带来的不同生存环境及发展挑战,为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而选择创业,为提高生存质量而不断创业,即使初次创业失败,对他们来说不过是重新开始,每次创业都是生存挑战,愈战愈勇。

积累创业经验这部分高职学生本身家庭条件较好,创业机会较多,创业资金容易到位,头脑灵活,敢做敢为。所以,他们一旦选择创业,会把成败看淡看轻,创业的焦点在于自我创业素质的提高,及时融入相应圈子,非常注重平台搭建;进而自行组建团队,说干就干,创业容易成功。

减轻就业压力有几次就业失败的经验后,这部分学生不再寻找工作,为了不失业而选择创业,但由于资金、经验及个人创业经验的匮乏,他们会选择一些短平快的项目进行创业,不求利润多寡,但求稳字当头。如加盟连锁、创意小店、美容美体、快餐酒吧等,这些小项目技术含量不高,从业门槛较低,风险减小。

满足精神需求这部分高职学生会在毕业后果断选择创业。他们已经从生存需要转向更高的精神需要,看轻看淡物质利益,注重精神的愉悦和对未来把控,无论创业成败,身心状态俱佳。他们不缺乏努力奋斗精神,不会畏手畏脚,完全沉浸在自我愉悦的创业状态中,没有过多欲求,反而更易成功。

证明自我能力这部分学生往往把创业成败看得极重。他们认为:一旦创业失败,就只能证明自己是个失败者。因此,创业盈利与否不是关注点,其目标在于:关于创业这件事,我行不行?这部分学生,有些会越挫越勇,绝不言败;有些会萎靡不振,逐渐止步。因此,他们更加需要创业心理辅导的及时跟进,引导其正确看待成败,注重创业经验积累,以便提升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创业成功。

3 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属于哲学价值意识范畴,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价值意识一旦形成,就会以一定的自觉方式去实践自身的创业价值观念。对于创业中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其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可塑性、外显性、稳定性等特点。一般来说,他们创业的价值取向明显趋向于经济需求、文化需求,如果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都可兼顾,则会侧重物质追求。因此,对他们的价值取向应采取宽容和理解,必要时进行正向引导。

获取经济利益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获取经济利益是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直接价值取向。创业就是为了经济利益,他们的目的明确。但是,并非人人适合创业,也并非人人创业成功。从国家层面看,倡导“双创”,其本质意图是使当代大学生有创新创业意识,有独立担当精神。因此,单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创业,国家并不倡导。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主体的人,可以有更多价值取向选择。合法的利益,取之有道,无可厚非;如果一味追逐经济利益,就值得反思与叫停。

积累创业经验这部分创业价值取向的学生较为理性,是正在成长成熟、有担当的一代。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意愿和充分的创业准备,有心理和行动的双重坚持。所以,创业成败对他们而言只是过程,不是结果,无论结果如何,创业都是成就自我的过程,有不言弃的创业精神,往往是最后的创业赢家。

解决就业问题就业难是大环境,创业难是大现实。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实事求是才是应对就业难的最好答案。所以,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他们情愿去啃创业这块硬骨头,让自己有美好的梦想去追,有正当的事情可做,也不愿意到处漂泊、不求上进而无所事事,不至于陷入漂族和啃老的窘境。

实现精神需要世界万物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类。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精神是人类实现自由发展的源泉。当一个人具备了一定的可以满足自身生存的物质基础后,就会向往更高的精神追求,以便实现自我享受、自我满足和自我实现的自由状态。这部分学生与其说是进行创业,不如说是追求理想的自我状态。当人的物质需要达到自我满足的状态,精神的自由是最高境地。

实现自我价值价值是一物对一物的有用性。创业自我价值体现的是人在创业中对自我的肯定,不以金钱为唯一标准,不以物质为转移目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没有创业,就没有实现。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只要进入创业,就进入了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世界,就已经实现了自我价值。所以,一旦选择创业,就会专注其中,乐不思蜀,在创业成败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从整个调研结果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现实需要和价值取向,符合国家转型期、双创期对高等教育人才塑造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职院校学生也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转化的关键力量。他们创业的现实需要和价值取向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分析,以期通过创业实践发挥个体潜能,进而实现个性化发展,最终促成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自我价值实现,形成具有导向性意义的理论及现实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编写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G645

B

1671-489X(2016)13-0145-02

*本文系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的现实需要及价值取向研究”(ghkt201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雷彬,西安翻译学院基础部专职教师,讲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710105)。

猜你喜欢
现实价值院校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