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016-02-19 09:45黎志芳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促进发展研学后教探究性学习

黎志芳

摘 要:小学数学的“研学后教” 课堂研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这种学习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整体发展。笔者对小学数学“研学后教”的课堂研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总结出以下的观点:一.“研学后教”——留下了教与学广阔的空间。1.留下了学生探索的空间。2.留下了课堂开放的空间。3.留下了勇于创新的空间。4.留下了个性发展的空间。二.“研学后教”——改变了教与学的传统方式。1.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解决问题;获得真知;促进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77-02

小学数学的“研学后教”是以哲学认识论,人脑科学、现代教育心理为理论基础,以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为前提,以《研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以老师讲重点、讲难点、讲关键点,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范示。这种学习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力,从而鼓励学生在解题中主动地、独立地、别出心裁地提出新方法、新见解、不因循守旧,不迷信权威,善于联想、善于类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整体发展。

新教材中的“还可以怎样数?”“还可以怎样算”“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等一个一个的问题,给师生留下“空白问题”的思维空间。“空白问题”使新教材独具魅力,它给沉寂的课堂带来了猜想;带来了争议;带来了沉思;带来了联想;带来了欢笑……学生在“问题”的空间中,俨然一副学者的模样,自主地探究,任凭思维自由的翱翔,不唯书、不唯师。

一、“研学后教”——留下了教与学广阔的空间

创新教育的价值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冲动,从而主动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思考问题需要时间,探索问题需要空间。新教材以独特的方式——“留问题”,为学生搭设了创新的舞台,留下了思考与探索的广阔空间。

1、“研学后教”——留下了学生探索的空间

教材中:“还可以怎样数?”“还可以提什么问题?”……这些“留问题”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防止铺垫过厚,提问过多,指导过细的倾向,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时空和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材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数作业本。学生按照常规一个一个地数,得出共有100本。这时编者并没有马上就提出数位和十进制的关系,而是有意设计提出了“还可以怎样数?”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出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探索的空间,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他们又重新数起来,有2个2个数的;5个5个数的;10个10个数的;1、3、5……单数数的;2、4、6……双数数的等等。在探索中,他们发现了10个10个地数最快最简便,也道出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关系,发现了数与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乘法概念。“问题”留下的探索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主探索,都有所发现,都有了成功探索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

2、“研学后教”——留下了课堂开放的空间

新教材中的“空白问题”,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弹性,使每一个学生在开放的内容中学有所得,在开放的课堂上学有发展。例如:在讲完元、角、分之后教材安排了购物的实践活动,多种商品的呈现,购物的任意选择,付钱的多种方法.这种“空白问题”的制造,突破了课时和教室狭窄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融入社会,充分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新理念,也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3、“研学后教”——留下了勇于创新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体验,尽可能将一些知识的发现过程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共同体验这个过程,从而得出这个结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或结论,学生有困难时要立足于启发。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才能使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诱发创新的灵感。例如:在讲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制造的“空白”先让学生猜一猜,45-9等于几,再让学生摆一摆小棒验证猜想结果,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么算?”学生们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自由地探索,总结出:(1)15-9=6,30+6=36(2)10-9=1,35+1=36(3)45-10=35,35+1=36(4)45-5=40,40-4=36(5)49-9=40,40-4=36(6)利用倒数的方法:45-1-1-1-1-1-1-1-1-1=( )简洁而深刻的“空白”制造,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唤醒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研学后教”——留下了个性发展的空间

个性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特性的总和,尽管相同年龄的学生有着某些方面共同的心理特点,但其心理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原有的基础不尽相同,兴趣爱好与特长各有不同。而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其个性差异,以统一的目标,原封不动地照搬教材,致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跟不上,聪明的学生不满足,优秀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教材中“还可以提什么问题、”“还可以怎样想?”一个一个“空白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创造了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其自由和谐的个性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在讲完“退位减”多种算法之后,有的学生提出:“老师,我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吗?”怎么不能呢?因为“空白问题”早已把这种权利还给了学生。新教材的“空白问题”制造,使具有理性的教材,有了情感的交流,把数学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为学生创设了应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自由呼吸的乐园。

二、“研学后教”------改变了教与学的传统方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绞尽脑汁,设计了一层又一层的教学环节,学生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坐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看到的是教师苦心孤旨,却看不到学生的心领神会,看到的是学生在琐琐碎碎的问题“轰击”频频应招,却看不到他们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新教材中的“空白问题”,正悄悄地改变着一切,打破了教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案演讲的模式,减少了“指令性”,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学习环境,形成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能积极的思维,任意地表达,敢于标新立异。

1、“研学后教”——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只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无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被动吸收,贮藏知识的容器和仓库。“空白问题”慢慢地改变着一切。她使教师冲出了“以知识为本”的旧观念的束缚,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使教师由权威者变为参与者,由师长变为朋友,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禁锢。变“教”为“导”,变“讲”为“研”。将课堂单向灌输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研讨,变传授式为讨论式、探究式。

2、“研学后教”——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学论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空白问题”给了学生这种探究的权力,由原来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探索式。他们在“空白问题”制造的空间中,有了勇气,有了胆识,敢于向司空见惯的行为和公众认可的标准答案提出质疑,提出独特的见解。“空白问题”是他们不唯师,不唯书,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有了沟通,改变了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给数学课本增加了“营养”,让数学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空白问题”打破了数学课堂沉闷的空气,使数学有了浓烈的情感色彩和人文色彩。学生在充满着情感与智慧的课堂上得到满足,个性得到展现,内心得到感悟,思维得到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索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并在学生研讨时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使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层层推进,直至达到研究目标,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丰莲《遵从“三走”原则,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2年京新出报刊增准字第045号

[2] 张利洁《实施开放教学开发创新潜能》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2年京新出报刊增准字第045号

[3] 冯 俊《开放式教学:时代的呼唤》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2年京新出报刊增准字第045号

猜你喜欢
促进发展研学后教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优化小学英语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