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2016-02-19 10:34孔令波徐明陈丽梅
科学种养 2016年1期
关键词:硫酸锌蚜虫苗床

孔令波 徐明 陈丽梅

辣椒病毒病是近几年温室辣椒栽培中常见病害。该病发生特点是:危害严重,减产幅度大,防治困难,一旦染病全株带毒,极易造成辣椒落叶、落花、落果,发生严重时减产达30%以上,极大影响了种植效益。针对辣椒病毒病的发病规律及为害特点,2013年至2014年经两年经验总结,在栽培中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研究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使辣椒病毒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一、发病症状

辣椒病毒病常见有花叶、蕨叶、矮化、黄化、明脉、畸形、坏死等多种症状。

1. 花叶

叶片出现不规则浓绿与淡绿相间的花斑,田间发现心叶出现花叶,则表明该植株已感染病毒病。花叶分轻型花叶和重型花叶两种类型,轻型花叶病叶初现明脉轻微褪绿,或现浓、淡绿相间的斑驳,花叶不皱缩。重型花叶除表现褪绿斑驳外,叶面凹凸不平,叶脉皱缩畸形,或形成线形叶,生长缓慢,果实变小,严重矮化。

2. 蕨叶

叶片变小、卷缩、扭曲、丛生现象严重。

3. 矮化

植株变矮,常伴随蕨叶丛生同时发生。

4. 黄化

病叶明显变黄,出现落叶现象,田间分布不均匀。

5. 明脉

叶脉颜色变淡,半透明。

6. 畸形

病株变形,如叶片变成线状,即蕨叶,或植株矮小,分枝极多,呈丛枝状。

7. 坏死

植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表现为条斑、顶枯、坏死斑驳及环斑等。

二、病原

引起辣椒病毒病的病源有十多种,比较严重的有以下2种:黄瓜花叶病毒(CM),主要靠蚜虫等昆虫传播;烟草花叶病毒(TMV),主要靠汁液接触传播,其余的多为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X病毒(PVX)等多种病毒。马铃薯Y病毒主要靠蚜虫和汁液传播;马铃薯X病毒主要毒源是马铃薯,主要靠摩擦传播,种子和土壤不带毒传播。

三、传播途径

甜(辣)椒病毒病传播途径随病原种类不同而异,但主要可分为昆虫传播和接触传染。

1. 昆虫传播

可借昆虫传播的病毒主要有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及苜蓿花叶病毒,其发生与蚜虫的发生情况关系密切,在田间主要靠蚜虫飞迁传毒,主要种类有桃蚜、萝卜蚜和瓜蚜等。

2. 接触传染

烟草花叶病毒与马铃薯X病毒主要靠汁液接触传染及经伤口传播病毒,病叶和健康叶相互摩擦,健康叶绒毛稍有损伤,就可传播。烟草花叶病毒还可在种子和土壤带毒传播,发病后种子和土壤可带毒传播。初传染源为带病残体和其他寄主植物,未充分腐熟的带毒肥料也可导致初侵染。而马铃薯X病毒在种子和土壤中不带毒传播,主要通过移苗、绑蔓、整枝、打杈等各种农事操作传染;操作人员的手、衣服、工具等带毒也可作为媒介传播。

四、发病条件及规律

1. 发病条件

辣椒病毒病发病与温室小气候条件、蚜虫发生密度及农事操作等因素有关,在高温、干旱,日照过强的气候条件下,辣椒抗病能力减弱,若遇到蚜虫发生、繁殖,易导致辣椒黄瓜花叶病毒病严重发生。田间农事操作粗放,病株、健株混合管理,烟草花叶病毒侵染就会加重;阳光强烈,病毒病发生也相应加重。

2. 发病规律

根据栽培经验,一般辣椒比甜椒抗病;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抗病;叶细长、果实为牛角形或羊角形的辣椒比叶大而阔、果实为灯笼形的甜椒抗病;耐热品种比耐寒品种抗病。辣椒病毒病发生时间早晚对产量影响也不一样,如越晚对产量和质量影响越小,辣椒苗期感病造成的损失最重;新建温室土壤瘠薄缺肥或老温室连作地易引起该病流行。长势弱的植株发病比较严重;温室辣椒与茄科蔬菜连作,或与温室黄瓜、烟草邻作,也会提升发病概率,加重发病程度。

五、综合防治措施

目前防治辣椒病毒病尚无特效药物,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对策。

1.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辣椒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结合日光温室保温性好,小气候稳定,管理方便的特点,针对市场茬口安排,最好选择抗寒、抗病强,丰产性好,早熟性强,且座果率高,果型较大,株型紧凑,适宜密植的辣椒品种进行温室栽培。目前抗病毒病较好的温室辣椒品种,尖椒类可选择湘研1号、湘研2号、湘研4号、早丰1号、中椒2号;甜椒类可选择甜杂1号、甜杂2号、海丰2号、中椒4号、中椒5号等。

2. 经常轮作换茬

温室种植辣椒忌连作,可实行轮作换茬,注意不可在前茬作物为番茄、茄子、马铃薯等茄果类的地块上种植,温室前茬作物也不能是黄瓜和烟草作物,但可与芹菜、胡萝卜、芸豆、豆角等作物轮作。以减少土壤毒源的传播。种植前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和杂草,清洁田园,防止土壤传毒和人为传毒。

3. 整地施基肥

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温室进行土壤化验,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温室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700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50千克,磷酸二铵30~40千克,硫酸钾20~30千克,硫酸锌1.5~2千克,结合整地作基肥深施,深耕耙细待用。

4. 种子处理

辣椒苗床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有条件的可将充分干燥的种子置于70℃的恒温箱内干热处理3~5天,进行干热消毒。或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3~4小时,用10%磷酸三钠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分钟,捞出反复冲洗净种子上的药液,出水后置30℃条件下催芽3~4天;待种子出芽率达70%出芽即可撒播于苗床上。播种后覆土1厘米厚并浇足水即可,一般每10米2的苗床播种50~100克,可定植0.5~1亩。

5. 苗床消毒

在2年以上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温室或大棚内选择地块建苗床。选择新茬地块,起出苗床土,每立方米土加50%多菌灵100克拌匀过筛后填于苗床内,再用50%多菌灵加50%乙磷铝锰锌,按每平方米各10克加细干土拌匀,撒入畦面划锄入土。endprint

6. 温室消毒

在辣椒种植前7~10天,10月中旬左右选晴天将温室密闭好,清除温室内的一切杂草,带出棚外。然后用80%敌敌畏500倍液加20%粉锈宁800倍液或50%多菌灵300倍混合液对温室棚壁、支柱、地面均匀喷雾,然后封闭进行高温焖棚。闷棚方法:选晴天微风的上午9时左右,喷药后关闭温室大棚所有通风口使其自然升温,温室40℃以上保持3小时,45℃以上保持2小时,然后从温室上部先通风,半小时后再从窗口通风。也可在温室内每立方米用硫磺粉4克、80%敌敌畏0.1克及锯末8克,点燃,封闭24小时,再打开通风口大放风。高温闷棚可有效杀灭残存的蚜、螨、白粉虱等害虫及部分病源。

7. 适时播种

根据日光温室性能,辣椒秋冬茬栽培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9月下旬定植,此茬口正好遇到高温季节,虫害重,病毒病也较重。而冬春栽培茬为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1月下旬至2月上旬定植。此时播种温度较低,利于培育壮苗,病毒病发病轻,能赶在春天淡季上市,经济效益高。为此辣椒在10月上中旬播种对减轻病毒病的危害非常明显。

8. 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是预防辣椒病毒病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

①苗期管理。一是合理浇水。辣椒播种后覆土1厘米厚并浇足水,往后床土不干不浇水,遇干旱可用小水勤淋,切忌大水漫灌,保持见干见湿,一般6 ~ 7天即可出苗。二要控制苗床温度。待50%的种子出苗时撤去地膜,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中午不要高于30℃;夜间15℃左右。最低苗床温度不可低于12℃,温度过高则要通风练苗,温度过低则要采取保温措施。三要注意分苗练苗。2片真叶适时分苗,苗距8厘米× 8厘米,定植前切块囤苗7~10天,促进根系发育。冬春茬苗龄70~90天。四要叶面追肥。辣椒出苗后、间苗和定植前,可以叶面喷肥,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喷洒0.1%~0.2%硫酸锌溶液进行叶面喷肥,以培育壮苗。

②物理防蚜。温室越冬茬辣椒栽培育苗时,正值10月上中旬,蚜虫活动频繁,宜采用防蚜育苗方法:一是进行白色尼龙网纱覆盖育苗,即播种后出苗前,在苗床上覆盖30目白色尼龙网纱,防止蚜虫飞进苗床传染病毒病。此外利用蚜虫对银灰色的负趋性,在育苗床边铺银灰色塑料薄膜,在床面上方30~50厘米处纵横拉上几道2厘米宽的银灰色塑料薄膜条,薄膜条之间相距10厘米左右,可预防蚜虫传毒。

③药剂防蚜。苗期防治蚜虫可在出苗后和分苗定植前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75%吡虫啉2500倍液,或40%的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上述药剂可分别加入0.1%~0.2%硫酸锌溶液充分混合后喷雾,可防治蚜虫,增强植株抗性。

④预防病害。辣椒苗床出齐苗后,可在辣椒分苗定植前用0.1%~0.2%硫酸锌加抗毒剂1号500倍液,或83增抗剂100倍液,或20%病毒A或20%病毒宁600倍液喷雾1次。此外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65%甲霜铝铜600倍液喷雾,预防苗期其他病害。

9. 适时定植

辣椒起垄栽培后及时进行地膜覆盖,每亩地膜用量为6 ~ 7千克。辣椒温室栽培只要气温在10℃以上,且10厘米地温在12℃以上时,即可定植。温室辣椒苗定植应在辣椒第一分杈具有花蕾时进行,此时辣椒苗株型矮壮,抗病力强,适合定植。定植后每7 ~ 10天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连喷3 ~ 4次。

10. 间作遮阳

为减轻病害发生,温室内种植的辣椒可以与冬瓜、苦瓜、虹豆、菜豆等高秆作物间作,即可避免强光高温危害,又可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11. 合理密植

辣椒定植密度因品种和市场而定。早熟种比晚熟种稍密,甜辣椒比牛角椒稍稀。种植方式多为高垄双行栽培,垄面宽70 ~ 80厘米,垄沟宽45厘米,垄高15 ~ 20厘米,垄面栽2行。若追求总产量及效益,栽培季节适当延长,可单株栽培,株行距35 ~ 40×60厘米 ,每亩定植2800 ~ 3000株;若以抢早上市为目的,追求前期产量及效益,后期因市场价格低,及时拉秧换茬。可采用:单株栽培,株行距35×50厘米,每亩定植3800株左右,或双株栽培,株行距40×60厘米,每亩定植2800穴左右,但双株栽培生长后期要注意通风透光,病株或弱株要及时拔除,防止落花落果。

12. 科学浇水

辣椒采收期要勤浇水,浇小水,尤其采收期结合施肥,需要经常浇水,浇水土壤以见干见湿为原则。若湿度过大,则要及时放风排湿,避免高温高湿,以免病害加重。高温时可5 ~ 10天浇一遍水,以增大温差减轻发病。

13. 合理追肥

有条件的可取土化验,进行配方施肥。重施有机肥。定植后,辣椒门椒花座果后可进行第一次追肥,每亩追施硫酸钾复合肥20 ~ 30千克,同时追施锌肥,每亩可用硫酸锌2 ~ 3千克灌根;第二次追肥可在对椒采收后进行,每亩可施磷酸二铵30 ~ 80千克、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0千克。结果中后期结合浇水每20天追肥1次,以钾肥和速效有机肥为主,少施氮肥。此外结合喷药也可用0.1%硫酸锌,或0.2%磷酸二氢钾,或0.3%的尿素进行叶面追肥,以保证花期、结果期所需的养分。辣椒叶面喷肥每10 ~ 15天喷1次,连喷2 ~ 3次。

14. 整枝吊蔓

在辣椒主枝3 ~ 4层分枝时,可将“门椒”以下的侧枝及徒长枝,一次性摘除。但不可过早,过早会影响根系发育,适宜时间为侧芽长度在6 ~ 7厘米时,再一次性打掉,以促进通风透光。中期由促秧转向促果,及时去掉底部老叶、黄叶、病叶并疏除过密及细弱侧枝。结果中期要及时用塑料绳固定辣椒的主侧枝,预防倒伏。方法是:在温室南北向每行上方沿行向拉2~3道细铁丝。均匀地摆好,把塑料绳固定在铁丝上,固定辣椒主侧枝时,生长旺的枝要压低些,抑制其生长;生长弱的枝要抬高些,促进其生长。endprint

15. 保花保果

温室辣椒在低温时期,落花、落果严重,应用药剂进行保花保果。开花期可用20 ~ 30毫克/升的2.4-D水溶液,或用25 ~ 30毫克/升的番茄灵溶液喷花,也可在辣椒开花期用5%萘乙酸10毫升对水10 ~ 30千克喷花,喷药时间可在上午8 ~ 11时进行,7 ~ 10天喷1次,连喷3 ~ 4次,能明显提高坐果率,增加结果数。

16. 温湿度管理

辣椒定植后为促进缓苗,5 ~ 6天不要放风,温室温度控制在30℃左右,缓苗后开始通风,白天温度控制在25 ~ 30℃,夜间温度为15℃。因高温高湿不利于辣椒开花座果,此时可逐渐加大放风量,进行排湿,把温室空气湿度控制在50% ~ 60%。

17. 农事操作

温室种植辣椒在进行整枝、绑蔓、沾花、喷药、喷施叶面肥等农事操作时,对病株与健壮植株分开操作。要先操作健株再操作病株;农事操作的衣服和喷雾器械不要乱丢;在操作辣椒病株、喷药后都要及时用肥皂水洗净手,以防手带毒传毒。

18. 防治蚜虫

①物理治蚜。日光温室辣椒定植后要及时防治蚜虫,可用银灰色的薄膜或纱窗,或用普通农用薄膜涂上银灰色油漆,挂于温室北墙面或平铺畦面四周可以避蚜。也可利用蚜虫对黄色趋向性强的特点,每亩地插6~8块黄色诱蚜版诱杀。

②药剂治蚜。坚持3天普查一次虫情,发现蚜虫或白粉虱为害,可选用20%辛氯乳油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500倍液加40%氧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辟蚜雾2000倍液加80%敌敌畏1000倍液等混合喷雾。结合喷药,上述药剂可添加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或光合微肥一块喷施叶面。

19. 病毒病防治

①拔除病株。早期发现病株要及时拔出,拾出温室外集中烧毁或掩埋,病穴要撒入石灰进行消毒。

②叶面追肥。结合喷药防病,可在药剂中加入0.2%磷酸二氢钾溶液、光合微肥,或硫酸锌800倍溶液等叶面肥进行叶面追肥,可加快植株生长,提高抗病力。

③药剂防治。在病毒病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加光合微肥200克对水60千克混合喷雾,或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抗毒剂1号200 ~ 300倍液加入硫酸锌800倍溶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溶液)进行复合喷雾。也可用以下混配药剂交替使用: 20%盐酸吗啉呱500倍液+香菇多糖或伏毒1000倍液喷雾;5%菌毒清300倍液加硫酸锌8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再加入绿芬威1号1000倍液喷雾;用NS-83增抗剂100倍液加2.8%克病灵500倍液加辣椒灵1000倍液进行喷雾;奥力克辣椒病毒专用药40克对水15千克水加+葡萄糖50克+有机硅+0.2%硫酸锌进行喷雾防治,以上药剂可交替配合使用,每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在辣椒采收前15天要停止用药。

(作者联系地址:孔令波 徐明 山东省曲阜市静轩东路151号曲阜市农业局 邮编:273100;陈丽梅 山东省曲阜市鼓楼南街129号曲阜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邮编:273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硫酸锌蚜虫苗床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福美钠净化硫酸锌溶液的探讨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硫酸锌电解液中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