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卫士

2016-02-19 20:01陈显仲
珠江水运 2015年23期
关键词:新会海事处侨乡

陈显仲

新会有着太多耀眼的名号,这个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边陲城市,有波澜壮阔大历史的痕迹,走出过众多近现代蜚声中外的名人,出产闻名遐迩的独有特产陈皮、葵扇,也是全国著名的侨胞之乡。当记者带着上述的印象来到新会海事处,看到的却有另一番景象:据珠江出海口之要冲的新会,河网密布、水运发达,通江达海、江海联运,沿岸渡口、码头众多,各式来往船舶川流不息,繁忙而有序。

事实上,新会海事处是江门海事局下辖业务量最大、最全的海事处,管理内河通航水域185公里,沿海通航里程8海里,银洲湖水域有一类口岸3个,各类码头200多座,在用渡口28道,渡船51艘。新会海事处管理辖区包括“两门一口”:崖门水道、虎跳门水道和崖门出海口。崖门水道(俗称银洲湖),长约30公里,银洲湖水面宽阔,具备优越的江海联运航运条件。虎跳门水道是珠江重要出海口,由百顷头至虎跳口全长约45公里,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船舶日流量多达500艘次,航道复杂弯曲,沿途有六座桥梁、九座渡口。崖门出海航道是西江虎跳门水道、新会崖门水道船舶出海的重要航道,设计为全潮5000吨、乘潮10000吨级的单向通航能力。

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处于江海交汇的复杂航行环境,今年以来,新会辖区水域却并没有发生列入统计范围的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实现零死亡、零沉船、零污染。

化危为安

虎跳门水道的大鳌渡口至腰鼓渡口水域,是广东海事局的十大危险水域之一。这段水域属于三干吨级别的航道,狭窄而弯曲,沿岸分布着众多渡口,外海水域的船舶多由此进入西江到上游的肇庆、梧州,过往船舶流量大。加之现在条件允许通航五千吨级船舶,给原本就狭窄繁忙的航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因而被称为十大危险水域。

新会海事处改造与监管并进,把危险水域打造成安全水域。首先把渡口通过共建,保证渡船与航道的秩序和安全。其次是派海巡船驻守危险水段,加强现场的监管力量,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同时,通过智慧海事平台的建设,在关键区域设置摄像头进行电子巡航,全程监测辖区水域船舶的安全航行和锚泊情况。

新会辖区水网密布,渡船自古就是当地主要的交通方式,现在虽然随着桥梁的兴建,渡船的作用逐渐弱化,但新会区仍保留有28道渡口,51艘渡船,其中就包括新中渡口等车渡渡口,每年的渡运量占到江门的80%以上。

今年上半年,新会海事处组织全处人员对辖区渡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检查项目涵盖船舶证书、船员渡工、船舶设备等,共检查出隐患及缺陷806项,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保障了全辖区渡船安全无事故。

为了进一步加强渡口渡运的安全,新会海事处根据广东海事局党组书记陈毕伍在新会考察时的建议和指示,以海事处的党员为骨干力量探索创新,与地方政府、交通局合作进行“三方共建”,落实渡口渡船的安全管理责任。从今年5月份开始,以新中渡口为试点渡口,通过完成渡口渡船软硬件设施改造,大大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水平,改造成为安全、舒适、便捷的“侨乡幸福渡”,得到了广东海事局和市区领导、群众的认可。

由于新会是著名的侨乡,每年的清明节,辖区大鳌、睦洲、三江等镇都会有大批回乡侨胞和当地群众过江祭祖,给辖区内的渡口渡船监管带来极大压力。为保证渡口渡船和航道船舶的安全畅通,新会海事处通过与新会区交通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保障节日期间水路的安全畅通。

为改善该水域的通航环境,新会海事处规划建立了“点阵布局、网格联动”现场监管模式。以渡口和桥梁为节点,通过安装高清动态追踪摄像头,形成有效监管的点阵布局,保障监管不留死角。

守护西江口

在广东珠江出海的八大门中,新会占了两个:虎跳门和崖门口,船舶要进入潭江、西江,基本都要经过这两个门口。只要把这两个地方的安全监控做好,就能保证过往此处去佛山、中山、广西的船舶的航行安全。

位于崖南的江门海事监管基地,使得新会海事处对于出海口的监管关口进一步前移,海事服务的重心向海上推进。监管基地作为虎跳门水道、崖门水道溢油和搜救基地,大幅缩短应急反应时间,提高应急救援效率,并可辐射周边海域。新会海事处相关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说到,“自2011年成立以来,对辖区内船舶的违章和规范航行秩序都起到了监管的效果,每天保持有两名工作人员在此值班。”

在推广智慧海事监管平台的过程中,新会海事处成立专门部门负责辖区电子巡航、视频监控的统筹工作,建立了专用电子监控指挥室。采取“线上线下”有机互动的形式,结合辖区具体情况铺开电子巡航工作,同时派出现场执法经验丰富的海事人员登船配合,实现智慧海事监管服务平台的有效应用。

新会海事处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新会海事处的智慧海事平台建设,与中山、佛山等地尚有差距,整个水域的视频覆盖率还达不到要求。“他们有300多个摄像头,而整个新会海事处现在只有几个,所以更多还是要依赖现场监管。”

据介绍,易流态化货物是新会海事部门监管的难点,其中又以陶土运输最为危险。新会辖区是重要的陶土出口地和中转地,陶土从这里出海往北运输到江苏、上海等地。在陶土运输的旺季,每月经过新会辖区水域的运输船达15艘次,每艘次运量4000吨。

新会海事处严格监督陶土装载,并对每艘陶土运输船都跟踪监管。同时,采用AIS、CCTV等盯防措施,严厉打击偷装、瞒报等违法违章行为,使辖区易流态化货物的申报和监管实现规范化。自监管基地成立以来,新会海事处就再未出现过易流态物质方面的事故。新会海事处执法大队高建说到,“仅有的一次是运载货物的船舶航行到福建水域,因为季候风和寒潮天气而发生了倾斜,所以申请了海事部门进行过救助。”

作为中国最大的拆船基地,新会辖区内有双水拆船厂、中兴拆船厂银湖拆船厂等众多大型拆船厂拆船能力占全国的60%。近年来,由于辖区船舶拆解业不断发展壮大,衍生了以型材钢管、铸造、轧钢和金属制品等的产业集群,大型废钢船拆解也成为新会海事处的监管重点之一。

待拆的旧船舶都是从外海水域开进,新会水域航道等级5000吨,乘潮能到1万吨,但进入水域的待拆船舶大都是超过航道尺度的几十万吨级船舶。新会海事处按照非正常的航运状态,对这些大型船舶实行封航、单向封航、配置拖轮等措施,保证辖区水域其他航行船舶的航行安全。

为了防止水域污染,新会海事处对拆船厂制定了相关约束和规定。对拆的船舶需要进行一个申报,比如涉及到的船舶废油,批准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清污回收。对于回收废油的去向也进行跟踪,保证了辖区至今未出现过污染状况。

崖门出海口是珠江口的一个主要避台区域,每当台风天气来临时,附近海域众多船舶过来避险,包括货船、海船、工程船等。新会海事处采取以“防”代“抗”的监管措施,所谓“防”,即在台风来之前做好避台船舶的锚泊工作。比如要规划控制好船舶的锚泊距离,不能靠得太近以免相互碰撞,亦不能过远导致锚地不够用。

在台风来之前梳理锚泊秩序,是防台的最重要步骤。新会海事处崖南办事处负责人陈杰安对记者说到,“在台风发生的时候,由于船舶无法出去外海,新会海事处时刻监控水域内船舶状态。由于此时锚泊船舶密度非常大,需要维持秩序避免发生次生事故。”

服务侨乡

在凤凰网11月份的《文化大观园》栏目之中,即有一期节目专门介绍新会,从大历史痕迹,辈出的名人,丰富的特产,展现了新会独特的侨乡文化,让人对这个偏居广东南部的“侨乡”耳目一新。

侨乡文化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包容性,不固步自封,新旧兼容并存是侨乡文化的一大特点,既引进了西方文化,又是传统文化的坚守者。这样的文化,从新会历史上涌现的名人中可见一斑:既追求法治、创新之西方精神,也坚持为民服务、造福社会的传统思想。

生于斯、长于斯、服务于斯的新会海事处,也深受开拓、创新的侨乡文化的影响。“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这是新会海事处每天自省的古训,通过不同方式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有效的海事监管,服务于新会的海事建设。

根据人员的兴趣和特长,新会海事处成立业务兴趣小组,培养创新能力。在渡口渡船的改造之中,新会处党员骨干成立“侨乡幸福渡”党建品牌工程技术攻关小组,解决了“渡船智能防碰撞系统”等技术难题。同时,睦洲办事处继获得市级青年文明号之后,今年4月份,“省级青年文明号”正式挂牌,10月份,被江门团市委推荐申报“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在对新会海事处处长廖永洪的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了一个“处长接待日”的名牌,就询问哪天是接待日,而廖永洪的回答却是:“每天都是接待日,只要相对人有问题需要咨询,处长办公室每天随时都会向他们敞开大门提供帮助。”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人数并不多的新会海事处,竟然连续两年都有人获得“江门好人”的称号。其中,执法大队副队长高健被评为2014年的爱岗敬业的“江门好人”,而崖南办事处负责人陈杰安获得了2015年“江门好人”的称号。

面对这一荣誉,两人却异口同声的表示,“并不能算得上‘好人,只是热爱海事事业,把本职工作做好而已”。他们希望能展现出80后的面貌,把新时代的想法和做法融入到传统的海事监管服务中,以期为新会的海事发展作出贡献。

事实上,这些年来,在服务地方航运和港口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新会海事处多次获得“人民群众满意示范窗口”、“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可以预见的是,开拓创新、服务于民的新会海事处,仍将是促进新会经济发展、提升侨乡人民生活质量的“江海卫士”。

猜你喜欢
新会海事处侨乡
逐光·葵意时钟
——新会葵艺创新产品设计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风暴来了!新会非药品遭严查,明令水产非药品类不得销售、立即停止经营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四邑方言新会话的声韵调研究
明溪是怎么打好侨乡牌的
“走基层·侨乡行”中央媒体江苏行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