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猪周期”

2016-02-20 03:48
中国畜牧业 2016年7期
关键词:肉价怪圈每千克

理性看待“猪周期”

近些年来,生猪养殖者频繁地体会着市场的冷暖交替。在猪价的大涨大跌中,“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似乎成了养殖户们躲不掉的怪圈,给养殖业带来不可承受之重。这个怪圈,正是赫赫有名的“猪周期”。

一般而言,猪周期的循环轨迹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这个周期通常2至3年循环一次。

目前,猪价又进入了这个怪圈。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第3周,全国猪肉零售价格每千克28.6元,同比上涨35.2%;活猪价格每千克18.82元,同比上涨54.8%;仔猪价格每千克40.68元,同比上涨101.3%。

针对近期生猪价格上涨情况,农业部畜牧业司有关负责人3月24日表示,后期生猪出栏逐步增加,市场供应有保障,猪肉价格不会出现暴涨行情。

这位负责人表示,这一轮猪价上涨是前三年行情长时间低迷而引起产能调减的结果,带有明显的恢复性和补偿性特征。

据分析,本轮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前期长时间价格低迷。生猪养殖2012年至2013年处于保本微利状态,2014年则陷入严重亏损。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猪亏101元。2014年和2015年两个春节消费高峰期猪价不涨反跌,进一步挫伤了养猪场户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猪产能深度调整,目前处于较低水平。

据农业部对150个万头商品猪场的监测,2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7%;仔猪占育肥猪的比重23.4%,位居2014年以来的最高值,预示着4个月后肥猪出栏量将明显增加。

因此从全年走势看,由于当前基础产能偏低,生产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总体偏少,但下半年生猪出栏量将逐步增加,生产平稳恢复。

尽管如此,猪价的“过山车”现象还应引起业界高度关注。因为猪价坐上“过山车”,大起大落的背后是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对于政府而言,要警惕养殖户的过度补栏。另外,应审慎调控。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还应适时推出生猪期货、鼓励生猪养殖规模化发展、与加工企业签订长期协议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打铁也需自身硬,养殖场户更要理性看待“猪周期”。不能效益好时纷纷而上,效益差时又一哄而散。关键是要做好平时的管理,只有坚持成本优先,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养殖成本线,才能避免亏损;还要加大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和新成果的运用,鼓励支持产业的创新发展,从而避免“猪周期”的反复发作。

猜你喜欢
肉价怪圈每千克
猪肉价格连续回落 肉价仍将震荡下行
怪圈
冬瓜谣
未标明每千克体质量用量时应如何换算
卖 葱
回乡所见
破解“不超不挣钱”怪圈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由肉价新闻看物价报道得失
罕见病保障政策陷入“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