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县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举措研究

2016-02-20 02:46梁智勇安阳县财政局河南安阳455000
乡村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粮田安阳县高标准

梁智勇(安阳县财政局,河南 安阳 455000)

安阳县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举措研究

梁智勇
(安阳县财政局,河南安阳455000)

结合长期的基层财政部门工作实践,总结河南省安阳县近年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经验和做法,深刻分析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并就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农村经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安阳县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强县。近年来,安阳县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力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34.7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8.6∶56.2∶35.2,农民人均纯收入13 164元,比2014年增长9%。

1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举措

1.1大力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

安阳县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5.89亿元,建成优质、高产、稳产高标准粮田2.89万hm2。连续8 a被省政府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2010、2012年2 a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争取到全国产粮大县奖补资金4 096万元,为高标准粮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基本构建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粮食生产新格局。2015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1.29万hm2,粮食总产78.76万t,其中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内粮食平均667 m2产量达650 kg,较实施前平均667 m2增产70 kg,带动全县粮食年增产6万余t,增产效益十分明显。

1.2集成推广农业技术

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全县开展了百名农技人员包百村活动,建设粮食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通过高产开发、示范展示、现场观摩、周边带动,全县粮食作物品种得到最大优化,推广了以周麦16、周麦22和浚单20、郑单958等为主的主导品种,良种覆盖率达100%。大力实施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重点推广了小麦适期晚播、麦田节水灌溉、氮肥后移测土配方施肥、玉米“一增四改”和适时晚收等技术。

1.3大力开展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

土地流转面积达2.4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2%。通过土地流转培育种粮大户262余家。土地流转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快速发展,全县蔬菜总面积达1.42万hm2,其中发展高效农业0.62万hm2,高效农业园区34个,年产量达45.6万t,全县受益人数达19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4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建设

截至目前,县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4 000余万元,扶持发展沼气用户6万余户,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137座,发展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示范基地4处,沼气发电2处,沼气普及率达30%,年增收节支4 320万元。

1.5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通过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发展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00多家,建设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3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建立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创建1 133.33多hm2原料基地。对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 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2.1小规模生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安阳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发展迅速,但现有农业组织结构仍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规模小而分散。这种分散经营的农业组织结构,使农产品生产成本难以降低,为数众多的分散农户直接进入市场,不仅难以回避农业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也难以协调农户与市场的矛盾,增加市场风险。而且由于农户众多分散,生产规模小,农民无法在市场流通中占据主导地位,如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等。

2.2农民素质较低

农民科技素质低,发展经济积极性低。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和老人,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接受科技的能力较低;且绝大多数农民小农意识浓厚,只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三亩耕地一头牛,稀里糊涂混春秋”,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3市场信息滞后

农民对生产缺乏预见性,看见什么效益好就种什么,往往造成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局面。同时,从客观上讲,要求众多小规模经营、素质不高的农民根据市场信息指导生产,长期内难以实现。因此,信息滞后对农业增效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2.4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一方面,农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优质特色产品不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更少,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产品研发能力不强,新开发产品少,而且大多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成本随之增加,农业效益下降,从而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 发展建议

3.1加大投资支持力度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增加农业投入,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已成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最迫切的需要。要加大财政支农的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增加政府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出,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大力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功能完备、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加快推进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强化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2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要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坚持科技兴粮,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的有效途径。本着“整体推进、连片开发”的原则,着力优势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推进市场建设和品牌培育,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网上销售、连锁配送、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业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3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兴办龙头企业,扶持壮大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加大省级、市级、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创建和发展力度,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把农业家庭式的小生产融入到工业化发展的大链条中。

3.4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战略为总体目标,依托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转型升级。积极兴办农业、植保、农机、农资、水利和种子种苗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中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3.5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要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土地流转,要保障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权,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促使农民二次分工,使农民走上更广阔的增收之路。

1674-7909(2016)09-94-2

F327

A

猜你喜欢
粮田安阳县高标准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绝 地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安阳县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浅析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高标准粮田“高”在哪
河南:建粮田安天下
高标准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