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2016-02-20 16:59李素红
新疆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残膜环境污染农田

李素红

库车县农村能源环境监测站,新疆阿克苏842000

库车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

李素红

库车县农村能源环境监测站,新疆阿克苏842000

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身心健康。调查研究农业环境污染现状,研究如何治理农业环境污染,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对成因进行分析,探索治理农业环境污染的措施和对策,积极预防农业环境被继续污染和破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环境;分析;对策

随着库车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形势的不断变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农业环境遭受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稳产增收、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现代化进程,制约了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威胁。由于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焚烧秸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氮、磷、钾的缺失,大量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新兴的温室农业产生的塑料等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社会问题,因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疏于治理,已给农业生产乃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亮起了红灯。如何探索和治理我县农村环境污染,已成为库车县当前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库车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危害

1.1 种植业基本情况

2015年落实粮食面积52 166 hm2(其中小麦29 766 hm2,玉米22 400 hm2),棉花种植面积102 566 hm2,蔬菜种植面积4 120 hm2,其中陆地菜种植面积2 140 hm2,设施农业面积1 980 hm2(温室面积593 hm2,拱棚面积1 387 hm2)。

1.2 化肥、农药、地膜使用情况

2015年库车县种植业面积达158 667 hm2,各类化肥的投入量约为181 270 t。平均使用化肥76 kg/666.7m2。农药使用量约为242 t,平均0.102 kg/666.7m2。地膜使用主要包括棉花、复播玉米、各类陆地蔬菜、西甜瓜、果树、设施农业等作物,累计使用地膜覆盖栽培措施的面积超过113 333 hm2(其中棉花102 566 hm2,复播玉米10 000 hm2,瓜菜及设施农业3 333 hm2左右),农田地膜覆盖率90%以上。按照平均使用地膜3.5 kg/ 666.7m2计算,库车县全县农用地膜1年的投入总量在6 000 t左右。

1.3 农业面源污染及危害情况

库车县是典型的绿洲生态农业县,农区生态环境薄弱,干旱少雨、盐碱重是常情。而从上世纪80年代末,地膜覆盖技术开始在全疆乃至库车县示范推广,逐渐的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生产,应用范围从蔬菜、棉花发展到现在的玉米、果树等等种植领域,其覆盖的面积也相应地不断增大,其显著的保温、保墒、保土、压碱等优良特性给农业增产增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是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性技术,也因此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被称之为“白色革命”。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废旧地膜在农田土壤中逐年增多,污染持续加剧,这场“白色革命”逐步演变成触目惊心的“白色灾难”,作为南疆重要的棉花和粮食生产基地的库车县在这场“白色灾难”面前同样不可幸免。

据调查,自1998年开始,由于一些生产企业和商贩利用农民节约种植成本的愿望,向广大农民宣传销售0.006 mm厚度的地膜,即所谓的“超薄膜”,从原先0.008 mm地膜使用量为4~4.5 kg/ 666.7m2,降低到只需要3.2~3.5 kg/666.7m2,造成超薄膜迅速大面积泛滥。与此同时,由于国家对农用地膜的生产及使用标准上允许有±0.003 mm的误差,而使得市场上销售的标识0.008 mm的地膜实际厚度并不达标。超薄膜的大面积使用,由于回收困难,加剧了农田白色污染。2015年4月和10月份,分别在棉花及复播玉米后茬冬小麦待播地块开展了农田残膜残留量调查,总计调查9个乡镇85个待播棉田,调查面积11 086 hm2,取样117个点,取样面积3.9 hm2,取回残膜总质量0.946 kg(清洗晾干后)。经加权平均计算,平均农田残膜质量11.29 kg/666.7m2。其中最高为棉田残膜质量20.6 kg/666.7m2,最低3.1 kg/666.7m2。

农田残膜除了对土壤造成污染以外,其造成的破坏还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对环境的污染,由于残膜处理不当,清理出的残膜被弃于田边、地头水渠、林带中,大风刮过后,漫天飞扬,被随意丢弃的残膜堵塞沟渠,影响农田排灌;二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降低土壤的渗透性能,减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加剧盐碱化等严重后果;三是危害牲畜,残膜会被混入秸秆、牧草,毒死误食的牛羊。四是对作物的危害,寄留在土壤中的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农田土壤的理化性状,形成的不均匀阻隔带(层)影响播种、肥效和作物长势,致使产量下降。因此,开展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农药使用量相对其他农业投入品在农作物使用量较少,且农药、化肥残留在土壤中容易降解和淋溶,污染较小。

2 造成污染的主要成因

2.1 农药方面

一是农药使用不规范问题。目前农药市场农药种类多、品质参差不齐、监管难度大、农民对农药说明不了解等问题,间接造成了农药的面源污染;二是农药使用效率的问题。传统的喷药器械,在喷施过程中,有效使用量为实际喷施量的15%~ 40%,其余部分除5%~15%挥发到空气中外,全部沉降于土壤中;三是农民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先进植保理念的认识不足,对农药的依赖性较强,是造成农药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2.2 地膜方面

在调查中发现,造成农田残膜污染情况加剧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2.1 揭膜和开沟施肥工作基本停止

2005年以前,植面农户在棉花头水以前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揭膜和开沟施肥,但是随着水资源紧缺程度逐年加重,以及滴管技术的推广,为了充分保持农田墒情,揭膜和开沟施肥工作已经没有人去做,绝大部分农户仅仅是在春播结合整地尽可能的捡拾农田中的残膜,但还是至少造成至少50%~70%以上的残膜被残留到土壤中。

2.2.2 超薄膜广泛使用

农民为了节约成本广泛使用超薄膜(厚度为0.006 mm以下),这种地膜一扯就烂,无法回收,只能任其埋在地下,成为农田的永久垃圾,加剧了土壤残膜污染。一些生产企业和商贩所生产销售的地膜标签为0.008 mm,实际厚度只有0.006~ 0.007 mm,甚至0.005 mm厚度,并向进行农民“厚度薄用量少”的宣传,而大部分农民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同时,即便是有农民看到了超薄膜的危害,但是到了市面上却买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国标地膜。

2.2.3 再生地膜加剧了土壤白色污染

不法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利用回收废料加工生产地膜,由于耐拉扯力达不到要求,造成无法回收,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污染。

3 治理措施及建议

3.1 农药方面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坚决查处假冒伪劣农药产品,严厉查处坑农害农的经营行为。二是引进、推广新型喷药器械,提高农药利用率。三是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等先进植保理念,开展各类培训,提高广大防治队伍技术人员、农民群众的安全用药意识,逐步降低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确保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实现。

3.2 化肥方面

库车县为了减少化肥残留污染,近几年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取电视、广播、宣传车、赶科技巴扎,与“科技之冬”及“科技三下乡”宣传培训活动相结合,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田间地头指导等多种形式,使农民逐步掌握科学的施肥方法。通过建立起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技术指导的一条龙服务体系。这种模式把肥料做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载体,使农民在购买肥料的同时,掌握了科学施肥技术。库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二铵、一铵、尿素、钾肥、微量元素等按每个乡镇的土壤养分情况,提高科学合理的施肥建议配方卡,加工出适应各乡镇土壤条件的配方肥,使测配肥落实到实处,这样既简化了农民的操作手续,又强化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保证所施的肥全部吸收利用,减少残留污染,本模式在库车县应用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

3.3 地膜方面

针对近几年农膜残留污染情况,库车县今年实施了农田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复播玉米废旧地膜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6 666.7 hm2,引导示范区农户推广使用0.01 mm厚度以上农用地膜;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农田残膜回收率,使项目区的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通过培训和宣传,帮助项目区农户了解农田残膜污染相关知识,提高广大农户保护耕地,治理白色污染的意识和主动性。在确保覆膜栽培技术增产增收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农田残膜回收利用水平,减少土壤白色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严格实行残膜回收项目化管理,确定了5个项目实施片区,分别是库车县阿拉哈格镇、哈尼喀塔木乡、墩阔坦镇、牙哈镇、乌尊镇,涉及面积6 666.7 hm2。其中:阿拉哈格镇1 666.7 hm2、哈尼喀塔木乡1 133.3 hm2、墩阔坦镇666.7 hm2、牙哈镇1 533.3 hm2、乌尊镇1 666.7 hm2。实施范围主要是基本农户。为落实项目管理,对项目区实行了政府补贴措施。

一是对农民使用厚度达0.01 mm的标准地膜给予16元/666.7m2的补贴。调动农民使用标准厚度地膜的主动性,为收膜作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对将回收后的残膜交售给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的农户,补助15元/666.7m2(0.01 mm地膜用量约6 kg/666.7m2,按照80%的回收量,回收约5 kg/666.7m2,按3元/kg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15元/666.7m2)。充分调动农民捡拾和交售农田废旧地膜的积极性。

三是对从事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的企业,根据回收加工量给予补贴,残膜回收加工(每加工颗粒4 kg)给予5元/666.7m2补贴,扶持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

4 结语

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自然因素造成的环境不协调问题,又要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全社会统筹安排,各部门通力合作,绝非农业部门一家所能,一定要把环境保护纳入绿色产业总体建设中,统筹资金,重点安排,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农业环境尽快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农业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1]郭昌芬.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综合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12-14.

[2]郭廷忠,张超,张丽君.中国农业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773-1775.

[3]黄豫.浅谈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方案[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5):26-28.

[4]李珺.污染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及修复方法的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5):42-43.

[5]王桂芬.浅谈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控[J].东方企业文化, 2014(17):34-36.

李素红(1974年5月—),大专学历,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村能源与环境研究。

2016-08-22

猜你喜欢
残膜环境污染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链齿式残膜回收机研制成功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黄明表示:对环境污染犯罪,绝不能以罚代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