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高产栽培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02-21 04:40宋艳华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紫花苜蓿高产栽培

宋艳华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畜牧业管理局,吉林 白城 137300)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的影响因素分析

宋艳华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畜牧业管理局,吉林 白城 137300)

摘要:紫花苜蓿具有许多优良特点,比如产量高、蛋白质含量丰富、适口性佳、营养均衡、具有较强的生物固氮能力、广泛的适应性,所以紫花苜蓿在很大的程度上对我国的种植业结构产生着影响,而且是比较明显的影响。临床生产中,在紫花苜蓿的品种选择、种植管理、收获制度等方面,都会对其品质和产量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为了避免在苜蓿种植栽培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经济效益,就必须了解并且掌握对紫花苜蓿高产栽培造成影响的因素,以降低损失。现主要阐述能够影响紫花苜蓿高产栽培的几个主要因素,并且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关键词:紫花苜蓿;秋眠级;水肥调控;刈割制度;高产栽培

在实际生产中,紫花苜蓿通常也都简称为苜蓿,随着人们对于紫花苜蓿认识的提高,苜蓿的种植栽培范围也随之扩大,种植面积同样在不断的增大,在我国各个牧区均占据着首要的地位,深受种植者的追捧。世界范围内,在欧亚大陆都有种植紫花苜蓿的习惯。紫花苜蓿可以用于配合饲料和混合饲料中,好多家畜都喜欢采食紫花苜蓿,在养猪业和禽业更是青饲料的首选。

紫花苜蓿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所以在家畜采食苜蓿之后,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别的牧草不具有的功能,在许多方面都已经成为了首选的牧草之一。苜蓿生产是由许多生态和生产因子共同构成的,拥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和生产作用,从苜蓿经济生产性能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由光温和水分条件决定的品种区域,在进行匹配的时候,通常占据主导性地位,而苜蓿的秋眠级数则是对苜蓿进行生态区划的重要指标。紫花苜蓿前两茬儿的产量非常高,几乎占年产量的7/10,因为品质优秀,商品性佳。所以在第一茬的紫花苜蓿收获之后,必须加强田间管理,争取以后能够获得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

1苜蓿秋眠性与品种选择

牧草种植过程中对优良品种的选择在农业增产方面的贡献率可以超过30%。苜蓿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品种的选择。种植苜蓿在进行品种选择工作的时候,必须从品种适应性、生产特性和对病虫害的抗性几个不同的方面展开全面的调查,然后根据种植地区的实际气候、土壤条件和生产目的分别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将适合当地且性价比最高的品种选择出来。苜蓿是多年生的牧草,抗寒能力在品种的选育方面属于首选的条件。目前,国际上通常用秋眠级表示苜蓿的抗寒能力。

秋眠性是苜蓿对短日照所表现的反应,秋季开始,苜蓿接受日照的时间逐渐减少,从而导致苜蓿发生生理性休眠,原来植物都是向上生长,随着日照时间缩短,植物变为匍匐生长,从而对总产量造成负面的影响,属于一种生长特性,而且是在所有的温湿度水平都可以出现,与苜蓿的耐寒力和生产性能直接相关。而所说的苜蓿秋眠性,实际就是苜蓿关于生长习性和生理功能的遗传特性,进入秋季,北纬地区的光时间缩短,并且气温下降,改变了苜蓿的形态和生产能力,此种变化在每年秋季的某个特定时间而且是在刈割后的再生过程中,才能够观察得到,但是在春季和初夏的刈割过程中却是观察不到的。

苜蓿秋眠性与其再生性、生产力、耐寒性等因素都有或多或少的关联,秋眠型苜蓿的抗寒性能最好,但是缺点就是在春季返青晚、产量低、再生慢,非秋眠型苜蓿相比较具有最差的抗寒性能,优点是春季返青快、抗热性强、再生快,但是与秋眠级低的品种相比较,产量明显高很多,同时还具有非常大的生产潜力。因此,苜蓿种植的成败的关键因素就是秋眠级品种的选择,所以生产中应该根据种植地的具体气候条件,选择相适应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保证苜蓿持续高产,具有比较好的效益。在美国,进行苜蓿引种、推广区划时都主要是以秋眠级为引种依据;但是在我国,由于对苜蓿秋眠特性了解的不够深入,通常都是盲目的进行引种,苜蓿种植推广的区域也不一定是适合的地区等,反而对苜蓿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实际生产中,应该尽快扭转这个不合适的局面,通过各个方面的调节,保证我国的苜蓿生产能够正确的沿着科学化、专业化发展、进步。

现在,预测引进品种适宜生长区的简便而有效的手段之一:秋眠性。如果某地区的气温比较温和,而引进的却是低秋眠级品种,不能充分的利用光能,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可是把非秋眠品种引入到寒冷地区,直接引起草丛的持久力降低,严重的会导致苜蓿死亡。如果某些地区的光照不足,但是却拥有适合苜蓿生长的温度,这种自然条件应该注重引进秋眠性较弱的品种,以保证提苜蓿的年产量可以得到提高。

2水肥需求与田间管理

苜蓿的根系非常强大,对于土壤浅层和深层的水分进行充分的利用,会对土壤的含水量和土壤水分再分配造成影响。苜蓿根系伸展的越深越广,反而被水分胁迫的可能性就降低了。所有的种植者应该都非常清楚一个事实:苜蓿属于喜水的牧草,应该供应有充足的水分,但是水量也不能过多,否则就会形成涝害。苜蓿生态型或品种不同,如果又处于不同的生育阶段,那么对水分的需求程度必然就存在着差异。苗期,则对水分的变化就会比较敏感,尽量供给适宜的水分。如果供应的水分合理,则苜蓿的根系长度和地上植株高度都会规律的进行生长,并且呈现根深叶茂的生长状态。水分供应不足、缺乏或者环境干旱,而幼苗的根系不如之后发达,就有因为无法吸收深层水分而萎蔫死亡;但是如果水分赢余饱和时,幼苗的根系都浸泡在水中就会烂根死亡。所以,在苜蓿种植过程中,应保证苗期的水分供应适量。苜蓿种子的开花结荚期水分的供应特别重要,如果水分过分的缺少,种子产量必然受到不利的影响。始花期到盛花期,接受的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开花出现异常表现,严重时必然会对苜蓿种子的结实率造成影响。

苜蓿根系发达,在土中扎根较深,对土壤养分利用能力强。但由于产草量高,每年刈割多次,对土壤养分的消耗也比其他作物要多,所以追肥是提高苜蓿产量的重要措施。可在苜蓿生长期内,根据植株自身的具体发育状况,需要在分枝期、现蕾期或每次刈割后追施各种肥料。

苜蓿具有根瘤,对氮肥不敏感而对磷、钾肥较敏感,尤其是接种根瘤菌剂的苜蓿一般很少追施氮肥。试验表明,多施氮肥会抑制根瘤菌固氮作用,造成减产。但一些高产苜蓿增施一定氮肥,可以促进根瘤菌的形成,增加固氮能力,促进光合作用,提高产量。这是因为高产苜蓿的根瘤菌固氮不能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尤其是在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时,氮肥需要量会更大。

3刈割制度与生产潜力

收获时间是直接影响苜蓿单位面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其理论依据是植物生态学原理和家畜营养学原理。苜蓿的生长发育规律是决定其刈割时期的重要因素,适宜的刈割时期有利于苜蓿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家畜营养学则要求收获的苜蓿中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消化率、饲用价值和高额的产量。

确定苜蓿刈割期时,首先要根据地上部产量的增长和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确定在单位面积营养物质总收获量最高时期进行刈割。对于年产草量来说,第一茬的产草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笔者主要是在讲述苜蓿种植与产草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种植者明确的进行生产。在进行播种之前,种子要经过2~3天的晒种时间,然后尽量选择没有种植过苜蓿的土地进行种植。播种的深度要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紫花苜蓿的播种方法一般是三种:条播、撒播、穴播。

苜蓿刈割应该按照具体情况保证适当的留茬高度,否则,将会非常严重影响苜蓿的产量,同样对苜蓿的质量会有比较严重的影响,再生草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也同时会受到影响,严重时会对苜蓿第二年的生长都带来不利的作用。如果苜蓿收获的过程中留茬过高,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叶层和基层叶没有割掉,反而留在了地面上,降低干草营养价值的同时,干草的收获量也同样随之减少,产量必然受到惨重的损失,而且影响再生;留茬过低,当年或当茬可获得较多干草,但是由于割去全部茎叶,减少了残茬的光合作用,影响苜蓿的割后再生,从而减弱了生活力,连续低茬刈割会引起苜蓿草地急剧衰退。

4结语

紫花苜蓿目前是世界范围内栽培最多的牧草,在我国也已经有超过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除了栽培之外,紫花苜蓿也有野生状态的。紫花苜蓿的原产地是伊朗一带,大概是在公元前126年传入中国,然后就逐渐开始了种植、利用苜蓿草除了直接饲喂家畜外,苜蓿草还可以用作加工为苜蓿草粉,在国家上早已经形成产业化,国外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加工的草粉也在很大范围内用于原料,添加在家畜的配合饲料中,能够补充家畜所需要的营养,并且保证营养均衡。如果用于饲喂奶牛,可以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实际种植生产中,诸多的因素会对苜蓿产量和质量造成影响,但是大多的因素只要接受良好的管理措施,都能够使苜蓿的产量和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然而,对苜蓿产品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收获才是最重要的,同样是苜蓿产品加工的最初步骤。所以,苜蓿要有合理的收获制度,如合理的收获时期、刈割次数和留茬高度,都明显影响着苜蓿的产量和质量,以及维持其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与持久性,生产中一定不能忽略,必须加以重视。综上所述,一切的操作注意事项,都是期望能够将紫花苜蓿的种植栽培工作落实到位,以期能够获得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为种植者谋福利。

收稿日期:2016-03-15

作者简介:宋艳华(1963-),女,吉林镇赉人,中专,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7.006

中图分类号:S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09-02

猜你喜欢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
早酥梨园间作紫花苜蓿种植技术分析
变温与采后贮藏时间协同作用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
关于阿鲁科尔沁旗传统奶食品加工业发展基础分析
短时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叶片气孔特征的影响
紫花苜蓿在湖北省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