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犊牛的培育

2016-02-21 07:37袁少凤杨广林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理特点饲养培育

袁少凤,杨广林

(1.辽宁省辽中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沈阳 110200;2.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沈阳 110032)



肉用犊牛的培育

袁少凤1,杨广林2

(1.辽宁省辽中县畜牧技术推广站,沈阳 110200;2.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沈阳 110032)

摘要:现代的肉牛养殖业对肉用犊牛的培育方面大多数还存在着死亡率高,成活率达不到95%这个正常的生产要求。犊牛的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速度快,瘤胃功能不健全,抵抗力差,所以犊牛的培育一直以来都是肉牛养殖业的一个难点。犊牛的培育是养牛业成功的关键,所以培育犊牛的好坏不只影响了牛的生长快慢,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了成年牛的体型结构及将来的生产性能,还对提高整个牛群的质量、数量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肉用犊牛;培育;生理特点;饲养;管理

1生理特点

特牛的阶段是指从出生到6月龄这段时期,此阶段的犊牛的生长发育迅速。肉用犊牛和成年牛的生理特点有着明显的不同,肉用犊牛的生理特点是,犊牛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天,体内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新生犊年瘤胃的容积较小,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瘤胃也随着逐渐增大,特别是在3月龄以后,其生长发育速度迅速,容积也增大了许多,当达到6月龄时,前三胃的容积可占全胃容积的70%。在3月龄之前瘤胃没有微生物区,待3~4月龄瘤胃的微生物区才出现。刚出生的犊牛的胃缺乏胃液的分泌,因此,不能消化植物性饲料,只能食用母乳,在数周后才有微生物在胃中繁殖栖息。所以肉用犊牛的消化机能很差,消化器官还有待继续发育。新生犊牛的神经系统发育也不完善,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也不健全,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皮肤保护能力有限,对外界的反应较差,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低,抵御寒冷的能力不够强,适应力较弱,细菌容易穿过消化道黏膜,因此,如果饲养管理不当,犊牛易感染疾病。

2饲养

肉用犊牛的接产和护理工作。为了避免刚出生的犊牛吸入黏液,待犊牛出生后立即用消毒的毛巾清理口腔及鼻腔内的黏液,如果犊牛已经吸入黏液,并发生了呼吸困难,可采取将牛的后腿向上抬,同时拍打胸部,让吸入的黏液排出。断脐,先将脐血挤回到犊牛的腹部,在离腹部6~8cm处将脐带结扎并剪断,再用5%~10%的碘酊进行消毒,以免发生感染。用手将小蹄上的软组织剥掉,以避免蹄部发炎。全部处理完毕后将新生犊牛转移到温暖的地方。

尽可能早的让犊牛吃到初乳。新生犊牛的免疫力低下,胃肠功能发育不全,黏膜机能也不够完善,因对外界的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差,而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并且比常乳中的干物质特别是蛋白质、镁盐、维生素A等的含量要多,其中蛋白质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对犊牛免疫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镁盐可以促进胎粪的排出。因此,在犊牛出生0.5~1h之内应尽早的吃上初乳。一般要求初生犊牛吃上至少1周的初乳,第一次哺喂最好不超过2h,饲喂量为1~1.5kg,每天哺喂4次。

哺喂常乳。初乳喂养1周后,犊牛转入常乳喂养,哺乳期持续大约2~3个月,在1月龄时每天哺喂3次,次数随着犊牛的生长逐渐减少,最终断奶。为了确保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要做到定时、定量喂养。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选择不同的哺喂方式。随母哺乳法:犊牛出生后随母牛哺乳、采食,这样更容易管理,节省劳动力,但大型养殖场不利于使用此法,因为此法会加大母牛的饲养管理成本;保姆牛哺乳法:选择产奶量高、哺乳性能良好、健康的母牛做为保姆牛同时哺育2~3头出生时间相近的犊牛的方法,喂奶的时候母子在一起,其他时间则分开,进行轮流哺乳。此法节约母牛的饲养管理成本及劳动力,但易传染疾病,这就要求做好牛场的环境卫生工作;对于没有母乳的犊牛,应采用人工哺乳的方法。

提早给犊牛补饲植物性饲料。犊牛在出生几天后即可以饲喂一些优质的植物性饲料,可让其自由采食,刺激瘤胃的发育,健全牛的消化机能。随着犊牛的生长发育,每天所需的养分有所增加,母牛的产奶量在2~3个月后逐渐减少,单靠母乳不能满足其对养分的需求,因此,应提早训练犊牛采食,按需补饲。

犊牛断奶。犊牛的的饲养多采取早期断奶,哺乳期一般为2~3个月,在饲养过程中逐渐减少哺乳次数的同时,增加精料和植物性饲料的量,做到逐渐断奶。但是对于体质相对较差的犊牛,则要适当的延长哺乳时间。

3管理

对新生的犊牛统一编号、称重,在3月龄和6月龄时各称重一次,并做好记录,以便掌握犊牛的生长发育情况。为了防止牛群顶架,造成受伤和流产,应该在犊牛1~3周龄时进行断角处理。犊牛在3~5月龄时去势,肉犊牛去势后生产的牛肉质量较未去势的肉犊牛的质量要好。

哺乳期的犊牛选择单栏饲养,保证圈舍内的环境清洁干燥,每天对哺乳母牛进行清洗,定时刷拭犊牛1~2次,可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减少了皮肤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确保饲料和工具保持干净。适当通风,保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对牛舍进行消毒。加强犊牛的运动,不但可以锻炼犊牛的筋骨、肢蹄,还可以增加犊牛的采食量,所以每天应该让犊牛自由运动1h左右。

犊牛易患肺炎和痢疾,1月龄为多发期,引起发病的原因多为天气的突然变化和环境卫生不合格导致的,因此,保证犊牛生活环境的舒适、稳定很重要。牛舍内有要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多通风,减少有害气体和尘埃对犊牛的影响,做好疫病的预防和免疫工作。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2-0036-01

中图分类号:S823.4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袁少凤(1960-),男,大专,高级畜牧师。

收稿日期:2015-11-30

猜你喜欢
生理特点饲养培育
保育仔猪的生理特点和饲养管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浅谈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对奶牛饲养兽医防疫的分析
种鹅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从山地自行车运动生理特点分析如何进行科学化训练
POEMS综合症1例的神经电生理特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